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艷華 何衛中 邵靜娜 吉慶勇 疏再發



摘要? [目的]氣霧栽培營養液對茶樹生長狀況的影響。[方法]采用塔式氣霧栽培方式,研究了4種營養液配方處理對3個茶樹品種(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成活率、全株鮮重、株高、主根長度、根數、莖干長度和著葉數的影響。[結果]氣霧栽培營養液配方處理的茶樹苗成活率均在95%以上,其中T3處理的成活率最高,其全株鮮重、株高、主根長度、根數、莖干長度和著葉數等性狀與其他處理有顯著差異。[結論]該研究為茶樹扦插育苗技術的改良和新技術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茶樹;氣霧栽培;營養液配方;生長
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24-004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14
Effects of Nutrient Solutions on the Growth Status of Tea Plants under Aeroponics Cultivation
LOU Yan-hua, HE Wei-zhong, SHAO Jing-na et al? (Lis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shui, Zhejiang 32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nutrient solutions on the growth status of tea plants under aeroponics cultivation.[Method]Tower-type aerosol cultiv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four nutrient solution treatments on the survival rate,whole-plant fresh weight, plant height, the length of the main root, root number, the length of the stem, and the leaf number of three tea plants (Zhonghuang No.1, Jingbai No.2 and Golden Sprout).[Result]The survival rates of tea seedlings with aeroponics method treatments were all more than 95%.Among them, T3 treatment showed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and its whole-plant fresh weight, plant height, the length of the main root, root number, stem length , and leaf number of tea plant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Conclusion]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utting and seedling technology of tea pla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Key words? Tea plants;Aeroponics cultivation;Nutrition solution formula;Growth
基金項目? 農業富民項目(2016C10066)。
作者簡介? 婁艷華(1989—),女,河南許昌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茶葉栽培與育種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高級農藝師,從事茶葉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6-24
目前茶苗快速繁育方法有傳統短穗扦插、地膜法扦插繁育、基質栽培和水培等技術。農業生產上有多種作物開始嘗試設施內氣霧栽培。氣霧栽培是一種以霧化營養液方式滿足植物根系對水肥需求的新型無土栽培模式,營養液霧化過程中不斷溶解空氣中的氧,可以有效解決普通水培中供氧、供肥的矛盾,具有基質培和水培培養所沒有的優勢。利用氣霧栽培茶樹可以人為調節茶樹的生長環境,實現茶樹短期的快速生長和發育,成倍提高生物產量。Hhyden[1]用氣霧栽培牛蒡和紫錐菊,生產周期大幅縮短,產量高于土培2倍。農業生產上已有多種作物開始嘗試設施氣霧栽培,而氣霧栽培在茶樹育苗中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優勢,與傳統快速繁育方法相比,氣霧栽培養分調節簡單、供氧能力充足、植株生長快、根系生長中物理量差異較明顯[2-3]。
周劍等[4]研究了基質培、水培和氣霧培3種栽培模式,發現網紋甜瓜的生長勢、著葉數均高于水培和基質培,且根系發達,長勢旺盛。
目前,氣霧栽培在作物、葉菜類植物和藥用植物應用方面稍顯成效,對于茶樹氣霧栽培研究方面成果較少[2,5-7]、研究進展相對落后,有關茶樹在氣霧栽培營養液配方對茶樹生長的研究鮮有報道。鑒于此,筆者采用塔式氣霧栽培方式,研究了4種營養液配方處理對3個茶樹品種(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成活率、全株鮮重、株高、主根長度、根數、莖干長度和著葉數的影響,旨在為茶樹扦插育苗技術的改良和新技術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選用麗水市農業科學院北埠基地所種植的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3個5年生茶樹品種。試驗儀器包括直尺、天平、支剪、鑷子、樣品袋、游標卡尺等。
1.2? 試驗預處理
1.2.1? 計算機智能控制系統。安裝動力配電箱,包括總開關、風機裝置、濕簾裝置、時間控制裝置、根霧系統裝置、葉霧系統裝置、殺菌控制裝置;其中時間控制、根霧和葉霧系統裝置用于控制每個栽培床中營養液的噴灑時間和時長,設定噴灑時間根據室內溫度而設定,特別是夏天高溫時期要確保葉片保持一層水膜狀態,根據情況打開或關閉濕簾和風機,確保室內濕度不低于60%。
1.2.2? 栽培床的準備。首先,搭建一個梯形的種植架,以U字型槽作苗床,床底修成縱向傾斜3%的坡度,方便營養液的回流。其次,在苗床上依次鋪設無紡布和PEP塑料膜,在苗床最低處留回流水孔,用于營養液的回流,同時布設回流管與進液管,在回流口處安裝水泵、過濾器和殺菌裝置。用鋼管搭建梯形栽培架,栽培架左右各布設上下兩道彌霧管道,噴頭交錯安裝,固定已打好孔的擠塑泡沫板,形成栽培面,用于定植茶苗。
1.2.3? 枝條準備。采穗以10:00前或15:00后為宜,所采穗條要求木質化、新鮮、健康,無任何病蟲害,剪取的每節穗條長8 cm左右,帶2張成熟葉片和2個健壯的腋芽;剪穗時要求剪穗的葉片方向與斜切口方向相反傾斜,下剪口呈40°左右,插穗剪口要平滑;上剪口離芽基0.5 cm,平剪,剪時勿傷芽。
1.2.4? 插穗剪口消毒滅菌、激素處理。多菌靈配成2%的水溶液5 L,浸泡5 min;使用生根粉浸漬插穗基部,濃度為400 mg/L,浸5 s左右,浸后放置3 h再定植。
1.2.5? 定植。將茶苗插入已打好孔的種植板上,用已剪成2 cm×2 cm×2 cm 的小方塊海綿條進行固定,每塊種植板上分別定植168株茶苗。
1.3? 試驗處理
通過測定茶樹灰分元素分析與鑒定,得出茶樹體內所含的元素,以此為依據計算茶樹中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根據茶樹的營養需求制定營養配方,以滿足茶苗對水肥的需求,保障茶苗根部營養吸收與生長環境的均衡,達到個性化管理和自主控制。4種營養液配比見表1。
試驗在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溫室氣霧大棚內進行,棚內室內溫度≤35 ℃,室內濕度≥60%。自生根后每隔30 d進行樣品采集和數據調查,連續取樣3次,每次取樣均在各個茶樹品種種植板上隨機采取30個植株,現場進行成活率、全株鮮重、株高、主根長度、根數、莖干長度和著葉數的測定,計算數值以3次平均數為最后結果。
1.4? 數據處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繪圖,采用 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茶樹成活率的影響
扦插30 d左右開始進行調查,直到形成愈傷組織,之后每隔3 d進行觀察,進行成活率統計。由表2可知,不同營養液配方的氣霧培茶苗30 d左右開始形成愈傷組織,50 d左右茶苗生根,經過60 d后統計成活率情況,發現用氣霧培營養液配方種植的茶苗成活率均在95%以上。其中,T3處理的營養液配方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
2.2? 不同處理對茶樹全株鮮重的影響
由圖1可知,T3處理的3個茶樹品種的全株鮮重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P<0.05)。與T1處理相比,T3處理的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的全株鮮重分別增長1.64、2.30和1.19 g;與T2處理相比,T3處理的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的全株鮮重分別增長1.50、2.09和1.08 g。從全株鮮重來看,T3處理3個茶樹品種的營養液配方最優,不同處理全株鮮重整體表現為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處理。
2.3? 不同處理對茶樹株高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T3處理的3個茶樹品種的株高最高,從高到低依次為景白2號、中黃1號、黃金芽。與T4處理相比,T3處理的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株高分別增長0.48、0.45和0.35 cm,T3處理的株高顯著高于T1、T2和T4處理(P<0.05);與T1處理相比,T3處理的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分別增長61.21%、55.25%和45.01%。3個茶樹品種的株高以T3處理營養液配方最優,不同處理株高整體表現為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處理。
2.4? 不同處理對茶樹主根長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品種間的主根長度差異顯著(P<0.05),T3處理3個茶樹品種的主根長度最長,平均長度為13.92 cm,比T1、T2和T3處理的平均長度多7.66、11.01和13.62 cm。3個品種中,景白2號的主根長度最長,其次為中黃1號。3個茶樹品種的主根長度以T3處理最優,不同處理主根長整體表現為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處理。
2.5? 不同處理對茶樹根數的影響
由圖4可知,T3處理的3個茶樹品種的根數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P<0.05);試驗結束時,T3處理的不定根數最多;與T1處理相比,T3處理的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根數分別增長8.13、8.44和7.22個;與T2處理相比,T3處理中黃1號、景白2號和黃金芽的根數分別增長38.81%、46.51%和69.86%。3個茶樹品種的根數以T3處理最顯著(P<0.05),不同處理茶樹根數整體表現為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