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蓬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作為與產業行業直接關聯的中職教育,亟須變革理論、厘清宗旨,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過硬的職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诖?,我校啟動了新一輪教學改革,創設了“綜合實踐課程”,成立專業實體,以真實生產任務為課程內容,以真實實體經營為課程實施,培育“眾創+自主學習”的教學生態,營造真實市場情境。
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我們結合市場營銷專業特點設立“塊塊金磚”智慧零售體驗中心,進行店鋪運營,面對校內外客戶開展女性快銷品的銷售。平時利用實體小店進行線下銷售、利用微信小程序進行線上銷售;開展節假日各類促銷活動的營銷策劃并組織實施。
一、市場營銷專業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效果
(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1.強化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作為實體運營,從體驗中心開創之初的店招確定、店鋪裝修、品類選擇、崗位職責確立、廣告宣傳,到日常運營的線上線下鋪貨、盤點、結算,再到各類策劃活動的方案撰寫、方案實施、方案評價,涉及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策劃、會計基礎、商品知識、銷售技術、現代推銷技巧、電子商務、移動商務、圖形圖像處理等多門專業課程,學生引領到真實的工作環境,置身于具體的職業崗位,用所學理論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適時穿插新知識、鞏固老知識,學生對市場營銷專業的“營”和“銷”有了全局的認識,加深了對行業領域的認識和理解。
2.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身處終身學習社會的每個人必備的能力,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自主學習的價值愈加凸顯。在體驗中心運營過程中,很多具體的工作在學科課程中很少能觸及,學生只能通過自行探索完成工作任務。店鋪管理、訂單管理、會員管理、微信小程序等都需要通過智慧零售商城系統來完成,學生一邊學一邊做,從根本上改變了被動的學習狀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現代社會,工作崗位的變換已逐漸成為常態,如果僅具備單一崗位的工作技能,勞動者極易被淘汰,那些各崗位都需要的基礎能力素質在變化的工作環境中不可或缺。每天的實體運營需要學生早到晚退、堅守崗位、熱心迎客,培養了學生的事業心、責任心;體驗中心各個崗位既有分工又相互牽制,需要每個人相互協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對待客戶一視同仁、實事求是、信守承諾,培養了學生的誠信意識;為了尋找更低價、更優質的貨源,學生跑市場、找渠道、談價格,提升了他們的溝通能力。
(二)推動教師的角色轉變
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任務中教師只是完成書本知識的教學或是單項專業技能的傳授,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需要完成的是基于真實項目、客戶需求、市場環境的教學。教師既需要有市場營銷專業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也需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備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這種教學沒有教材可依,沒有經驗可循,沒有先例可考,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索,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引領者。
“塊塊金磚”項目開設前期,綜合實踐課程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做市場調研,在校園內通過發放問卷等形式了解師生的需求,確定小店的定位和銷售品類;師生一起赴廣州、杭州了解進貨渠道、市場價格;師生一起赴智慧零售的最前沿企業學習最新的管理系統、軟硬件設備,等等。各類節日期間師生一起開展節日促銷活動,教師和學生多次召開研討會議確定促銷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活動結束后進行經濟效益和實施效果的分析。
關注客戶、研究市場、運營項目的教學任務,夯實了專業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提升了專業操作技能,更讓教師們理解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實踐中的應用。掌握了企業一線的實際工作狀況,使他們的基礎專業課程教學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三)完善專業課程的體系和內容
一個專業應開設的專業課程由省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統領,每門課的教學內容受限于教材、教師的專業能力、課程資源,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教學能力、考核標準,影響著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能夠更好地彌補其中不足。
從綜合實踐課程各個崗位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可以審視專業課程的開設是否科學,課程是否過時,以及有些急需補充的知識技能是否開設。例如,在智慧零售時代,商務數據分析已成為運營的基礎,需要及時補充進課程體系。另外,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和商業數據,這些是低年級專業課教學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使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實用性。
二、市場營銷專業綜合實踐課程的完善策略
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對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中也發現有一些局限性,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一)依托校企合作
隨著市場營銷專業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我們發現部分專業教師的能力難以勝任這項教學工作。教師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雖毋庸置疑,但學習途徑是需要提供和支持的。另外,我們發現對于一個門店的運營,確立典型崗位、明確崗位職責是師生共同探索的,是否符合現代企業的標準性和合理性也是需要推敲的。依托深入的校企合作,學校的專業教師可以進入企業生產一線,參與崗位的實際工作,提升實踐能力,了解企業真實的運營狀況,學習規模企業先進規范的管理體制。同時,可以聘請企業的一線骨干、技術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對綜合實踐課程進行不定期的指導和研討。
(二)完善評價體系
在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中,我們發現學生評價是個難題。僅用傳統的過程性考核(課堂常規、作業、課堂表現等)和結果性考核(書面考試、單項技能考核等)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程中的積極性很難被激發,參與度很難保證。因此,需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最重要的應該是理念的更新,由“學生學習”評價向“員工工作”評價轉變??捎蓪W校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將常規管理、技能水平、績效考核、職業素養納入評價體系,制定評價細則,形成綜合性、發展性、客觀性的評價模式。
(三)建立有針對性的校級教學常規管理制度
學校現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綜合實踐課程的管理,如學校一般會考核課堂中學生的出勤率,但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學生實際運營時,需要調研同行、考察渠道、接觸客戶,就會離開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又如學校會考核教師的工作量,往往以課時數作標準。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的工作量往往不再局限在傳統的課堂中,很多工作會在日常甚至假期從事。因此,隨著綜合實踐課程的深入開展,學校需要重新研討、制訂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制度,以更科學地管理學生、更客觀地認可教師的工作。
總之,綜合實踐課程是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變和完善了專業生產實習的形式,其經營場所即課堂、運營項目即學習內容、實踐過程即成長過程。我們將更進一步補充完善綜合實踐課程的建設和實施,使綜合實踐課能夠持續服務學生成長。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