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微課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已被廣泛認可,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也得到了學校的重視,微課程體系整體化、系統化建設已經成為發展趨勢,但仍存在著過于分散、重復建設、制作粗糙等問題。“六化合一”模式圍繞信息化手段服務教學的宗旨,遵循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律,從六個專業化發展角度出發,進行微課程資源的一體化整合,可以切實有效地推進微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
一、微課設計項目化
視頻是微課的主要表現形式,但微課不是“視頻”,或者說不完全是“視頻”。2個小時的院線電影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的主要原因,在其故事敘述深入淺出,結構層次豐富,高潮跌宕起伏,而這一切都源于創作者對于各個環節的精益求精和巧妙設計。微課雖然只有5~8分鐘的時長,但如果制作者想要做到生動有趣、扣人心弦,則必須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
微課是由視頻發展而來,目的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微課項目在設計上應兼顧兩者的特點和需求,進而形成了兩種設計形式:第一種是形式上的設計,也就是視覺感觀的設計。微課給人的第一體驗,就是眼睛看到的畫面。從靜態畫面的角度講,微課的設計是指畫面構圖、版式排列;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則是指劇情的設計。制作者運用蒙太奇的視聽表現方式,巧妙進行情節層次和結構的設計,使觀看者獲得美的享受。第二種是內容上的設計,也就是教學知識點的設計。每個知識點都是相對獨立的,同時也是貫穿整個知識結構框架的關鍵點,也都有著與之匹配的教學目標,共同構成了整個課程知識系統。內容設計的目的是,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制作團隊專業化
微課的播放時長較短,但對于一位僅僅受過短期培訓的教師而言,制作一節微課還是比較困難的。除了實戰能力欠缺,教師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微課創作。同時,微課的創作過程較為煩瑣,一節完整微課的制作周期為10~12天。
微課程是由若干微課組成的課程體系,包含了系統課程中所有的知識點,微課程如果想要將所有內容都以微課的形式展現,恐怕需要制作60~80節微課。如此龐大的工作量,依靠個人獨立完成是不現實的,微課程制作團隊化是必然趨勢。
團隊合作的優勢就是可以充分發揮團隊各位成員的特點,開展分工協作,實現高效高產。微課程的專業制作團隊,應是包括專業教師和影視制作人員的結合體,教師的角色是整個微課程的設計大腦,影視制作團隊的任務則是創作和制作微課。團隊專業化的分工與熟練配合,才是精品微課程創作的保障,也是微課程高效建設的保障。
三、硬件設施配套化
微課程專業化的建設不僅僅是指項目專業化、團隊專業化,與之匹配的硬件基礎也要符合行業的專業標準。
微課的制作其實是一套完整的視頻制作體系,涉及拍攝、錄音、燈光、后期制作等環節。微課的拍攝不必像電影那么復雜,但用手機拍攝難于滿足需求。用手機拍攝視頻時,因為光線的變化和對焦自動調整等因素,容易出現拍攝畫面光線跳動無序、拍攝主體對焦不可控等情況。相較而言,攝像機和單反相機的操控就更加可靠。聲音是微課的主要傳導手段,但拍攝設備與主體之間的距離遠近不一,可能導致出現聲音錄制不穩定、不清晰且伴有雜亂的環境音和回音等情況,這就需要使用專業的指向性麥與錄音機、攝像機。光線也是保證畫面質量的條件之一,微課的拍攝場所以室內為主,在自然光被阻隔、室內自然光線較弱的情況下,拍攝的畫面就會噪點顆粒增多、畫質模糊。借助靈活的LED攝影燈,可以幫助攝影師捕捉到清晰的畫面。后期合成包括特效、剪輯等環節,素材的大容量保留和剪輯效率都離不開專業的視頻制作軟件和性能出色的PC電腦。總而言之,專業化的微課制作,離不開專業化的設備。
四、課程體系系統化
微課程系統化的建設,從微觀到宏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知識點的系統化。一節微課的知識結構系統的完整性,是由知識點的概念、知識點的運用以及知識點的延伸等要素組成的。第二,課程的系統化。它是指一門課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識點在課程標準、課程教學大綱指導下,按照課程授課計劃,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全部融入微課程系統中,便于學生系統化、漸進式學習。第三,專業的系統化。它是指一個專業學科的微課程系統。學科體系是個復雜的系統,所涉及的課程門類較多,課程之間聯系緊密,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微課程體系,系統化培養專業人才。
五、教學模式常態化
微課程教學到底該如何應用、何時應用、怎么應用,至今還沒有明確的規范。有的學者提議結合翻轉課堂,有人主張融入課堂教學,也有些學者主張實行混合教學,還有人主張成為課程延伸教材。無論是何種應用形式,微課程常態化的作用卻是顯而易見。第一,解放教師重復性基礎教學工作。廣大教師常年周而復始地從事基礎教學工作,容易喪失教學耐心和興趣。微課程的應用則可以替代機械重復的工作,從而讓教師有精力和時間,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區別化教學。第二,解決學生針對性輔導難題。課堂教學時間是固定、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滿足所有學生的答疑解惑需求。微課程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資源,就能替代教師進行教學,并且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關注熱點,個性化地推薦課程視頻。第三,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釋放教師教學活力。微課程的影視作品可以穿插動畫、特效、音樂,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氛圍。
六、校企平臺一體化
網絡平臺是微課程資源共享的主要載體。很多中職學校陸續建立了校內的微課程共享平臺,便于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網絡平臺并不是教師的教學主陣地,教師精力有限導致微課程內容滯后、更新緩慢,逐漸趨于荒廢。
學校有資源和市場,企業有技術和運作能力,網絡平臺的建設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校企微課程資源共享,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師的微課可以在企業平臺發布、企業平臺資源可以被學校使用,校企首先需要完成學校內網與平臺賬號的對接與共享,實現教學課程與平臺微課程的深度結合,同時將微課程學習成績納入平時成績,深化微課程資源應用的交叉。另一方面,從校企合作的角度出發,微課程既是知識也是商品,校企任何一方都難以獨立承擔開發費用。學校懂教育,學生有需求,企業有能力,校企合作共同創作出來的微課程,才完全符合教育需求、市場需求。所以,校企合作發展微課程一體化平臺是必然趨勢。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區域微課程‘六化合一模式共建共享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JKGHYB-0627)
(責編? 張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