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趙誠
距離2020年1月11日舉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僅剩12天,唯一一場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昨天下午登場。“兩岸議題成攻防重點,藍綠為‘反滲透法激戰。”英國路透社29日如是概述這場火藥味十足的辯論會。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依舊抓著“反中”牌不放,高雄市長、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狠批民進黨是“賣臺集團”,強調“反滲透法”是綁在臺灣民眾脖子上的炸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表示,在兩岸問題上必須務實面對未來,懂得如何與大陸打交道。將昨天的辯論會與4年前的辯論會對比,有島內媒體頗為感慨地說,兩岸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島內聚焦的不再是如何與大陸交流,而是要以什么身份去交流。那時候小心翼翼闡述兩岸政策的蔡英文,如今在極力渲染對立情緒。類似政治操作還將繼續。12月31日,民進黨準備強行通過“反滲透法”,而反對它的聲音在島內一浪高過一浪。
蔡英文被批“四個欺騙”
29日的電視辯論會分為4個階段,依次為闡述主張、媒體提問、相互詰問和總結陳詞,中間兩個環節是重頭戲,總共持續大約兩個半小時。首先發言的韓國瑜以“四個欺騙”批評蔡英文,說她騙北京、騙香港人、騙臺灣人、騙“臺獨”分子,稱民進黨是“賣臺集團”。談到“反滲透法”,韓國瑜說這是“在人民脖子上綁一個炸彈,遙控器在民進黨手上”,讓民眾因害怕而給綠營投上一票。
宋楚瑜強調,臺灣必須謹慎處理與大陸、美國和日本的關系,不要當別人的棋子。他批評“反滲透法”缺乏程序正義,“如果不把權力關進籠子,就要小心權力把人民關進牢籠”。蔡英文則依舊在渲染“大陸步步緊逼”,聲稱“臺灣主權”面臨挑戰,以要警覺對岸“全面滲透、分化臺灣社會”來為強推“反滲透法”做辯護。
在媒體提問階段,臺灣“中央社”問韓國瑜將如何說服民眾,他既可以與大陸保持良好關系,又不會在“主權”上讓步。韓國瑜重炮回擊說,這是“用意識形態把自己綁起來”,直呼“可憐啊”。而蔡英文在回答相關問題時居然聲稱,她處理兩岸關系時遵守“不挑釁、不冒進”的原則。
在另一個關于“國防”的提問中,韓國瑜強調,做到“避戰”才是最高明的領導人。宋楚瑜直言,臺灣現在只能買到又貴又是別人不想要的軍備。他說,“不要相信美國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蔡英文則再次吹噓了一遍其“國艦國造”政策。
到了相互提問環節,蔡英文問韓國瑜,他曾表明“臺灣人就是中國人”,這是否意味著會接受大陸的統一模式。韓國瑜回答說,蔡英文曾在2000年8月任陸委會主委時說,一個中國是臺灣人以后的唯一選擇,“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而宋楚瑜表示,“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在兩岸問題上,必須誠實認識歷史,務實面對未來,懂得如何與對岸打交道。
從辯論會看兩岸關系之變
臺灣《聯合報》29日說,這場辯論會比前幾場政見會更為激烈,三方都采取“攻擊是最佳防御”的策略。世新大學副校長游梓翔稱,三個人的辯論風格完全不同,韓國瑜“熱度”高,猛攻綠營亂政;蔡英文風格偏冷,以“反中”為自己的一貫立場,但仍有過度念稿的問題;宋楚瑜強調自己的智慧與經驗,但依舊發生被邊緣化的情況。
“選戰進入最后階段,各方的選舉策略也可以從辯論會上看出端倪。”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溫偉群說,韓國瑜強烈表達對現狀的不滿,希望凝聚想要改變現狀的選民。蔡英文強調自己的執政能力,以韓國瑜缺乏執政經驗為靶子。
辯論會開始前,《聯合晚報》援引學者的話說,希望蔡英文能積極提出如何創造島內民眾幸福感和安全感,設法打開兩岸的結,而不是全推給大陸且繼續強調“亡國感”。但顯然,蔡英文沒有這么做。
聯合新聞網29日的報道感嘆道,在4年前的“大選”辯論會上,蔡英文闡述兩岸觀點時步步為營。她當時說,1992年的會談精神是“相互諒解、求同存異”,這表明她雖然沒有直接提“九二共識”4個字,但愿意在此基礎上與大陸保持交流。然而,蔡英文在29日辯論會上的表現說明,她已經放棄溝通。國民黨也出現了變化。當時的候選人朱立倫說,“兩岸關系近幾年來和平穩定發展,已經得到大幅改善”,而韓國瑜提到的是“避戰”。文章認為,4年過后,島內聚焦的不是兩岸如何交流,而是臺灣要以什么身份與大陸交流。這其中的緣由有民進黨操弄“亡國感”的成分,也顯示出兩岸對立情緒有所上升。
輿論擔憂民進黨“專權、擴權”
12月31日,民進黨將強行推“反滲透法”在“立法院”闖關,島內對此的反對聲浪持續高漲。據“中時電子報”29日報道,“立法院長”蘇嘉全30日將再次召集朝野協商。民進黨黨團此前提出修正動議,如果接受滲透來源指示、委托或資助,違法捐贈政治獻金或從事競選活動,最高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罰款從原來的5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新臺幣。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連日來狠批民進黨當局“獨裁”,“特務治國”。新竹縣長楊文科在29日舉行的韓國瑜臺中造勢活動現場表示,“反滲透法”讓臺商人人自危。據臺灣《中國時報》29日報道,大陸各地臺商協會最近開始舉辦年末活動,今年比較特別的是,有協會為應對“反滲透法”而舉辦法律講座。上海臺協副會長蔡世明感嘆,臺灣現在有很多政策讓兩岸越來越“敵對”,臺商相當為難。
聯合新聞網29日援引臺灣“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總會長王文宗的話說,兩岸好不容易和平相處這么多年,當局不該為意識形態給民眾造成困擾,甚至恐慌。他說,臺灣與大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蔡英文勤于拜廟拜神,“哪尊不是源自大陸?”
蔡英文的舉動也引發深綠人士的不滿。“獨派”團體“喜樂島聯盟”發言人張君瑜28日稱,民進黨試圖盡快通過的“反滲透法”空洞不完備,且有“違憲”嫌疑。她質疑,這是因選舉而將法律和臺灣安全問題當成“造勢表演”。
《聯合報》29日的社論文章說,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關系緊張,臺灣大量流失國際空間,現在她為求連任,渲染“敵對”氛圍,“抹紅”在野黨,又從“國安五法”修到“反滲透法”,制造“綠色恐怖”。這一方面是在當美國的“馬前卒”,更大的部分則是對付島內政敵。這使得此次選舉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抵擋威權專政再臨”。《中國時報》29日發表社論說,所謂的朝野協商只是“假動作”,民進黨在31日仍然會強行完成三讀,今后還有可能制定針對媒體的法案,這“顯示民進黨政府只要有機會,就會繼續專權、擴權”。
“反滲透法真害臺”,“中時電子報”28日以此為題刊登評論文章說,民進黨可以回避兩岸交流,但兩岸一定不能脫鉤。繼去年釋出31條惠臺措施后,大陸今年11月又推出26條惠臺措施,“請問民進黨,有將臺灣人民視為一家人并給予同等待遇的境外敵對勢力嗎?”美國是所謂的境外“友好”勢力,可它對臺灣的滲透無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