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進 徐鴻宇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數也呈逐年增加趨勢。大部分高職院校會在學制的最后一學年或半學年,安排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參加企業頂崗實習。令人關注的是,在此期間參加頂崗實習學生存在大量離職現象。筆者試對導致高職院校大學生畢業頂崗實習離職現象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畢業頂崗實習的界定
相對于本科教育,高職教育更注重技能的培養,而頂崗實習就是一個快速提升學生技術技能的有效方式。一般來說,按照教學方案的時間安排,頂崗實習可分為普通頂崗實習和畢業頂崗實習。普通頂崗實習一般安排在大一或大二,實習結束后學生會繼續在校學習其他課程。畢業頂崗實習則是安排在學生畢業前,實習期結束后,學生不是返校學習其他課程,而是直接進入就業階段。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畢業頂崗實習離職的主要原因
(一)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對高職院校而言,畢業頂崗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及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對企業而言,接受大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可以緩解企業人力資源困境,同時能降低成本。但出于種種顧慮,不少用人單位往往將實習學生安排在專業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崗位上。這些崗位大多經過簡單的培訓即可上崗,很少應用或基本應用不到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這就導致一些參加畢業頂崗實習的大學生,由于沒能學到知識和專業技能而失望,從而產生離職意向和行為。
(二)畢業頂崗實習期間薪酬待遇偏低
筆者調查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支付給頂崗實習大學生的報酬偏低。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一是實習期間的待遇與正式工的待遇差別過大。而根據國家勞動部1995年印發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從事有收入勞動的在校學生,不屬于建立勞動合同關系范圍,他們的實習收入可以不適用最低工資的有關規定。”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第17條規定,接收頂崗實習的單位,應合理確定頂崗實習報酬,原則上不低于本單位同崗位試用期工資標準的80%。這樣,相當多的實習單位可以支付遠低于正式工的薪酬來使用實習生,且其行為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而有些單位甚至視實習生如學徒,不付給實習生相應報酬,這種現象在建筑裝飾行業比較常見。二是頂崗實習期間的付出與所得薪酬不成正比。相對于認知實習和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學生一般初步具備實踐崗位工作能力,可以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但即使他們完成了與正式員工一樣的任務,很多實習單位卻不能給予他們同正式員工一樣的報酬。因此,頂崗實習學生付出了很多,卻只拿到了相對較低的報酬。三是部分實習單位并未按月足額發放勞動報酬。有些實習單位因為經營不善,或者資金周轉不暢,并未及時向實習生發放報酬。
(三)畢業頂崗實習管理不夠完善
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基本環節和核心部分,涉及學校、用人單位、學生等多個責任主體,需要各方明確責任,通力協作。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頂崗實習管理不規范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擇實習單位不謹慎。部分高職院校在確定實習單位前,沒有對實習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也沒有對實習單位的資質、誠信狀況、實習崗位、工作時間、安全防護等情況進行評估,導致一些誠信不佳、安保不到位、不遵守法律法規的用人單位被納入實習基地名單。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會同實習單位共同組織制訂學生實習方案,沒有安排責任心強的高校指導教師和企業導師全程指導,共同管理實習學生。部分高校安排的實習崗位有的不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與學生所學專業既不對口,也不相近。二是過程管理不規范。有些高職院校沒有在學生實習前簽訂頂崗實習三方(高校、用人單位、學生)協議。有的實習協議沒有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很多高職院校未能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實習信息化平臺;部分高職院校對實習過程監管不到位,沒有定期檢查學生實習日志及實習報告。三是實習考核不嚴格。部分職業高校對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協議、實習計劃、實習日志、實習檢查記錄、實習總結等實習材料檢查不嚴格,也沒有對實習材料立卷歸檔;且對頂崗實習學生不遵守實習單位勞動紀律的現象缺乏有效的懲罰措施。四是頂崗實習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實習單位未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安排實習崗位,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和實習單位未為學生購買實習保險。
(四)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不夠深入
有些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缺乏指導,也是導致學生頂崗實習離職的重要原因。部分高職院校既沒有對學生職業觀念進行適當引導,也沒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同時安排學生頂崗實習也比較隨意;加上部分學生沒有誠實守信的意識,不注重職業道德,在實習期間缺少腳踏實地的精神,“這山望著那山高”,導致其在頂崗實習期間輕易出現離職行為。
三、降低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離職率的建議
(一)加強校企合作,增強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功能
校企雙方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適當降低頂崗實習崗位服務企業生產經營的功能,來增強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功能,具體可采取以下兩方面的措施:一是高校應引入相關行業企業,協調彼此利益,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及頂崗實習合作方案的制訂,創造學生安心、滿意的實習環境。二是高校應在頂崗合作協議中強調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功能,為頂崗實習學生在崗位上掌握技能創造條件,還可以通過技能培訓、崗位輪換等方式加以落實,不能讓學生只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
(二)根據實習學生的實際貢獻發放薪酬待遇
在安排學生頂崗實習時,校企雙方應采取多種措施,如約定好頂崗實習薪酬,保證學生頂崗實習不低于約定的薪酬,避免把頂崗實習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一般而言,頂崗實習單位提供的薪酬應能滿足學生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頂崗實習企業也應根據頂崗實習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給予激勵性的薪酬,如可將一些表現良好、工作能力強的學生提前轉成正式工,簽訂勞動合同。
(三)完善畢業頂崗實習管理
高職院校在安排學生頂崗實習時,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嚴格挑選頂崗實習單位,少安排或不安排學生到新成立企業或經營不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二是應完善過程管理,督促實習單位遵守《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第16條,不安排學生在有較高安全風險的崗位、在法定節假日加班以及頻繁進行夜班加班的企業實習。同時,應為學生配置高校指導老師及企業導師。高校指導老師應定期到實習企業走訪調研,及時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碰到的問題;企業導師應循循善誘,幫助頂崗實習學生提高專業技能,并切實關心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與生活,使學生感受到企業的關心和重視。三是完善頂崗實習考核制度。高校應在學生頂崗實習前明確頂崗實習紀律,要求頂崗實習學生嚴格遵守。企業也應實行人性化管理,避免粗暴對待頂崗實習學生。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實習標準也應統一,不能因人而異,避免造成其他頂崗實習學生感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四是校企雙方應為學生提供安全保障及一定的福利。實習企業應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執行安全生產標準,加強對實習學生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管理,切實保障學生實習期間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可以讓實習生享受正式員工一樣的節假日及年終福利,以此增強實習學生對實習企業的認同感。
(四)改進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為改進就業指導工作,一方面,高職院校應保證學生在參與畢業頂崗實習前能接受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和就業指導。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年學制,學校可在大一、大二分別安排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這兩個模塊都應不低于18個課時;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線學習爾雅等網絡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以開闊眼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就業觀念引導,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實習、就業的崗位情況進行說明,使學生的實習、就業期望符合實際。如對于化工類專業學生來說,應告知其大部分化工操作崗位有一定健康風險,但通過加強保護可以使危害降至最低;對于機械類機電類專業學生來說,應告知其所學專業大部分就業崗位可能需要加班或倒班;對于服務類專業學生來說,應告知其作為服務類就業崗位可能在節假日需要加班等。
四、結語
目前,參加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學生基本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他們自主意識很強,反應比較敏感,對畢業頂崗實習的工作條件、薪酬待遇等期望值較高,一旦對實習崗位不滿意,很容易產生離職想法及行為。高校、頂崗實習企業,要創造良好的實習條件,加強對學生就業觀念的引導,實現畢業頂崗實習同就業的無縫對接,切實降低畢業頂崗實習離職率,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高職院校畢業生初次就業高離職率的原因與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SJB777)(責編? 李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