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珍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家庭支持對康復期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外遵醫行為及社會功能的影響。方法 92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家庭支持組和常規組, 各46例。常規組家屬在出院時接收常規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家庭支持組家屬在常規組基礎上進行精神分裂癥的家庭教育培訓。隨訪6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院外遵醫行為評分及出院前和出院6個月后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分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評分。結果 出院6個月后, 家庭支持組患者藥物治療、復查隨訪、自我管理、社會功能方面的院外遵醫行為評分分別為(1.23±0.41)、(1.31±0.62)、(1.53±0.71)、(1.41±0.40)分, 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的(1.79±0.57)、(2.04±0.81)、(2.32±0.59)、(2.39±0.56)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 兩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BPRS評分高于本組出院前及家庭支持組出院6個月后,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支持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6個月后的BPR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 兩組患者SD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 兩組患者SDSS評分均明顯低于出院前, 且家庭支持組顯著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家庭支持能提高康復期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外遵醫行為、保證治療效果、防止疾病復發, 同時能增強患者社會功能、促進患者回歸社會、提高疾病治愈率。
【關鍵詞】 家庭支持;康復期女性精神分裂癥;遵醫行為;社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82
Influence of family support on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onvalescence female schizophrenics ? YE Hong-zhen. Guangzhou Mental Hospital of Civil Affairs Bureau,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upport on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onvalescence female schizophrenics. Methods ? A total of 92 female schizophrenics were divided into family suppor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discharge guidance at discharge, and the family support group received famil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izophrenia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out-of-hospital compliance behavior score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before discharge and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the scores of out-of-hospital compliance behavior in drug treatment, follow-up visit, self-management and social function were (1.23±0.41), (1.31±0.62), (1.53±0.71) and (1.41±0.40) points in family support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79±0.57), (2.04±0.81), (2.32±0.59) and (2.39±0.56) points i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discharg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PR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BPRS score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discharge and family support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PRS score before discharge and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in family support group (P>0.05). Before discharg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D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the SDSS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discharge, and the family suppor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Family support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convalescence female schizophrenics,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prevent disease recurrence, enhanc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promote patients to return to society, and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Family support; Convalescence female schizophrenics; Medical compliance behavior; Social function
環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該疾病需長期治療, 受家庭支持力不夠、藥物依從性差等因素影響, 常常導致患者病情復發、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甚至發生各種原因死亡、自殺等不良結局。研究表明[1], 其中服藥依從性差是精神分裂癥復發的首要危險因素。對此, 本研究以恢復期女性精神病患者為受試對象, 重點分析家庭支持對其院外遵醫行為及社會功能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本院治療出院的92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家庭支持組和常規組, 各4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病史、精神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結果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2]中疾病診斷標準;②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3]評分100~120分;③恢復期女性精神分裂癥;④與家人共同生活。
1. 2. 2 排除標準 ①孕婦或哺乳期女性;②智能障礙;
③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④器質性病變或其他因素所致精神障礙。
1. 3 護理方法 常規組家屬在出院時接收常規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家庭支持組家屬在常規組基礎上進行精神分裂癥的家庭教育培訓, 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支持:耐心向患者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 講述疾病治療成功的病例, 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并樹立治療疾病、戰勝疾病的信心;理解患者行為、尊重患者人格, 不責備、譏笑患者;關心愛護患者, 保持親人之間的情感交流;②日常生活支持:加強對患者看護、保管好家中藥品及危險品, 防止誤吸、誤服, 防跌倒、走失、創傷、防傷人和自傷;③治療支持:監督患者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隨訪;④社會支持:與患者參加合適的戶外活動、集體活動、融入正常的生活。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隨訪觀察6個月,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院外遵醫行為評分及出院前和出院6個月后BPRS評分、SDSS評分。
1. 4. 1 院外遵醫行為 擬定遵醫行為調查表, 分為藥物治療、復查與隨訪、自我管理、社會功能4個方面, 采用3級評分標準, 分值越高依從性越差。
1. 4. 2 BPRS評分[3] 采用BPRS評分評價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 包括5類癥狀, 共18道題, 每題評0~7分, 總分126分, 總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重;BPRS評分也可用來評價治療效果, 治療前后總分差值越大, 療效越好。
1. 4. 3 SDSS評分[4] 采用SDSS評分評價患者的社會功能, 包括10個項目, 每個項目評0~2分, 總分20分, 評分越高表明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院外遵醫行為評分比較 出院6個月后, 家庭支持組患者藥物治療、復查隨訪、自我管理、社會功能方面的院外遵醫行為評分分別為(1.23±0.41)、(1.31±0.62)、(1.53±0.71)、(1.41±0.40)分, 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的(1.79±
0.57)、(2.04±0.81)、(2.32±0.59)、(2.39±0.56)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 出院前, 兩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BPRS評分高于本組出院前及家庭支持組出院6個月后,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支持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6個月后的BPR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3 兩組患者SDSS評分比較 出院前, 兩組患者SD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 兩組患者SDSS評分均明顯低于出院前, 且家庭支持組顯著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期會產生新的問題或癥狀病恥感、各種心理應激增加, 感到憂郁、焦慮、煩躁易怒等, 恢復期抑郁是患者自殺的重要危險因素[5]。因此對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 除了系統的藥物治療, 還需要家庭支持、心理社會綜合干預, 提高社會功能。
目前精神分裂癥尚無根治方法, 控制癥狀、防止復發、恢復社會功能是主要治療目的, 而院外藥物維持是基礎。研究發現, 影響精神分裂患者院外治療遵醫行為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家庭配合狀況等[6], 家庭支持是最易實現的改善因素。家庭支持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部分, 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基礎。研究指出[7], 家庭功能是影響恢復期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中, 出院6個月后, 家庭支持組患者藥物治療、復查隨訪、自我管理、社會功能方面的院外遵醫行為評分分別為(1.23±0.41)、(1.31±0.62)、(1.53±0.71)、(1.41±0.40)分, 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的(1.79±0.57)、(2.04±0.81)、(2.32±0.59)、(2.39±0.56)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指導和督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院外遵醫行為。
精神分裂癥影響患者家庭功能, 而家庭功能同樣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疾病歷程。有研究指出[8], 家庭功能缺陷會導致精神分裂癥疾病的發生, 而在患病后家庭功能的調整與沖突能加劇疾病進展、增大疾病發作幾率。本研究中發現, 常規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BPRS評分高于本組出院前及家庭支持組出院6個月后,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支持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6個月后的BPR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支持能控制精神病性癥狀、改善病情、促進疾病恢復, 反之甚至導致疾病惡化。與張紅梅等[1]調查結論一致, 其認為家庭支持差的患者復發的危險性更大, 穩定的家庭環境可以增強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和應激能力, 降低精神分裂癥的復發。患者回歸社會是治療的最終目的, 家庭支持利于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減少偏見、指責, 促進交流與溝通, 進而改善社會功能。本研究表明, 出院6個月后, 兩組患者SDSS評分均明顯低于出院前, 且家庭支持組顯著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支持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促進患者回歸社會, 提高疾病治愈率。
綜上所述, 對康復期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 家庭支持能提高院外遵醫行為, 保證藥物治療持續性, 防止復發, 同時家庭支持能幫患者回歸正常社會生活, 增強其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 張紅梅, 趙占勝, 孫志剛, 等. 精神分裂癥恢復期復發影響因素研究.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 3(44):411-414.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01, 34(3):184-188.
[3] 王威, 潘軼竹, 馬征, 等. 精神科急診患者攻擊行為危險因素的初步研究. 精神醫學雜志, 2016, 29(3):170-173.
[4] 付文英, 余征秀, 李奇, 等. 多維康復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患者PANSS評分、FIS評分及社會功能缺陷情況的研究.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A2(17):160-164.
[5] 米瑛, 李強. 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心理狀態與恥感、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的關系.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16, 6(16):690-693.
[6] 仝歷歷, 劉南華. 精神分裂癥院外遵醫行為調查. 現代醫藥衛生, 2007, 24(23):3754-3756.
[7] 馬鴻昌. 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對患者預后和轉歸的影響研究. 當代醫學, 2016, 34(22):96-97.
[8] 楊光遠, 張建軍, 馬筠, 等. 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功能的質性研究. 醫學與哲學, 2016, 6B(37):70-73.
[收稿日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