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藝概注譯》出版之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袁津琥
(綿陽師范學院文學與歷史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
筆者自1999年以來,即一直在地方院校從事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來,遇到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應該讀哪些本領域的專業書籍?這個問題說好回答也好回答,說不好回答也不好回答。說好回答那是因為古往今來許多碩學鴻儒早已經開具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必讀書書目。說不好回答,那是因為這些書目大多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并不適合筆者目前所處學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筆者想到了晚清學者劉熙載的論藝名著《藝概》。筆者以為如果一個人想用最短的時間對中國傳統文學藝術有個全面、基本的了解,舍此無由。但是《藝概》一書,又具有極強的欺騙性。全書看似語句簡短、語言淺顯,卻體例特殊,意蘊宏深,研讀非易。2008年,筆者以《藝概詳注》為題申報了當年的國家社科青年基金,并順利獲批。2009年,課題階段成果《藝概注稿》,由中華書局出版。在注釋工作中,筆者又續有創獲,按照筆者原有的研究計劃,擬再以《藝概研究》為題申報一新課題,將注釋過程中發現的一些新收獲、形成的新思考,撰一專著。然而此后的數年里,筆者卻運交華蓋,時乖命蹇,屢次申報而不中,原定的研究計劃只好一再延宕,終致擱置、中斷。2016年,江蘇春雨公司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科學、權威的現代讀本,系統全面呈現當代國學經典研究的最新成果,約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全國知名高校數百位學者參與編寫集校勘、注釋、翻譯、評論于一體的國學經典權威本《今注新譯精講叢書》。筆者蒙《古典文學知識》編輯部編輯樊昕先生推薦,春雨公司慨允,亦得忝竊其中,承擔《藝概注譯》(以下簡稱《注譯》)的撰寫工作。也使原已中輟的研究工作得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進行下去。
客觀地說,近十年來,在《藝概》研究領域里,筆者是發表相關研究成果最為豐碩的一位。不僅先后出版了《藝概注稿》(以下簡稱《注稿》)、《書概箋釋》兩部著作,而且還撰寫了一大批重要的論文。這些論著,對讀者重新認識、理解《藝概》這一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名著具有重要參考作用。但此番再次承擔《藝概》的注譯工作,卻仍感困難重重。
作為一部新譯古籍,《藝概》和其他古籍經典著作不同,首先它缺乏可供借鑒依傍的對象。《藝概》全書凡六卷,按文體分別展開論述,計《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經義概》。目前除《書概》注譯本眾多外,《詞曲概》《經義概》僅有一個注本,質量不敢恭維。其他部分則尚未見注譯本,遇到疑難之處,自然也就無法像其他作者那樣可以從容地從各種同類型著作中去集思廣益,擇善而從,而只能靠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劉熙載近承清代揚州學派淹博貫通之學風而出之以平易簡約,一變此前乾嘉學派的專精而或流于繁瑣的弊端,以少概多,以簡馭博。故自問世以來,備受當代學者推崇。清人譚獻、沈曾植等算是不輕易以言辭許人者,均交口稱贊而無異辭。如果按照現代的學術分類,這部只如當代一篇論文篇幅的區區不足六萬字的小書,竟涉及文學、歷史學、藝術學三個一級學科門類。特別是卷六《經義概》,語涉專門,索解且不易,遑論翻譯?這些問題在當年注釋時,還可以回避或者注明待考,但在翻譯中,都只能面對。記得筆者在注譯《詞曲概》時,曾遇到一個音韻中的問題,為此特地向國內一個研究明清戲曲方向的博士請教,沒想到這位博士告訴我,他是研究表演的,不涉及聲韻;無奈筆者只好再向另一位研究音韻的博士請教,沒想到這位博士又告訴我,他是研究上古音韻的,對明清音韻并不熟悉。再如《詞曲概》一五六“王元美評曲”,謂“北筋在弦,南力在板”。可知元美時,弦索之律,猶有存者。后此則知有板而已。然板存即是弦存,沈君征論板之正贈,通于彈拍,近之”中的“正板”“贈板”,應如何理解?筆者也愧無所知,為此還特地向本校音樂學院教授趙璐博士請教過。
在早年的注釋過程中,筆者即發現《藝概》中的一些語句由于劉熙載過于追求語言的精簡,直接造成讀者對其真實語義不易把握。
《文概》〇七七 漢家制度,王霸雜用;漢家文章,周秦并法。惟董仲舒一路無秦氣。
按:這里的“一路”,至少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指完全沒有,猶言從頭至尾。一是指這一類。
這里到底應如何理解,不能不使人煞費周章。
《藝概》一書采用宋明以來理學家語錄的寫作風格,語言通俗易懂,近乎口語化,但也因此直接造成翻譯的困難。因為對于語言艱深的典籍,譯者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傳達出著者的意旨,就足以算完成了任務。但是對于語言本身就已經平易淺俗的典籍,仍把簡單的用現代漢語對譯作為追求的最終目標,恐怕就不能令讀者滿意了。
《詩概》一四八 太白長于風,少陵長于骨,昌黎長于質,東坡長于趣。
對于這樣的語句,難道我們只需翻譯成:“李白詩歌的長處在于風,杜甫詩歌的長處在于骨,韓愈詩歌的長處在于質,蘇軾詩歌的長處在于趣味”就可以了嗎?這樣的翻譯和不翻譯又有多大的區別呢?但是如果不這樣翻譯,那么我們又該怎樣翻譯呢?
雖然注譯《藝概》面臨如此眾多的問題,但也因此更加增強了筆者對此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深感春雨公司挑選《藝概》進行注釋、翻譯,不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讀者急需的。
筆者此前注釋《藝概》時,曾撰寫過一篇《前言》,對《藝概》一書的價值、特點已多有揭示。本次注譯,本可沿用此前的《前言》而稍作修改,但考慮到以前所寫的《前言》,現在已經不能反映筆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為此決定重新撰寫了一篇近一萬七千字的《前言》,對劉熙載的生平、《藝概》一書的寫作特點及閱讀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解。書稿在付印前送交外審時,審稿人卞岐先生認為是不是過于繁瑣了?但筆者以為《前言》中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新撰而非舊文重刊,融入了筆者對《藝概》一書的最新研究成果,實有保留的必要,最后筆者的意見得到了尊重。
如卷一《文概》前,筆者撰寫的《題解》是:“本卷論古文。自〇〇一至二四七,通論歷代作家作品,始于《六經》,止于明劉基《郁離子》。自二四八至三四〇,為文章理論部分,主要探討文章理論中的若干重要問題:如事、理,文、辭、志、意、氣的作用及相互的關系,敘事、論事,篇法、章法等。這也是全書的基本體例。本卷精義甚多,如三一〇‘應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是最早根據行文方向,對應用文的種類做出分類和命名,并沿用至今。在全書中,允稱上乘。”這段話既有對全卷著述體例的介紹,又有對該卷總的學術價值高低的判斷,對引導讀者閱讀應不為無助。在卷后的《精講》中,筆者先簡要回顧了中國文章學研究的歷史,然后概括了劉熙載論藝的指導思想、本卷文學批評主要涉及的幾個方面以及劉熙載在對文藝理論中存在的若干重要概念進行探討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既有總述,也有舉證。
筆者《注稿》中原有一些注釋,本次進行注譯時,有一部分加以了沿用:
《文概》〇〇八 “煩而不整”“俗而不典”“書不實錄”“賞罰不中”“文不勝質”;史家謂之五難。評《左氏》者借是說以反觀之,亦可知其眾美兼擅矣。
《注稿》 難:厭惡。
《注譯》沿用。
但是《注稿》和《注譯》畢竟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型讀者的著述,所以不可能簡單的沿用《注稿》中的注釋,還必須有所增補、完善。
《文概》一四七 八代之衰,其文內竭而外侈;昌黎易之以“萬怪惶惑”“抑遏蔽掩”,在當時真為補虛消腫良劑。
《注稿》解釋了“內竭而外侈”的語義及“萬怪惶惑”“抑遏蔽掩”的引文出處。
《注譯》增 萬怪惶惑:使各種怪物都感到驚恐。此喻注入更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抑遏蔽掩:抑制、阻遏、隱蔽、遮掩。指不使文意膚淺直白,喻更為多樣的表現形式。
補虛:補充內在枯竭虛弱的思想。消腫:消除外在文辭的侈大。
卷二《詩概》一四八:太白長于風,少陵長于骨,昌黎長于質,東坡長于趣。
《注稿》 長:擅長。
《注譯》增 風:此指抒情。骨:此指議論。質:此指對語意進行錘煉。趣:此指趣味。
這些新增加的注釋,可以使讀者不僅能理解《藝概》的表層意思,還能深刻領會《藝概》的深層意蘊。對于讀者來說是必需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1.明確體例
根據《藝概》一書的特點,筆者首先確定以下體例。
(1)翻譯以直譯為主,間用意譯,并確定了三不譯的原則。所謂三不譯,是指古今語義沒有發生變化的詞語不譯,如“矯枉過正”“百變不離其宗”等詞語,現代漢語中,仍作為成語在使用,實在沒必要翻譯。特定的論藝術語不譯。如“陰陽”“疏密”等。因為這類詞語,屬于特殊的專業術語,無法用簡單的詞語進行對譯。書中引文中前后存在呼應關系的不譯。如《文概》一三六 “‘畏天憫人’四字,見《文中子·周公》篇,蓋論《易》也”。文句中的“畏天憫人”四字不譯,否則就要和后面說的“四字”相矛盾了。對于這類語句,筆者另通過注釋加以翻譯。
(2)全書中屬于斷章取義的引文,均按照《藝概》中使用的意思翻譯,而不按引文在原書中的意思進行翻譯。《藝概》一書,大量熔鑄前人的語句而以己語略加點綴,形成一種特殊的“錦繡文”,全書引用類型之繁多、之復雜,為前此同類著作所未有,因此如何對這些引文進行翻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賦概》一一二:“古賦‘意密體疏’,俗賦體密意疏。”按:“意密體疏”語見署名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原意是說情意濃密而身體疏遠,形容若即若離,欲迎還拒之狀。劉熙載這里則用來指古賦重視內容而疏于形式,俗賦重視形式而疏于內容。所謂意密體疏是說意思縝密而體裁粗疏,自然不能按照原書中的語義去翻譯。
(3)《藝概》一書,人名、書名隨時異稱,如一司馬遷,或稱司馬子長,或稱馬遷,或稱太史公等等,為便于讀者理解,筆者在譯文中統稱名,書名異稱者,則譯文中統稱常名。
2.在翻譯過程中,注意以劉注劉,《藝概》互證
(1)《藝概》一書論藝用語極其細密,可以說是達到了稱量而出,無一字茍下的地步。這就要求注譯者在翻譯時,也必須字斟句酌,才能準確把握。
《詞曲概》〇四七 北宋詞用密亦疏,用隱亦亮,用沉亦快,用細亦闊,用精亦渾;南宋只是掉轉過來。
按:這里的“密”“疏”“隱”“亮”“沉”“快”“細”“闊”“精”“渾”該如何翻譯呢?本來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但筆者認為這里“密”只能翻譯成“縝密”,因為“縝密”是署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論藝術語。《二十四詩品》是劉熙載倍加推崇的一部論藝著作,《書概》二一六“司空表圣之《二十四詩品》,其有益于書也過于庾子慎之《書品》。蓋庾《品》祇為古人標次第,司空《品》足為一己陶胸次也。此惟深于書而不狃于書者知之。”《藝概》一書中以《二十四詩品》的論藝術語作為自己的論藝術語之處,近乎比比皆是。如《詞曲概》〇四三:“蔣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煉’、‘縝密’,語多創獲。其志視梅溪較貞,其思視夢窗較清。劉文房為‘五言長城’,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與?”《書概》〇七八“‘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其為‘沉著痛快’極矣。論者推之為北宗,以歐陽信本書為其支派,說亦近是。然三日觀碑之事,不足引也”。均可證。自然,后面的“沉”也只能翻譯成“沉著”,“快”只能翻譯成“痛快”。因此最后筆者將此句翻譯為:“北宋的詞縝密也疏蕩,隱匿也顯亮,沉著也痛快,細膩也闊大,精能也渾雅;南宋只是反過來。”以為只有這樣,才是做到了準確傳神。
(2)在翻譯過程中,注意對《藝概》一書的用詞特點進行深入辨析。
劉熙載《藝概》一書,用詞精嚴,常常一句之中,前后用辭相同,而意義有別,讀者不明乎此,則難得其真意。
《詩概》一五六 西昆體貴富,實貴清,襞積非所尚也;西江體貴清,實貴富,寒寂非所尚也。
按:在本條中,劉熙載用“富”“清”二字來描寫西昆和江西兩派的異同。但前后具體所指卻差別巨大。“西昆體貴富,實貴清”中的“富”是氣象雍容富貴,“清”是指氣韻清華。因為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楊億、錢惟演等人在當時均為文學侍從之臣,因其地位與職責之所系,自然形成此種之風尚。《四庫全書總目·武夷新集》:“(楊億)大致宗法李商隠,而時際升平,舂容典贍,無唐末五代衰颯之氣。”即此意。“西江體貴清,實貴富”中的“清”則指詞語的清新脫俗,惟陳言之務去;“富”則指學養之富贍,所謂“無一字無來處”。故筆者翻譯為:西昆體注重詩歌氣象的雍容富貴,其實更注重氣韻的清華;堆積典故并不是他們所崇尚的;江西詩派注重詩歌語言的清新脫俗,其實更注重學養的富贍,寒窘、枯寂并不是他們所崇尚的。
《賦概》一一三 齊梁小賦、唐末小詩、五代小詞,雖小卻好,雖好卻小,蓋所謂“兒女情多,風云氣少”也。
按:這里“齊梁小賦、唐末小詩”中的“小”和“雖好卻小”的“小”,同辭而異義,也不能混為一談。前面“齊梁小賦”指的是南北朝時出現的篇幅短小、重在抒寫個人情感之賦作,以別于兩漢盛行之重在描寫京都宮觀等宏大景物、崇尚鋪排之大賦。“唐末小詩”指的是晚唐絕句。“五代小詞”指的是五代以《花間》《尊前》為代表的令詞,都是指篇幅的短小。后面的“雖好卻小”的“小”則是指意境之狹小。因此筆者翻譯為:齊梁的小賦,唐末的小詩,五代的小詞,雖然篇幅短小,卻好;雖然好,卻未免意境狹小。所謂“描寫兒女情長的內容太多,描寫風云變幻的社會內容太少”。
3.對書中存在的各種異說,進行仔細甄別取舍
如前舉《文概》〇七七“漢家制度,王霸雜用;漢家文章,周秦并法。惟董仲舒一路無秦氣”中的“一路”,筆者以為究當以“一類”解為妥,所謂“董仲舒一路”,是指西漢以董仲舒為代表的經生之文,按照劉熙載的表述,這一類人還有劉向、匡衡。《文概》一〇二“劉向文足繼董仲舒。仲舒治《公羊》、向治《谷梁》。仲舒對策,向上封事,引《春秋》并言‘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見所學之務乎其大,不似經生習氣,譊譊置辯于細故之異同也”。一〇三“劉向、匡衡文皆本經術。向傾吐肝膽,誠懇悱惻,說經卻轉有大意處;衡則說經較細,然覺‘志’不逮‘辭’矣”。均可證。“一路”當“一類”講,《藝概》中不乏用例。《詩概》一五一“山谷詩取過火一路,妙能出之以深雋,所以露中有含,透中有皺,令人一見可喜,久讀愈有致也”;《書概》一三五“李北海書以拗峭勝,而落落不涉作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謂“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也”。也可證。
按照出版方最初的設想,《注譯》應嚴格控制在二十五萬字以內,孰料實際完成時,這部書稿竟然達到了近三十五萬字,這無形中增加了出版方的出版成本,但令筆者感激的是,出版方并沒有因此要求作者對書稿進行大幅的壓縮,而是全部加以了采用,使筆者近年來研究《藝概》的心血最終能以完整的面貌呈現到讀者面前。本書責編周忠先生素未謀面,筆者對其情況一無所知,但從無數次網絡往來中,筆者深感他應是一位專業精湛、謙遜和藹、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認真負責的老編輯。《注譯》能順利出版,周忠先生功不可沒。筆者堅信《注譯》的問世,不僅對傳統文化愛好者、大中小學生閱讀理解《藝概》這一古典文藝理論批評名著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就是對本領域專業研究人員,也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