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婧
摘 要:通過完成“編寫復習學案”的項目學習,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實現核心知識的深度掌握與應試技巧的提升,使學生的探究欲、成就感、尊嚴感得到滿足,以落實核心素養的達成。
關鍵詞:項目學習;基本政治制度;編寫學案
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通過知識學習而逐步形成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的過程。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是我們一直都在關注的問題。經過一些實踐,我們找到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落地的一條途徑——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即在教師設計的項目指導下,學生用做事情的方式,完成學習項目并在此過程中自主策劃、自主實施,最終對項目結果進行及時的展示與評價。在這樣的大方針指引下,我設計了道德與法治復習課項目學習方案——編寫《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復習學案。
一、項目緣起
1.課標與教材相關分析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相應部分是“認識國情,愛我中華”。具體內容涉及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教材中的該部分內容知識點多,理論性強,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直接經驗的貧乏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他們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使得三維目標的達成具有一定的難度。
2.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基本政治制度》這一框題之后,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得到了一些解惑。但由于知識內容的龐雜,中考考查形式上的靈活,又使得該部分內容不易被突破。學生在一些與生活聯系較緊密的題目上容易失分,這一方面體現出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還有漏洞,同時也說明學生與生活的脫節,對生活常識的不了解。
3.學習目標以及設計意圖
本項目學習方案旨在使學生在自主設計學案的過程中,完成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對中考真題的研究以及轉變成出題人的身份自制訓練試題,揣摩出題人的思路與意圖,以此來獲取應試技巧與能力。同時,能夠自信大方展示并介紹自己的成果,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與膽識,從而達成在做事過程中學習,學用同步的目的,以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
二、項目方案
編寫《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復習學案
具體任務設計:
任務一:學生以4~6人小組為單位,以問題串或構架知識體系圖的方式總結《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基礎知識。教師支撐:在學生組織問題串或構架知識體系圖時答疑解惑。項目學習階段成果:完成自制學案的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總結”。
任務二: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近三年來的中考真題中有關《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試題,同時對試題進行研究,分析該部分知識在當年試卷中的分值、題型、答題思路以及你認為值得研究的其他方向。教師支撐:(1)為學生提供近三年的中考真題。(2)在學生整理研究試題的過程中進行指導。項目學習階段成果:完成自制學案的第二部分“把握中考方向”,即對歷年真題進行研究,對考法、考點形成自己的認識。
任務三:學生以生活中的情境為立足點,結合本課的知識,編寫出符合山西省中考方向的試題,并給出答案。教師支撐:(1)在學生編寫試題的過程中予以指導。(2)提供時政熱點素材。項目學習階段成果:編寫出自制學案的第三部分“訓練試題”。
任務四: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制學案,并由其他小組完成學案的“訓練試題”部分。教師支撐:總結本項目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表現和收獲。項目學習階段成果:(1)學案成品展示。(2)交換完成“訓練試題”,促成互評。
三、項目成果與評價
本項目學習最終成果是學生編寫出復習學案,從已經完成的學案來看,完成程度與質量都超出了我的預期,學案內容完整,大多數符合要求。基礎知識總結完整合理。真題分析到位,思路清晰。自制訓練試題能聯系時政熱點話題,語句通順,邏輯清晰。在最終的展示環節,學生也能自信表達,認真完成其他小組的自制訓練試題。在項目進行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參與度很高。同時項目學習的收獲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學生通過對核心知識的羅列使基礎知識得到了鞏固。另一方面,介于“真實任務情境”是山西省中考核心素養落地的手段之一,學生以情境為基礎自主設計符合中考要求的題目,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了解和對中考考查要求的認識。同時,在出題的過程中學生要從“做題者”的角色轉變為“出題者”,他們就不得不進行更多的考慮,如題型的設計,哪些重點知識需要考查,學生易錯、易混的知識有哪些等,從而達到鞏固已有知識,修復未掌握知識的目的。同時,此過程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和興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大有裨益,使他們更加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理性思維,勇于探究,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作為“核心素養”落地的手段之一,本項目學習方案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獲得了一些經驗,相信這些經驗將為未來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