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 葉露瑩
摘要?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為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學院風景園林專業開設的一門中加合作課程。該課程具備教學智能化和管理自動化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同時也重視學生和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雙語教學實施難度大、遠程視頻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指定教材、移動設備難以合理控制等問題。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對該課程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課程改革的方向。“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的教學分析與思考對我國園林、園藝及林學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 風景園林;合作課程;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24-026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76
Teaching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a Chinese and Canadian Cooperative Course “Landscape Horticulture”
AI Ye, YE Lu-yi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Landscape Horticulture” course is a Chinese and Canadian cooperative course in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cours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automate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the ecological awareness of students, and also paying attentions to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Howev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ifficulty of implementing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s, the unsatisfactory effect of remote video teaching, the lack of designat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course,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urse, and proposed the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ing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Landscape Horticulture” cours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content sett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major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China.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Cooperative course;Teaching analysis
基金項目? 福建農林大學本科教學改革項目(111416107)。
作者簡介? 艾葉(1987—),女,江西宜春人,講師,博士,從事園林教學與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7-10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為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學院與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聯合開設的一門風景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開設于大一第二學期,共48理論學時和為期7 d的教學實踐環節,由中方教師和加方教師共同授課。該課程的設置積極響應國家改革開放政策,落實教育國際化、人文化的教學目標。該課程是以風景園林學和園藝學為理論基礎,課程內容重點關注園林植物生長環境、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園林景觀的分析、景觀構建及維護。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不斷鉆研的學習態度,全面提高學生知識理論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該課程在福建農林大學已實踐4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對“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對該課程的優點、缺點及改革方向進行了分析,旨在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概況
1.1? “Landscape Horticulture”理論課程教學內容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內容涉及面廣、難度大、應用性強。該課程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課程介紹、世界園林景觀、園林植物土壤、植物形態和生長、氣候對園林植物的影響、自然和人工景觀中的園林植物、園林植物種植和生產、景觀中的綠色基礎設施、景觀維護等方面。綜合來看,課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專業導論的形式介紹了風景園林的相關概念及發展歷史,使學生深度了解園林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階段,介紹世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觀及園林要素,例如英國風景式園林、意大利臺地園林及日本園林,并對其不同的園林景觀特色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對世界園林景觀構建產生初步的認識;第三階段,介紹與園林景觀構成相關的環境因子(如土壤、空氣、水分、光照等),使學生了解不同環境因子對園林植物的影響,揭示環境因子對園林景觀構成的重要性;第四階段,講授場地分析、植物種植設計、土壤改良、植物栽培與養護、景觀維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專題授課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歸類,并結合實踐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內容涵蓋范圍廣、發散性強、教學體系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對風景園林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1.2? “Landscape Horticulture”實踐課程教學內容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教學實踐時間設置為7 d,課程內容包括植物種植、場地分析、比例尺繪圖等。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首先是植物的種植設計,包括土壤分析與改良、樹木栽培與養護,要求學生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對土壤進行分析和改良,依照規范合理種植植物,并做好養護工作;其次是場地和景觀要素分析,要求學生對實地景觀中場地的空間構成、設計理念和景觀組成元素等方面進行分析,為后期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打下堅實基礎;再次是空間感和尺度感的培養,要求學生對現有景觀進行比例尺繪圖,并進行自主放樣、放線,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和尺度感;最后是景觀的管理與維護,教師帶領學生到實地景觀中進行考察,并對不同景觀的邊緣進行優化處理,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部分所學的知識實踐性強、實用性高,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其專業技能得到較大提高。
1.3?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教學方法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為雙語教學,以全英文授課的形式進行,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課程內容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授課。在每次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會給學生相應的參考書目和參考文獻,以便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預習,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注重課后復習效率,每堂課后均有相應的課后練習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點,將預習和復習相結合,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1.4?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考核方式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的考核分值分配如下:期中考試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25%,平時作業、課堂小測、課后習題、論文寫作共占總成績的55%。良好的教育應落實于日常教學,評價一位學生的學科綜合成績應更注重于平時表現、學習態度及課程知識掌握情況。“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考核制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知識傳授效率。考核全過程客觀公平,多元化評價和多主體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考核與形成性考核相結合,以確保課程考核能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考核結果真實有效,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的優點
2.1? 智能化教學過程和自動化管理
創建信息化學習平臺,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是推進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1-2]。“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全程采用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開發的Brightspace系統,課程PPT的下載、相關參考資料的發布、作業的提交、課后習題訓練及考試都在此系統上進行,教師可通過該系統及時了解學生在線學習的時間、課后復習情況及考試成績。互聯網技術改變了教學對話方式及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智能化和自動化管理,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學的實際效果。
2.2? 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
近年來,生態環境成為社會最關注的話題之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生態環境[3-4]。園林景觀營造的目的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5-6],因此在園林景觀的構建中注重環保性及生態性,更加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7-9]。同時,還注重場地分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教會學生分析土壤性質和微生物環境,掌握氣候分布特點,從自然環境和植物本身特性出發,配置適合的植物并構建相應的園林景觀,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通過學習該課程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對于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教學過程中,穿插了課堂討論、學生匯報、交流分享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勤于思考、積極主動的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增添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課程還指定主題要求學生寫一篇研究性論文,強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主動參與、探究和質疑的精神,培養獲取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4? 注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中,教師的整體素質對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影響[10-1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僅是教學的需要,而且是強化學校教學實效的重要保證。“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的內容設置要求教師擁有扎實的基本知識且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此外,該課程采用英文教學,且無相關教材,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該課程自開設以來,學校經常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實踐培訓及教學技能培訓,并開設教師國際交流項目,注重教師專業知識的提升、教學方法的充實及教師英語水平的提高,對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3?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存在的不足及改革方向
3.1?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存在的不足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在福建農林大學已授課4年,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4點:第一,雙語教學實施難度大。由于學生還處于大一階段,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有限,部分英語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課程教學的節奏,產生消極情緒。課程調查問卷結果表明,30%以上的學生希望中方教師在該課程中加入中文注解。第二,遠程視頻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該課程有50%的理論課程由加方教師遠程視頻教學,以課堂講述為主,中方教師輔助講解。學生因英語水平有限不愿意開口提問,與加方教師互動較少,教師無法根據學生反饋及時做出調整,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不理想。第三,課程無指定教材。該課程內容較多,涉及面廣,缺乏相應的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相匹配。再加上大一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迷茫。第四,移動設備難以控制。因為該課程許多課堂活動必須在Brightspace系統上操作,所以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在此過程中有部分同學會瀏覽與教學無關的內容,目前尚缺乏相應監管機制,使得移動設備難以規范使用。
3.2? “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的改革方向
針對“Landscape Horticulture”課程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以下改革方向:第一,教師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講授為主,同時加入問答、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第二,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充分發揮中方教師的輔助作用,結合課后答疑、課后輔導等形式,幫助英語基礎差的同學理解教學內容,跟上教學進度;第三,鼓勵中方教師和加方教師共同編寫雙語教材,規范、強化教學內容;第四,加強網絡監管,控制移動設備的使用,杜絕不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南國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幾個理論和實際問題(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2(11):3-6.
[2]楊昆.推進大學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職工法律天地,2017(8):285-286.
[3]曲格平.關注生態安全之一: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熱門話題[J].環境保護,2002(5):3-5.
[4]胡清明.生態環境資源與人類社會發展[J].發展,2001(S1):6-10.
[5]郝瑞娟.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景觀營造研究[J].北京農業,2016(5):78-79.
[6]陶玉梅.植物造景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5(8):325-326.
[7]穆艷杰,魏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62-68.
[8]周選梅.從生態立國看生態高職院校的發展機遇[J].綠色科技,2018(23):38-39.
[9]張曉娟,鐘曉嬋,彭昕.淺析中學地理學科中的生態意識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8(49):386-387,392.
[10]胡果.藝術教學中教師教學技能與素質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9):35-36.
[11]李偉.素質教育觀下的教師素質[J].教學與管理,2001(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