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娟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因為年齡限制,社會閱歷、知識儲備都非常少,但也是兒童心理成長的高峰期。所以在這個階段要幫助學生建立牢固的知識基礎,也需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為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做好準備。語文學科是其他各種學科的基礎,也是生活當中常用的知識。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部分,從閱讀教學的角度而言,深度閱讀教學更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從深度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意義入手,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度閱讀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深度閱讀 方法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已經轉變成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對小學生而言,語文也是小學生開始認識建立三觀,鍛煉各種思考能力的開始。近些年,我國社會對語文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開始和基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閱讀教學,能夠比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本文討論了深度閱讀教學的方法,為深度閱讀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深度閱讀教學對小學生的意義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
深度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將一篇文章進行深度挖掘,從中找出對事物的理解,同時也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最后找到更深層次的意思。在小學階段進行深度閱讀,能夠在深度閱讀中豐富學生的思維角度。學生在深度閱讀課文過程中,不僅能受文章的熏陶,也能從文章中開拓視野,感受文中的各種情感、思想等,能夠正面影響學生三觀的建立。
(二)強化學生獨立思考
隨著我國進入信息時代,社會當中的信息量快速膨脹,信息呈現出碎片化、淺層化,這些變化都會導致人們的思考都流于表面。閱讀教學中的深度閱讀教學,其中主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各種語文修養。在深度閱讀過程中,教師會要求或者引導學生多分析、歸納各種信息,同時加深理解和思考,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另外,還能通過信息的歸納等,拓展學生思考的范圍,從而建立多元的思考方式。
(三)強化學生想象力和寫作邏輯能力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閱讀能夠增強學生的見識,在閱讀教學下的深度閱讀,還能強化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邏輯能力。在進行深度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會主動在腦海中生成相應的畫面,這樣充分鍛煉了畫面想象力;在閱讀到一段文中人物的內心描寫,小學生會產生情感共鳴,同時也會想象自己遇到這種情況的感受,加強情感共鳴。另外,在進行深度閱讀當中,課本中的美文也會讓學生思考,怎么寫出這樣的美文,為什么寫,怎么寫,然后去探索作者的寫作邏輯,這樣就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邏輯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度閱讀教學的途徑
(一)引導學生自選文章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標準當中,對于語文有比較明確的強調,語文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能替代學生去選擇和實踐,要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主動體驗各種不一樣的學習和閱讀。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所掌握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能力,通過鼓勵和引導,讓學生找到最適合的閱讀方式。另外,在具體實踐當中也能夠顯現出來,一旦學生在學習中有主導觀念和主體性,立足個人成長,合理選擇符合自己所需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等,就能夠短時間極大地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能力。
(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解決問題
新課程改革當中明確指出,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教師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組織者,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關注學生主體性的作用,主動為學生創造參與和實踐的空間、機會,引導學生在主動提出、解決問題之中不斷成長。學生主動提出、解決問題對學生而言相對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解讀文中重點,引導學生從文中細節入手,關注文中語言的語境,通過閱讀、找資料、聯系上下文等方式,體會作者的寫作思想。
(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
語文閱讀教學同語文其他環節的教學不同,閱讀教學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教師會用提高學生感悟作為閱讀切入口,引導學生去主動閱讀、思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有關語文科目的新課程改革中也明確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并鼓勵學生列出自己的想法,并進行判斷。但深度閱讀教學涉及知識很多,所以教師在進行講解之前,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交流,鼓勵能夠有獨特見解的學生,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深度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科目是集文化、情感、藝術為一體的學科,閱讀過程就是對知識的認知、了解、探究的過程。雖然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學生啟蒙教學階段,但小學階段跨度大,也需要教師從淺到深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深度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翁迎蘭.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華夏教師,2019(30):42.
[2]余玲艷,代建軍.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7(0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