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玲

多年來,各種課改、教材改革雖然基本解決了“學有所用”的問題,但是“如何讓學生主動學起來”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一任務最終需要落實到課堂上來。打造“活力課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打造“活力課堂”,重點在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德國職業教育專家托馬斯·胡格提出“能力模型+課程大綱+方法大綱”三位一體的課程和教學模式,即胡格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培養學生獨立、負責(在團隊條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突出了“學習活動要建立在具體的職業行為驅動下,逐步實現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高職課堂采用胡格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是在充分研究高職教育專業特色和高職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產生的,適應職業教育發展新趨勢,是打造“活力課堂”的重要組織方式之一。
一、胡格教學模式的“行動理念”
胡格教學模式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出發,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為目標,確立“行動理念”,即理論與實踐一體、專業能力與非專業能力并重、教師與學生角色轉變。
(一)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
針對高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弱、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胡格教學模式通過確立“行動理念”,以“行動課程”作為基礎,強調建構工作情境,劃分具體工作任務,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在此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協作交流,全面調動學生的“五感”,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二)重視非專業能力的培養
目前高職教育多以理論實踐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就業崗位,但對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卻有所欠缺,這樣容易導致學生發展不均衡。所以,胡格教學模式在重視技能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更重視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如思維能力、合作意識、遵紀守時觀念、職業道德、責任意識等。
二、胡格教學模式“三位一體”行動教學法
行動主題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任務,以工作過程系統化來開展課堂教學,具體實施步驟如下表所示。
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教師根據相應的工作過程安排教學,在單元設計的六個階段,進行能力分解,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能力為目標導向,明確學生的學習情境,規定相關項目任務。教師在學生完成項目工作任務過程中,融入“三位一體”學習方式(個體、集體、合作),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企業教室開展“學中做、做中教、教中學”。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綜合運用講練演示、匯報評價等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在個體學習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進行微課學習;合作學習階段可運用“小組拼圖”,分工合作;集體學習階段可運用講解、討論等方法,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階段的活動有機轉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胡格教學模式的“協作”師生關系
胡格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將“行動導向”“以生為本”“建構學習”等教育思想貫穿到課程設計。學校應當組建胡格教學團隊,在備課階段提前做好策劃,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相互啟發,形成方案,并落實到課堂,改進傳統的教學組織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為中心, 而不是以“教”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師傅”“導演”“合作者”,學生邊做邊學,教師在做中教,促進輔助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則是“演員”“合作主體”,工作項目是“劇本”,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知行合一,教學相長。
四、胡格教學模式的“透明”評價體系
胡格教學模式強調對學生非專業能力的考核、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及課堂的發展性,即教師用發展的、差異的視角看待學生。“透明化”的能力評價體系是構建胡格教學模式“活力課堂”的重要元素。評價體系主要在時間、內容、形式三方面“透明可視化”,時間上貫穿過程考核評價,通向終結考核評價。
過程考核評價是以《實施過程性評價表》為參考,對學習典型工作過程和具體操作實物的評價,可以分為自評、互評、他評(教師、企業技術人員等)。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的現狀、課堂學習效果的優劣等進行評價與闡釋。其次內容上注重專業能力與非專業能力并重評價,以《實操成績單》為載體,專業能力即專業技能考核。同時將職業素養考核以及非專業能力考核貫穿全過程。職業素養考核包括職業紀律、作業(設計單、質量分析單、課前作業、隨堂練習)、現場7S管理等;非專業能力包括獨立自主、團隊協作、責任意識等。每個單項目的專業能力考核根據重要性設計相應的分值、評分標準、評價手段、評定結果以及終極得分。評價形式上注重透明可視化,終極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融入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采用《學生自我評價表》《教師綜合評價表》進行評價,評價表設計嚴密豐富、生動有趣、公開透明,讓學生不但可以了解自己得到的評價,同時還可以知曉小組其他成員、其他小組以及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這種可視化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還能讓學生反思自身、揚長補短、查漏補缺,最終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2019年度課題 “‘知行合一教學模式下高職烹飪專業雙語‘金課建設探索實踐”(2019SJA1866)、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三年制高職 ‘3I雙語教學實踐研究——以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為例”(B-b/2018/03/33)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張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