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平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城務工的農(nóng)民工數(shù)量不斷增多。而多數(shù)進城務工的群眾將留守兒童留在農(nóng)村老家。雖然政府、社會和學校已開始關注這些學生,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生存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諸多問題。分析了當前留守少年的生存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了改進措施,期望能夠提高留守少年的自適能力,促進留守少年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生存教育;對策;自適能力
一、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概念和目標
1.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概念
對留守青少年來說,其生存意識和生存能力還比較薄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遭遇生存危機。生存教育就是通過一些途徑有目的地提高留守少年的危機意識和求生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自我保護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更好地適應留守生活。
2.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目標
一方面,幫助留守少年認識危機,樹立求生意識。人需要生存,需要具備生存意識。對留守少年而言,他們的生存意識主要是在留守生活期間,要合理認識生活中的危險,珍惜生命,在面對危機時堅信自己能夠生存,不放棄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培養(yǎng)留守少年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zhì),自我保護和人際交往能力。留守少年大多面對的是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心理十分寂寞,而且容易受到侵害。生存教育就是要提高留守少年的自適能力,在獨處時能夠進行自救,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
二、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一般途徑
當前,開展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途徑主要有:(1)生存教育課。生存教育課是開展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一般途徑,但由于我國的生存教育的發(fā)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關于學校生存教育的課程還不統(tǒng)一,需要學校成立教研組,編寫生存教育校本教材和課程,將生存教育課納入日常教學之中,并建立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2)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在小學、中學的學科中滲透著大量的生存教育的教育資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教學,對留守少年開展生存教育。(3)開展有關實踐活動。一方面,學??梢蚤_展勞動教育課,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留守少年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軍訓。學校應組織留守少年開展軍訓,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和意志,培養(yǎng)他們的抗挫能力。
三、留守少年生存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生存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當前,多數(shù)留守少年的自適能力較弱,但多數(shù)少年在學校并未接受應有的生存教育。從政策層面看,我國還沒有出臺有關“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政策,生存教育的開展也缺乏依據(jù)。從學校層面看,留守少年的生存教育所涵蓋的內(nèi)容較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面對當前的生存壓力,學校將大量的時間消耗在了常規(guī)教學上,學校沒有時間開展生存教育。
2.生存教育的實施途徑單一
一方面,生存教育課在日常教學中的占比低。主要是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而校本課程的研發(fā)進展緩慢。另外,生存教育課的課時也是一個問題,課時少就完不成教學任務,課時多就耽誤了其他學科的時間。另一方面,學校很少開展生存教育主題的實踐活動。主要原因是考慮學生的安全,還有就是經(jīng)費問題。此外,由于沒有場地、道具等,多數(shù)學校無法開展針對性的生存訓練。
3.生存教育考核機制缺失
多數(shù)學校都沒有建立留守少年生存能力的考核機制,雖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有所涉及,但沒有落到實處,仍以成績衡量學生,身體素質(zhì)是否合格、心理是否健康等都沒有被納入考核范圍。
四、留守少年生存教育對策
1.學校應轉(zhuǎn)變教育觀念
學校應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重視留守少年的生存教育,將其納入正常的教學內(nèi)容之中。學校應加大宣傳力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存教育環(huán)境。采取措施糾正教師關于生存教育的錯誤認識。另外,學校應積極研發(fā)生存教育校本課程,將生存教育的有關資料發(fā)放到每個教師手中,讓教師明確生存教育的目的、方法、意義等,推動生存教育的開展。
2.豐富生存教育的內(nèi)容
學校應根據(jù)實際針對性地研發(fā)留守少年生存教育內(nèi)容,還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和留守少年的特點制訂生存教育內(nèi)容,切實提高留守少年的生存意識,培養(yǎng)其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等。
3.豐富生存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方面,要開設留守少年生存教育課。學校應自己開發(fā)校本教材或使用其他學校的教材,將生存教育納入日常教學計劃中。同時還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課等課程向?qū)W生傳授生存能力方面的知識,并將其作為學生成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大對生存教育的投入。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專門的生存教育的道具,使教師能夠更便捷地開展生存教育。此外,學校還應多組織學生參加生存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為留守少年提供鍛煉的機會。寄宿制學校還應加強寢室管理,給予留守少年更多的生活幫助,引導他們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
4.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
學校應建立留守少年生存教育考核機制,定期對留守少年的生存能力進行檢測,以評定生存教育的效果,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近年來,留守少年的生存情況不容樂觀,影響了留守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因此,作為生存教育的主體,學校應充分認識生存教育對留守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加強生存教育課程的研發(fā),加大資金投入、師資培養(yǎng),豐富有關實踐活動,切實保障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有效開展,提高留守少年的自適能力,讓他們幸福、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范慧玲,秦鵬舉.探索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新模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5-09(004).
[2]廖德凱.關心留守兒童措施宜精細化[N].中國教育報,2019-05-07(00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8]GHBZ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