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財元 達財國
【摘要】當前初高中體育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體育教師應該采取多種途徑,促進初高中農村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學生的體育觀。
【關鍵詞】體育教學? 可持續發展?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19-01
在初高中體育的教學實踐中,融入新課程改革的內容,要求體育課程內容得到合理的設計,采用科學的管理和評價方法。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促進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健康價值與學生實際結合
在農村初高中體育教學中,應該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促進學生的發展。初高中生在進行各類項目中,教師應該對他們普及相關的運動知識。初高中生面臨體育考試的壓力,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在體育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基本原則,降低運動的難度,簡化運動流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體育教師可以適當的將體育運動的規則和技術進行改進,從而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在初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各類體育項目,可以結合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
二、學生主體與教師引導結合
在初高中體育教學中,一般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體育教師安于現狀,不能創新教學理念。在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理念下,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形成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在每一節課開始之前,教師應該普及體育項目的相關知識,講述體育項目的起源和發展,項目的主要特征,使學生對各類體育項目有理性的認識,從而激發自己參與到體育運動的興趣。學生平時可以多接觸體育運動,在一定的實踐后,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長,在體育運動選擇中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高中階段,為了提升學生的體育愛好和特長,在教學中,在構建單一單元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各項體育運動之間的聯系,進行系統的體育訓練。
三、運動興趣和技能訓練結合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使學生充分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發揮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內容和任務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中,應該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把握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四、實現課堂教學創新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確保體育教學模式具有多樣化特征,這些模式要綜合運動,從而實現師生互動。在教學安排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從生理改造發展成終身體育。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中,各類教學模式的適用范圍不同。盡管有些教學模式還不夠完善,但是在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靈活的應用各類教學方法,形成多層次培養的方式,在教學中堅持循序漸進。教師應該有意識的組織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感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與體育相關的視頻等,對我國體育發展歷史進行分析,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形成基本的體育素養,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在課程設置環節中,由單一的普通教學,結合專項提升該課程和保健課程。在體育教學中,可以融入運動技術,結合理論、保健和素質等,提升體育教學的娛樂性、終身性和實用性。
五、完善自主性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求異創新的能力,在體育運動中獲得更多的體育技巧。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額的創造力,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建立創新性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形成熱烈討論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啟發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體育運動不僅僅是一項生理活動,同時也是腦力勞動。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要處于活躍的狀態下。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入新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具有課堂主體作用。在學習中,使學生保持自覺性和獨立性,挖掘他們的深層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有所發展、有所提升。
結語:
如今,我國推行全面素質教育,在農村初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采用各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體育靈感,積極的組織和調整教學方法,靈活的采用各類教學方法,確保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欽升.山東省農村少兒體育舞蹈的培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武術研究,2019(03):129-132+156.
[2]朱焱鑫.江西省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基本狀況及成因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3):50-51.
[3]馬永錄.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