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娟

【摘 要】 目的:研究對NICU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118例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NICU病房住院治療的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9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意義上的護理,研究組則采取集束化護理,將兩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與家長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針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與家長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發現研究組3項數據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NICU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顯著地縮短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同時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無創呼吸機;集束化護理;兒童
無創呼吸機目前在臨床疾病治療當中被廣泛應用,其主要優點在于無需通過人工氣道,直接利用面罩對患者進行輔助通氣,通過相應的機械裝備維持患兒機體的正常通氣,進而有效地改善患兒的氣體交換功能,控制患兒的呼吸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對患兒呼吸肌疲勞狀況進行緩解,達到不影響患兒進食、排痰等行為的效果,同時能夠顯著地控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并提高患兒的舒適度[12]。對此,為研究對NICU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的效果,選取118例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NICU病房住院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兒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NICU病房住院治療的患兒,共11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18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各59例。
對照組:59例患兒當中男性患兒為31例,女性患兒為28例;胎齡分布范圍為32~40周,平均胎齡(36.7±3.1)周。研究組:59例患兒當中男性患兒為30例,女性患兒為29例;胎齡分布范圍為32~39周,平均胎齡(36.2±2.9)周。對比兩組患兒的男女比例、胎齡分布情況等相關數據,發現差異不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兒辦理入院手續后,均接受相同的治療,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意義上的常規護理,研究組患兒接受集束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患兒體位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兒采用半臥位的姿勢進行休息,并將患兒床頭抬高一定角度,避免患兒出現誤吸或反流等相關現象,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定時翻身,每兩次翻身間隔2h,這種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便于患兒身體進行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有效規避壓瘡的產生。
2)患兒口腔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的口腔衛生做好護理工作,定時檢測患兒口腔中的pH值,避免患兒口腔內部出現細菌繁殖情況,同時根據pH值檢測結果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液,例如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或濃度為5%的碳酸氫鈉溶液。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標準[3]對患者進行口腔清理。同時護理人員需要使用溫開水對患兒嘴唇進行濕潤,并對患兒口腔粘膜進行擦洗,具體步驟如下:齒齦-上腭-頰黏膜-舌部,每2h進行1次口腔護理。
3)患兒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的呼吸道護理進行加強,對無創呼吸機管路中存在的冷凝水進行定時清理[4]。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對新生兒是否有痰鳴音以及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在出現異常情況時,護理人員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相關處理。
4)健康教育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的家庭相關情況、家屬的文化水平等相關信息進行了解,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宣傳,對相關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普及宣傳,加深患兒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度,從而提高家屬的預防意識,規范相關方面的具體行為,從而使家屬能夠有效地控制患兒的患病風險。
1.3 觀察指標
統計記錄兩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與家長護理滿意度,并進行分析及評價,家長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統計,評定標準:總分10分,1)滿意,得分超過8分;2)較滿意,得分6~8分;3)不滿意,得分低于6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版統計學軟件對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與家長護理滿意度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家長護理滿意度,采用χ2檢驗;以(±s)表示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采用t檢驗。若存在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情況對比
針對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方面而言,研究組的相關數據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在家長護理滿意度方面,研究組患兒家長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1.5%,高于對照組患兒家長的總護理滿意度(66.1%)。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 結論
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無創呼吸機技術正在不斷的進步并逐步完善。目前在新生兒疾病方面的臨床治療當中被廣泛應用,有效地提高了部分高危疾病患兒的治療成功率及生存率。同時無創呼吸機的應用在相關并發癥方面能夠進行有效地控制,同時保證患者正常地進食及排痰等相關行為進行,并在治療過程當中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通過相關的臨床研究發現,無創呼吸機的應用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最高的為漏氣情況,對此,通過集束化護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并發癥對患者帶來的相關影響,保證患者的后續的康復效果,同時改善預后效果[5]。
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對研究組患兒進行集束化護理,在患兒機械通氣時間及后續住院時間方面起到了明顯的改善作用,并且有效提高了護理滿意度。總之,針對NICU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顯著地縮短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同時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04):266268.
[2] 尹立琴.N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集束化護理[J].中國優生優育,2013,19(08):668670.
[3] 賈美云,李哲,殷新新,等.集束化護理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07(09):217219.
[4] 阮賢桂.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應用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7):205206.
[5] 楊曉玲,董曉霞,張燕,等.集束化護理措施對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8):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