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治
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類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應該是其必須具有的四個層面(社會層面、學校層面、課程層面、學習層面)的基本特征。無論是從教育領域還是從產業領域來看,產教融合都應該是職業教育的整體需要。
這就要求教育與產業的發展要相互融合、協同共進,要求教育與產業全面對接、學校和企業全面合作,教育與產業供需結構相匹配。同時,產教融合過程可能會出現涉及主體多元、部門單位多樣、利益相互交織、信息不對稱、對接合作不順暢等一系列問題,是一個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多維資源要素配置重構與集聚、融合、協同的過程。因此,產教融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筆者認為,做好產教融合,首先需要各級政府起主導作用,從政府層面持續改善政策環境,促進“產”與“教”的融合度不斷提高。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基礎上,2019年9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發布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改革試點,要通過開展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為推進產教融合改革樹立標桿,為創新要素深度融合提供載體,為推進政策組合創新開展試驗?!惫P者現就該《實施方案》談談自己的理解。
《實施方案》第一句話就是:“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薄秾嵤┓桨浮吩诳傮w要求中也提到,“把深化產教融合改革作為推進人力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任務”。
可見,國家已經把產教融合提到了推動教育、人才、產業、經濟“四位相融”的戰略高度。所以,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行業、企業及學校,都要充分認識到產教融合的戰略意義,各司其職,各謀其位,各展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和全要素深度融合。
《實施方案》在“指導思想”中提出:“以制度創新為目標,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建立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改革推進機制?!蔽覀冇纱丝梢钥闯?,這次統籌突出了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企業構建“三位一體”綜合性改革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將產教融合向縱深推進的重大戰略決策。其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試點城市承載、試點行業聚合、試點企業主體作用,破除體制障礙、領域界限、政策壁壘,形成機制,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城市試點是基礎節點,就是要發揮政府統籌市域內資源和政策作用,壓實試點任務和責任。行業試點是重要支點,就是要推動產教融合在特定領域集聚發展,更好落實教育、人才政策和產業政策組合疊加。企業試點是核心重點,就是要激發企業微觀主體活力,讓更多企業積極參與,發揮重要主體作用?!?/p>
《實施方案》在“試點目標”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構建服務支撐產業重大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解決人才供需重大結構性矛盾,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服務貢獻顯著增強?!笨梢钥闯?,此舉是要反推和促進學校把產業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要求職業院校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落實得更好,通過各種形式和方式推動學校和企業全面深度合作,從而實現教育與產業的全面對接,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服務貢獻顯著增強。
《實施方案》在“試點任務”中首先提出:“健全產教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聯動規劃機制。在城市規劃建設、產業園區開發、重大項目布局中,充分考慮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求……有條件的地方要以新發展理念規劃建設產教融合園區。大力調整優化職業教育布局,推進資源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作為職業院校,今后要更加關注本區域和產業、行業的發展規劃,主動配合政府、行業、園區、企業做好人才的培養與精準供給工作;有條件的院校要積極爭取在產業和人口集聚區設置校區或教學點。
目前,職業院校由于場地設備條件不足、教師能力不夠、經費短缺等原因,在生產性實訓方面做得不夠好,學生缺乏在真實的崗位和工作過程中的實際訓練,這確實是職業教育的痛點和難點。“試點任務”提出:“以生產性實訓為關鍵環節,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就是試圖“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深度開展校企協同育人改革,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創新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模式……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要更多依托企業建設。”因此,職業院校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要更多依托企業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行“跟崗實訓”“訂單班”“學徒制”等工學交替新內涵的人才培養模式來做實生產性實訓環節。此外,學校也可以向企業購買實訓教學服務。
《實施方案》在“試點任務”中還提出,要“重點推動企業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構建規范化的技術課程、實習實訓和技能評價標準體系”。職業院校要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教育課程開發的規范與要求,發揮師資優勢,配合企業共同開發出既適合學校教學使用又適合企業培訓的規范化技術課程、實習實訓和技能評價標準體系,也可主動向企業購買相關的技術課程。
“試點任務”提出,要“常態化、制度化組織各類產教對接活動”。就學校層面而言,各類產教對接活動不僅要包括論壇、活動周、校園開放日、專題講座、就業招聘會等形式,更應該包括每年固定時間、固定內容,能夠滿足校企雙方共同需要的生產教學活動。學校應該盡可能把自己的實習、實訓與企業的生產服務的用人需求周期對接,并通過深度合作使之常態化、制度化。
“試點任務”提出,“推進行業龍頭企業牽頭,聯合職業院校、高等學校組建實體化運作的產教融合集團(聯盟)……”。這實際上就是要轉變目前職業教育集團多是由職業院校牽頭,有名無實的現狀。
如此,職業院校要想清楚,行業龍頭企業怎么樣才需要我們職業院校加入?除了提供企業需要的學生,學校是否可以為企業開展員工培訓?是否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因此,學校需要推動院校專任教師定期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扎扎實實地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把崗位培訓、技術開發與服務作為與人才培養同等重要的一項職能和工作?!秾嵤┓桨浮废Mㄟ^“完善現代學校和企業治理制度,積極推動雙方資源、人員、技術、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圍繞生產性實訓、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關鍵環節,推動校企依法合資、合作設立實體化機構,實現市場化、專業化運作”。
《實施方案》指出,“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在崗職工以工學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職業院校應該主動與有需求的試點企業合作,采取現代學徒制的形式與企業合作開展學歷教育,并通過實施學分制及學習成果認定與學分轉換,使之更加符合在崗職工的學習特點,實現人人成才,提高企業員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
筆者認為,《實施方案》的出臺為職業院校創造了更好的外部環境與發展條件,同時也對職業院校的辦學與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院校需要主動參與和融入產教融合之中,設置相應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社會服務職能部門,持續不斷地跟蹤所在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了解相關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與培訓、技術服務要求,健全社會服務功能。
同時,職業院校要做好學校內部的體制機制改革并與外部建立良性的運行機制,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四個層面統一起來。北京汽車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夏寶山說得好:“產教融合就是堅持‘對接行業定專業、對接產業定模式、對接企業定學生標準、對接崗位定課程、對接學生定教法,形成了校企之間的‘六共同,即共把方向、共享資源、共建課程、共同育人、共同評價、共定訂單?!?/p>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