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寬 陳濤
摘要:本文在介紹商業銀行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思路的同時,結合非現場監測工作特點提出審計的新思路,強化現場審計前的數據準備、分析工作,做到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為經營決策提供有效信息。
關鍵詞:非現場監測 經濟責任審計 經營指標
在審計工作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類緊急而重要的工作,涉及領導人員提任、任中和離任三種類型的審計支持。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面臨時間緊急、任務緊迫的工作要求。為嚴格執行領導人員變動的制度要求,及時為黨委決策層及人力資源部門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審計部門提出了嚴格的時限及質量要求。為避免經濟責任審計“先離后審”的違規情況,前期的數據準備和風險監測就顯得十分重要,非現場監測在責任審計中的比重將被大大強化。
一、商業銀行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要求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領導人員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對其所在機構的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及重大決策事項等有關經營管理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而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審計機構經所在商業銀行黨委批準依法依規對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的行為。
(一)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要求
在責任審計制度方面,多個內外部監管機構進行了強化要求,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32號)《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審經責發〔2014〕102號)《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3年第1號)《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審計章程》(農銀規章〔2017〕98號)等,其目的是為健全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規范經濟責任審計行為,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促進領導人員認真履行職責,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以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審計規章為例,審計對象為一級分行管轄的下一級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具體包括二級分行、一級分行直屬支行正、副職領導人員(含助理、下同);一級分行本部各部門中具有財務收支、資產負債管理等經濟責任的正、副職領導人員;一級分行下設培訓學校正、副職領導人員;行黨委議定擬提任為一級分行直接管理且原崗位承擔財務收支、資產負債管理職能的領導人員;外部監管機構或者行黨委確定的其他領導人員。本文主要以一級分行管轄的下一級機構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為例進行分析。
(二)經濟責任審計主要內容
經濟責任審計充分考慮了審計目標、干部管理監督需要、審計資源與審計效果等因素,審計內容圍繞被審計領導人員職責范圍及特點,在按照有關規定確定審計內容的同時,更需要厘清審計重點,主要包括:
1.經營管理決策情況。領導人員貫徹執行上級機構重大決策部署情況,任職期間提出的發展規劃、采取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2.業務經營發展狀況。領導人員任職期間各項業務的計劃完成、結構優化、市場拓展、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情況及其真實性。
3.業務風險控制與內控管理。領導人員任職期間各項業務的合法合規及風險管理狀況,包括但不限于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情況、主要風險控制指標的發展變化情況、內控評價結果及變化趨勢、內外部檢查結果及整改情況、案件事故的管控情況和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情況等。
4.重大決策事項。領導人員直接決策或者參與決策的重大事項的合法合規性、風險性和效益性等。重大事項包括但不限于:重大的信貸、財務、資金運作、業務拓展以及其他對本機構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具有重大影響的決策事項等。
5.黨風廉政建設情況。領導人員履行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本人遵守廉潔從業規定情況,及其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等情況。
6.其他事項。即行黨委要求審計的其他內容。
二、商業銀行非現場監測介紹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有許多風險管控要求,其中風險監測有著嚴格的制度要求。在龐雜的業務經營流程和海量的業務經營數據中,采取非現場風險監測手段,能夠極大地降低監測成本和提升監測的及時性,監測結果也為各機構層級、各業務條線提供了有力的風險化解和經營決策支持。
(一)非現場監測工作原則
非現場監測堅持兩個原則,即風險導向原則和及時性原則。風險導向原則是以風險為導向,在全面覆蓋本行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上,運用審計的專業判斷來揭示風險和問題,突出審計職能定位;及時性原則是指非現場監測應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動態開展,及時地對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和問題進行識別和揭示。非現場監測中,發現有重大風險疑點和線索的,應派遣審計人員進行現場核查,核實有關情況。
(二)非現場監測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1.主要經營指標分析。運用比較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方法,對效益類、風險類、結構類、效率類、市場類等指標的變化情況、趨勢和原因進行分析,對未達到監管標準、結構明顯不合理、與同業(或系統內)先進水平或平均水平差距較大等方面的指標予以高度關注,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
2.單一(類)風險線索的識別發現。運用現有的業務系統、管理系統和審計監控分析系統,對業務流水進行監測。
3.案件與事故及風險事件分析。對已暴露的刑事案件、經濟案件、重大事故、重大風險事件,分析其發生的原因。
4.內外部監管檢查情況分析。針對內外部監管檢查情況,統計分析問題分布的主要方面,持續跟蹤整改落實情況,指出仍然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5.規章制度分析。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健全性、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審閱規章制度之間是否銜接,是否與總行經營管理戰略、政策導向、制度規定相一致。
6.綜合分析。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及其他有關信息,綜合分析信貸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趨勢性、苗頭性風險和問題。
三、非現場監測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應用
在日常工作中,審計部門應對階段性工作(一般為年度)進行規劃,做前瞻性安排,做好信息歸集、風險線索分析、成果應用等工作。
(一)信息歸集
信息歸集強調非現場監測歷史數據的獲取,通過階段性的信息獲取,對被審計人員做好信息檔案,減少現場審計時的時間占用。信息歸集內容及部門分工主要包括:
其一,被審計領導人員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履歷、職責分工、獎懲情況、本人遵守廉潔從業規定情況以及述職報告等,由人力資源、監察部門提供。
其二,與被審計領導人員相關的業務經營管理信息,主要包括業務發展情況、執行或落實上級機構重大決策部署情況、工作措施及成效、計劃完成情況、內控建設情況、風險管控情況以及業務排名評比情況等,由相關業務主管部門以及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內控合規部門提供。
其三,以往審計、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與被審計領導人員相關的問題及整改情況,由內控合規部門提供。
其四,與被審計領導人員相關的其他信息,主要是指業務主管部門日常風險監測、監控的結果,以及舉報投訴等,由相關業務主管部門以及監察部門提供。
(二)風險數據分析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對領導人員的責任審計,在責任類型上,包括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和領導責任,都與任職期間的直接或間接參與的經營活動相關。因此,對審計對象所在機構的風險狀況、典型事件的關注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監測中,要強化對案件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方面的監測分析,建立典型負面事件清單,并充分收集事件的處置情況,準確把握經營機構的典型風險狀況。
(三)監測成果應用
非現場監測通過對各類信息系統的數據分析,尤其是風險類監測系統的數據獲取及分析,能夠較為準確的把握全轄審計范圍內人員及機構的經營狀況、風險狀況。同時結合從黨委組織部門獲取審計范圍內人員經驗評價信息,考核評價等信息,準確進行審計項目風險評審,明確被審計人員的風險定位,對審計結論進行初步判斷,明確其很好履行、較好履行、能夠履行、基本履行、不能履行的結論定位,為現場審計提供準確、快速的審計方向及內容定位,提升經濟責任審計效能。
參考文獻:
[1]《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32號).
[2]《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審經責發〔2014〕102號).
[3]《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13年第1號).
[4]《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審計章程》(農銀規章〔2017〕98號).
[5]《中國農業銀行內部審計非現場監測指引》農銀辦發〔2014〕347號.
[6]《中國農業銀行一級分行以下機構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實施細則》農銀規章〔2015〕115號.
(陳宏寬供職于中國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內控與法律合規部;陳濤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