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磊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互聯網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也廣泛的運用在教學的各個學科中。由于傳統的金融實踐教學條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現個性化教學,互聯網+給金融實踐教學教育提供一種新的模式和血液。互聯網+時代,金融實踐教學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建立一個良好的金融實踐教學方案,創新利用好互聯網資源,重構整個金融實踐的教學模式。互聯網+除了能夠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模式之外,還能夠給我們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能力有著積極地作用。互聯網+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于整個學科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要積極創新和使用現代化技術,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嘗試。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 實踐教學
互聯網的發展給眾多金融產品的孵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比如微信的零錢通,支付寶的余額寶,還有各大銀行和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互聯網的出現很大程度的改變了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服務模式,給客戶的各種金融服務提供了各種方便。
一、目前市場環境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一)就業方向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下,金融方面的專業培養畢業生一般都是以進入各大銀行或者證券投資相關行業為培養目標,培養內容造成了學生的就業方向非常單一。除了銀行柜員和證券投資咨詢、理財顧問崗位以外,部分金融畢業生選擇保險行業工作。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對于傳統的就業有一個很好地指導作用,就業方向也較多。許多新型的崗位也可以供學生來選擇。但是目前的主要培養方向和教學模式還停留在以前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不能夠很好地符合現代社會金融的發展,造成了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大。
(二)專業過分細化
在傳統的金融培養體系中,金融相關專業分了好多的方向,有國際金融,證券與期貨,保險,農村金融,金融管理務實等多個研究方向。并且各專業課程教學中,理論課居多。包括思政、英語、經濟數學、銀行會計等基礎課,貨幣銀行學,國際信貸,國際結算,國際金融等專業必修課,還包括金融市場,證券投資,期貨投資,金融營銷等專業限選課。
理論知識教學相對較為枯燥和繁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知識點都是重復的,并且老師在教學方面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就造成了整個金融的培養體系沒有什么差別,各個專業之間大同小異。金融專業旨在培養金融領域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但是大部分的課程設置還是依照之前的培養模式進行的,不能夠很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
(三)教學方式過于死板
金融教學除了一些案例實驗之外,很多都是進行基礎性的知識學習,學習起來枯燥無味,知識點繁多,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課,同學下面學習,這就造成學生沒有很高的積極性,不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很多學生學習都是為了能夠應付考試,造成了教學效率低,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整個課堂死氣沉沉。
(四)實踐培養缺乏創意
現代金融人才看中的除了學生的金融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注重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互聯網時代中,互聯網+不但是一種金融發展體系,更是社會發展新方向,在傳統的培養過程中,老師們過分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鍛煉,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很是扎實,但實際操作起來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互聯網+的金融體系中,學生要了解基本的互聯網相關操作和相關知識。加上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實習生無法接觸到較為重要的知識點,整個實踐過程是基于模擬操作平臺的,這種模式雖然能夠解決很多金融實踐問題,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缺陷。由于模擬交易軟件不能夠很好地模擬實際情況中的一些特殊環境,造成了整個實踐過程是缺乏新意,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
二、互聯網+模式下的改革新方向
互聯網+的出現給金融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最近幾年中,基于互聯網+的金融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各大機構都想乘著互聯網這個大風,在金融的海浪中推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一)創新金融理念
相對于傳統的金融實踐教學中,互聯網+的出現對于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能夠模擬的情景成為可能。傳統的教學中,很多金融環境學生無法接觸到,整個金融實踐過程只能通過老師進行學習。在互聯網的條件下,讓很多的金融實踐變成了可能。過去的幾十年中,金融教學一直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很多教師也就慢慢的習慣了這種模式,造成了整個金融實踐活動得不到創新和發展,對于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方向單一,就業范圍狹小,導致很多學生畢業之后不得不進行轉行,加上整個市場的對于金融行業的要求不斷提高,很多學校的金融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導致整個金融就業環境和學生之間的培養處于一個人才供需錯位的尷尬地位。
新的金融理念需要加入互聯網的教學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互聯網意識。當今的互聯網發展形勢下,金融相關專業主導的是一種平等開發的態度,對于發展整個金融行業的整體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極大地促進了普惠性理念的發展,讓這一理念能夠在實踐中運用。高校的相關金融專業的培養也要跟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不能夠有傳統的閉門造車的觀念,通過多種途徑對于傳統的金融行業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創新,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種互聯網手段加強學生的金融互聯網意識,提高學生的金融服務理念和實踐能力。
(二)完善金融教學體系
金融教學體系主要是整個金融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它主要是制定培養相關的金融人才的目標和目的,在整個金融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傳統的金融教學中,教學任務都是圍繞著傳統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實踐活動進行設置的,對于金融服務人員的培養主要看重的是傳統的金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柜臺相關業務的熟練程度,加上金融營銷和金融數據分析的其他一些方面,培養目標比較明確,方向比較單一,就是為了能夠在各大行實現就業或者進入到證券投資公司進行證券咨詢,對于同學的能力要求也是相對明確。
互聯網的發展給了整個金融實踐一個全新的方向,傳統的金融培養體系已經不能夠完全的適應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必須要進行一定的課程改革和創新。適當調整金融相關專業的培養,選用較為先進的教學課程,讓整個金融教學能夠跟得上時代的發展。
(三)構建實踐教學場景
由于互聯網的實踐操作不同于其他的專業,在實踐過程中對于教學環境要求較為特殊,軟件的相關要求也比較高。目前環境中的金融實踐主要是靠軟件模擬完成的,這就造成了軟件的整個功能決定了實踐教學效果好壞。通過互聯網+專業的教學軟件,可以打造一個較為逼真的金融模擬環境,提供最為接近實際的時間環境。
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建立一個集證券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一體的金融服務模擬實驗室,把原先的證券和保險的相關實驗項目連接到一個整體的金融生態圈中,建立一個完善的金融生態機構,最大限度的實現線下和線上模擬和操作,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實踐平臺,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進行金融知識的訓練,建立一套完善的培養體系和流程。
(四)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教學
金融行業的實踐活動在整個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實踐活動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于行業的認知,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借鑒。在學校的金融相關專業的教學中,整合校外實訓基地,培養能夠符合現在經濟建設的技術型和綜合性經濟人才。學校與第三方的合作對于整個學生的實習是至關重要的,相關單位在招聘過程中明確要求要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通過學校和相關單位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輸送畢業生進行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共同建立一些實訓基地,開展相關專業的技能競賽,老師集中進行培訓,提高實踐的可操作性和高效率性。
“互聯網+”給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個全新的領域,金融行業借助于互聯網得以飛速發展,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金融專業實踐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實習和實訓提前的了解整個行業的就業情況和發展情況,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給整個金融教學一個全新的改革方向,通過互聯網+模式,培養能夠符合現代經濟建設的技能型人才和綜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現代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丹,張雯涵.“互聯網+”背景下新金融人才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05):19-21.
[2]董智慧.“互聯網+”環境背景下環境設計基礎類課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436.
[3]王運彬,李健.“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學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09):80-85.
[4]殷秀梅.“互聯網+外貿”背景下高職國貿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以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跨境電商工作室為例[J].農家參謀,2017(18):189-190.
[5]葉夢琪.“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技能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17(16):137-138.
( 作者單位: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