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柯
初中生較小學生而言,語文基礎知識積累更加豐富,思維水平趨于成熟,又不失豐富的想象力。初中階段正是寫作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有針對性地強化這一時期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和情感認知能力。初中語文作文課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陣地,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持續地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文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對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展開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有針對性的優化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1.作文脫離實際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大部分寫作題材都來源于生活。但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點,過于注重對寫作技法的指導,缺少和生活實際的聯系,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寫出的作文嚴重脫離生活實際,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寫作空間,也降低了學生的作文質量,最終影響寫作能力的提升。
2.教學模式格式化
在批改作文時,我發現學生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過于形式化和格式化。這一現象與教師采用的作文教學模式有很大的關系。當前的教學模式下,作文課往往是教師選擇一篇優秀范文給學生作為參考,簡單講解其中的寫作技巧,便鼓勵學生以此為方向寫作。而學生在此過程中并不能深入領悟,在寫作中也是簡單地照著葫蘆畫瓢,根本沒有諳熟寫作的真諦。
3.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教育改革已進行多年,但在長期傳統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師仍不太習慣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這就導致作文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過程也較為單調、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對寫作的興趣,部分學生甚至對寫作產生了畏懼心理。
二、優化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對策
1.重視鑒賞環節
鑒賞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讓學生欣賞優秀的文章,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鑒賞的過程也能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文學常識和寫作技巧。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材中一些優秀語段單獨列出來,引導學生鑒賞,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通過文字傳達的情感,體會文章語言運用的精妙。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多開展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分析、鑒賞名著。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養成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在適當的時候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接觸和感悟大自然,獲取寫作的素材。
2.密切聯系生活
初中階段學生寫的作文都屬于基礎文學,而文學的創作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礎文學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感悟生活,為寫作積累更多具有真情實感的素材。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給學生布置積累素材的任務,讓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可作為寫作素材的事物,記錄在素材積累本上,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積累素材的同時鍛煉寫作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會提高。例如,在學完《春》之后,我有針對性給學生布置了素材積累作業,要求學生在一周的時間里留意身邊的自然環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成一段話記錄到素材積累本上。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還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3.豐富課外閱讀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有了素材,合理運用,才能寫出質量上乘的作文。因此,除了要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合理地運用素材。而運用素材的技巧,除了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還需要大量閱讀實踐。教材的內容終究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去感悟如何用文字展現世間百態和人情冷暖,在大量課外閱讀中增強情感認知的能力,從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優秀作文。例如,在教學《背影》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我推薦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有著大量的人物描寫,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很好地對照不同情況下人物描寫的方法,并增強對情感的認知能力,提升素材運用能力和寫作的協調性。
總而言之,初中是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而寫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需要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積極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努力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增強初中作文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