黃志敏 張正華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項目的推進,我國跨國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公司在不斷發展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本文介紹了我國跨國公司前往“一帶一路”國家生產經營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包括融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運營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并詳細分析不同類型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提出防范這些財務風險可行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我國跨國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一帶一路;跨國公司;財務風險
中圖分類號:F8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11-0033-02
跨國公司憑借其先進技術、雄厚資金和豐富經驗等優勢進行跨地區跨國經營,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公司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生產經營。但是,受沿線國家不同環境和不同政策的影響,跨國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風險。弄清財務風險的來源,加強財務風險管理,防患于未然,對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持續經營和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跨國公司財務風險的分類
跨國公司財務風險指的是公司在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內外部因素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導致公司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產生偏差,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國企業面臨復雜的經營環境,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和損失性的特點。根據資金的運動情況,跨國公司財務風險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一)融資風險
跨國公司的融資風險指的是公司在開展融資活動過程中因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和融資結構不合理而導致的風險問題,主要包括公司自有資金的管理風險和資產負債風險。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經營的最大問題是受到不同國家不同環境的影響,貨幣匯率、政治環境和國家政策等問題都會給公司的融資活動帶來風險。
(二)投資風險
跨國公司投資風險是指公司在經營投資項目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投資的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之間的偏差上。投資是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獲取利潤的重要舉措,未預期到的投資風險會影響企業的收益水平,造成財務風險。投資風險主要包括匯率和利率等方面的風險。
(三)資金運營風險
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從原材料到產品,到應收賬款,再到貨幣資金,整個過程都伴隨著資金的流動,中間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公司的資金鏈,造成嚴重財務問題。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生產經營,由于分布在不同國家,資金運行鏈條會更長,更容易出現資金流動風險。
(四)收益分配風險
跨國公司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公司分配收益不當,給后續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司會計計算不當造成虛增利潤,迫使公司提前納稅,二是公司分配時間和數額不合理,影響公司后面生產活動,引發財務風險。
二、跨國公司財務風險的成因
不同的財務風險類型來源是不同的,也具有不同的特點。分析不同風險的來源,是公司制定財務管理政策、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前提。下面對融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運營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的形成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一)融資風險成因
跨國公司融資風險會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從內部因素來說,我國在“一帶一路”投資經營的跨國公司存在著內外部融資比例不合理、直接和間接融資比例不合理、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比例不合理等問題,不合理的融資方式和融資結構容易導致公司出現財務風險。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在融資過程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債權人之間信息不對稱。我國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中投資較多的是東南亞區域,但是除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操作透明度不高。在政局不平穩的中東地區,信用管理更不完善,導致融資活動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從外部因素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環境、經濟政策和法律制度具有很大差異性,跨國公司面臨的經營環境要比國內環境復雜得多,融資活動經常遇到政治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等問題。
(二)投資風險成因
跨國公司投資風險比較復雜,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政治方面,“一帶一路”大部分國家政治格局不平穩,特別是中東地區戰亂和種族沖突問題顯著。東道國的政權更替、社會動蕩和政策變化等政治問題會極大影響跨國公司的投資活動。匯率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幣匯率頻繁波動,特別是中東地區的國家時常發生貨幣貶值的情況,在此地區投資的跨國公司就面臨著會計折算風險。此外,如果外國政府凍結本國貨幣,無法與其他貨幣進行兌換,那已經進行投資的公司就面臨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利率方面,“一帶一路”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導致利率頻繁波動,跨國公司在當地投資股票、債券等證券市場的收益容易受到市場利率變動的影響。經營方面,我國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一般都比較大,需要數年或幾十年的時間投入和收回成本。大額資金的投入和較長的時間跨度讓跨國公司投資項目的未來收益充滿了不確定性。
(三)資金運營風險成因
資金運營風險主要有三種。首先是現金風險。現金是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維持日常經營業務的重要保障。如果出現現金短缺或現金持有量過多的情況,就會造成財務風險。公司現金短缺、資金周轉不靈,會影響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支出,錯過投資的機會,甚至可能導致資金鏈中斷。而現金持有量過多時,公司不能有效發揮資金的增值保值功能,利潤率降低。其次是應收賬款風險。由于對“一帶一路”國家當地的企業客戶信用程度不了解,我國跨國公司會面臨較高的違約風險,財務出現壞賬的可能性更大,積壓嚴重的應收賬款會破壞企業資金的可流動性,造成公司財務狀況惡化。最后是存貨風險。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經營,對資金特別是流動性資金的需求比較大,存貨過多會占用公司的資金,增加管理成本和存儲費用,減少公司利潤。但是如果存貨太少,又可能導致貨源不足甚至無貨可售,不利于公司的生產經營。
(四)收益分配風險成因
跨國公司的收益分配風險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是收益確認風險,跨國公司進行會計核算時如果低估了成本費用而確認的收益太多,會使公司利潤虛增,公司繳納更多稅款,公司財務收益減少。“一帶一路”國家所使用會計的準則千差萬別,我國跨國公司有時需要根據“一帶一路”國家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當地的準則,在最后匯總報表的時候就可能錯誤評估經營成本和收益,造成財務風險。第二是由公司應收賬款引發的收益分配風險。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經營可能存在大量應收賬款,這會減少最后實際應分配的收益。第三是利潤分配不當風險,跨國公司如果分配收益的時間、數額和方法不當,可能會引發財務風險。分配利潤過多,會導致公司償債能力降低,后續生產經營資源不足。分配利潤太少,則會挫傷公司投資者的積極性。
三、跨國公司財務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范圍不斷擴大,投資深度不斷拓展,財務工作也變得更加復雜。公司要做好財務規劃,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防范財務風險,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務保障。
(一)要增強風險意識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和經濟條件都有其特殊性,而目前我國公司還缺乏足夠的國際經營經驗,對國際風險意識不夠,對風險的預測和估算能力也不足,風險防范和控制拘于形式,未能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方案。面對“一帶一路”環境的復雜性,跨國公司管理者應加強風險防范意識,認識到風險防范的重要性,把財務風險管理提升到公司戰略位置。主動學習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國際經營的經驗教訓,采用專業的風險管理金融工具,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細化規范有效的管理。
(二)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財務風險識別和預控是風險防范的第一步,在“一帶一路”投資經營的跨國公司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對財務風險進行檢測、識別、評估、預警和預控的風險預警機制,跟蹤和記錄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識別風險類別,預估風險大小,提前預防和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我國跨國公司在風險預警方面仍然存在著風險預警指標不合理、預警信息系統存在缺陷和預警工作混亂的問題,未來應充分借鑒有關經驗并勇于創新,選擇合理的風險指標和信息系統,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統籌管理風險預警工作。
(三)完善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方法體系
財務風險的控制和處理是跨國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進行經營,需要提高處理財務風險的能力,在正確識別和評估風險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減少風險產生的影響和損失。公司應針對不同風險類型的不同特點,結合“一帶一路”國家具體環境,采取合適的應對方法和舉措,形成完善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法體系。比如對于投融資風險,可靈活運用期貨、期權、遠期和互換等金融衍生品工具進行有效防范。對于資金運營風險,可采取多變凈額結算方法、加速外部應收賬款回收、加強內部應收賬款管理等方法加以防范。對于收益分配風險,應改進會計方法,統籌資金安排,合理制定收益分配方案。
(四)培養高素質的財務風險管理人才
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生產經營,需要一批具備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和專業財務能力水平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來支撐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但是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教育發展水平并不高,在當地尋找符合需要的高素質高能力風險管理人才是跨國公司面臨的難點。公司為長遠發展考慮,應加大在提高風險管理人員素質方面的投資,既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挖掘熟悉東道國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的當地人才,也要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知識、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支撐公司在“一帶一路”國家穩定經營和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桂琴.論跨國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J].財會學習,2018(9):45+47.
[2] 剛鈺玲.S公司資金運營風險管理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5.
[3] 吳建功.企業跨國經營財務風險指標體系問題探討[J].金融經濟,2017(12):78-80.
[4] 蔡亞男.我國企業跨國經營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北方經貿,2014(12):114-115+118.
[5] 馬曉麗.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與使用[J].中國市場,2016(40):135+141.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