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靜
【摘要】“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現代教育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還使教學理念、思想以及體制等均發生了轉變。主要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策略,以發揮信息技術的真正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81-01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內容廣泛,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滯后,學生很難在腦海中形成系統性的地理知識體系,雖然通過死記硬背強化了理論知識,但是實際運用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影響教學效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普及與落實,高中地理教師積極投入教學改革工作中,開始嘗試全新教學方法,尤其加強對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為學生創設豐富、趣味、實用的學習環境,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中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手段非常必要。
一、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中地理實際教學過程中,圍繞教材中某一主題開展教學,勢必會涉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方面的知識點。所以,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很好地豐富和補充教學內容。比如地理教學中關于計算太陽高度角和時間等知識點,教師就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播放關于計算過程和內容的幻燈片,并在這一過程中適時補充如何分辨南北半球和晨昏線等相關知識,這樣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塊知識點的學習,又可不斷鞏固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點。但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過程中需要整理大量有關資料和素材,在教學時,注意不能喧賓奪主,給學生呈現大量計算和其他素材,從而使學生產生思維混亂以及視覺疲勞,這也不利于知識遷移,也會大大降低學習效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工具,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要圍繞教材開展,但是不能局限于此,而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挖掘教材內容的內涵,拓展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此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地理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與系統性。在新課改過程中,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引入了很多有關信息技術的內容,如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RS側重遙感等,這些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接觸過,想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信息技術并學會運用,單靠教師口頭講解肯定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要將這些教學內容與計算機技術實際運用相結合,讓學生深刻體會地理學習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積極意義。例如讓學生實際運用和操作GIS軟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或者讓學生在課后上網查找資料,了解與地理信息技術背景、應用及未來發展的信息,通過網絡上的實例,加深對信息技術的印象,并且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通過信息技術促進講練融合
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研究性教學,均離不開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這兩個環節。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教學講練過程中,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首先,教師就地理教學內容進行一定講解以及示范,然后讓學生初步認識新學習內容,之后再讓學生自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實現講練結合目標。比如教師以分組形式,先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講解一些成功指導案例,再指導學生如何尋找有關的資料和素材,并查閱資料來獲取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拓展學習領域,徹底走出傳統教學以課本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困境,有利于改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其次,通過信息技術促進講練結合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靈活運用,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帶入有趣、積極的地理學習氣氛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增強教學效果。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環”這一學習內容中,教師就可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并運用這一知識點,也可圍繞這一主題內容向學生講解現代遙感技術,并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運用現代遙感技術去觀察并了解水循環,在此過程中不斷啟迪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
三、通過信息技術拓展課上課下教學模式
“互聯網+”時代,各個學校建設了網站,教師在教學中可積極利用focusky等演示類軟件、camtasia studio等視頻編輯類軟件,等等,加強地理教學的可視化,呈現出多種教學形式,進而加強地理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技術支持。如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地理課,通過網絡集體備課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案,并在共同研討之后將最終教學設計上傳網絡,建立教學資源庫,這樣教師就可根據自身需求,獲取微課資源,大大促進了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的深度融合。也可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腳步,利用學生常玩的微信公眾號或者QQ群來創設移動式地理學習環境。學生就可利用課余時間隨時進行地理學習,結合自身學習需求,下載相關學習資料,打破了傳統被動學習地理的壁壘。同時,教師可利用微信和QQ積極和學生保持交流和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學習中的重難點,通過互動學習形式,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更高效、更簡單地突破地理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并在線為學生提供專題學習指導,借助課堂和課下相結合形式,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QQ群,學生可隨時隨地查閱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借此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主動性,結合課堂和課下教學模式,讓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各學校紛紛建設網站,除了日常發布學校信息以外,還可幫助學生完成課下學習任務,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下載相關學習資料,開展自學活動。
因此,為了拓展地理教學資源,教師要積極與學校溝通,在網站中開設專門的地理學習版塊,為學生提供專題指導,通過課上教學與課后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地理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網站中,學生可以查閱教師的教學資料以及教學視頻,以此激發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課上沒有跟上的教學內容可以在課后自己復習,追趕進度,學習過程不再受到老師的全程監管,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另外,在學習網站中還要開設交流區,支持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提出問題或者分享學習經驗,通過這種互動學習的方式,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更簡單地突破學習重點與難點,課上學習的不足可以通過課下彌補,豐富了學習手段,降低了學習難度。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給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良好契機,通過將信息技術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不僅能有效減輕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負擔,還能在更加簡單、充滿趣味和自信的環境中進行地理學習。因此,在“互聯網+”時代,高中地理教師更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促進講練融合、拓展課上課下教學模式,真正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傅臻,王仲智,石蓓蓓.論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環境教育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5:93-94.
[2]張靜萍.借助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素質[J].信息技術,2016,06: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