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
主持人語
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架起學校、教師、家庭、學生的橋梁。然而,許多學校卻面臨著無人愿做班主任的困境——一個月幾百元不等的班主任津貼,在工作辛苦、責任重大、身心疲憊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很多老師要不是為了評職稱,寧可多上課也不肯當班主任。如何才能提高廣大班主任的職業地位,提升其職業幸福感呢?2018年起,常州市教育局開展了“中小學名班主任”評比活動,推進全市班主任隊伍建設。本期,我們邀請了幾位常州市特級班主任、高級班主任,就“班主任工作的職業幸福感”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班主任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的使命。這就賦予了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內涵,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工作是光榮而神圣的,但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愿擔任班主任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教師對班主任工作心生畏懼呢?
一是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班主任一般都是早晨第一個到校、晚上最后一個離開學校的教師。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牽扯了教師的很多精力,讓他們無法更多地照顧家庭。這種工作狀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且班主任相比其他教師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班會課、課間操、體育活動課、運動會、藝術節、社會實踐等等,處處都有班主任的身影。班主任工作職責無邊界,他們要會上課,會設計班會,會訓練體育項目,會排演節目等等。作為“全能選手”的班主任,讓很多教師望而生畏。
二是班主任工作風險大。班主任是學生在校的第一責任人。校園安全問題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對于“安全”這根弦一直是繃得很緊的。初中學生調皮、好動,還處于青春發育期,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他們遇到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遇到問題不冷靜,容易沖動,心理脆弱,這些都是安全隱患。班主任要時時刻刻提醒孩子們。一旦遇到問題,班主任還要善于進行應急處理,否則就會對學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無階梯。班主任是一個沒有專業晉升空間的崗位,不管工作做得如何,都沒有實質性的評價或體現。即使是每年一度的市級優秀班主任評比,每個學校也只能評出一名,覆蓋面太小。班主任工作干好干壞一個樣,甚至會出現工作表現突出的教師每年都要擔任班主任,推都推不掉,而且經常會接手一些問題班級。久而久之,班主任的職業倦怠感油然而生。
四是班主任要協調各方面人際關系。班主任要學會處理與學生、科任教師、家長的關系,特別是要借助家長的力量共同教育培養孩子。班主任只有獲得了家長的信任,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而家長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要與家長形成合力,更需要班主任付出智慧,也更考驗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要處理好這些關系,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讓很多教師沒有勇氣面對。
五是班主任工作的付出和回報失衡。教師職業的付出因子包括工作時間、體力、工作量和情感投入四個維度,教師職業的回報因子包括尊重、薪酬、專業晉升前景三個維度。目前,大多數中小學班主任每月的工作津貼只有幾百元不等,核算到每天也就二三十元,但他們要比其他學科教師每天多工作四五個小時。此外,在職稱評審中,班主任工作做滿一定年限就可以,并非“加權”條件。這些都是班主任工作付出與回報失衡的表現。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兒童成為幸福的人。”教育的本質和終極目標是創造幸福。沒有幸福感的班主任就不可能真正愛護、關心每一個孩子,就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孩子提供快樂、健康成長的班級環境。具有幸福感的班主任,教育出來的學生才可能有幸福感。那么,如何追求班主任工作的職業幸福感呢?
一是保持一份愛心。教育之愛是博大、深邃的,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可貴的職業情感。大多數教師都是出于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才選擇了這份職業。如果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不忘初心,懷揣著這份熱情和美好,用欣賞和發現的目光關注每個孩子,那么每天發生在教室里的事情,就會成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匯成了我們的教育生活。
班主任應該善于走進學生心里,用師愛的力量呵護、溫暖每個孩子的心靈。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需要充滿同情地去理解、包容、引導他們,給他們一些充滿愛意的溫暖提醒、充滿力量的肯定和鼓勵,富有耐心地細致溝通,積極地正面引導。班里的苗苗同學不愛讀書,科任老師向我抱怨,我也很苦惱。一天,接到一個社區義工的電話,她跟我聊起了苗苗。原來苗苗的媽媽患有精神分裂癥,在苗苗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就多次把苗苗關在家里不讓她上學,跟她說上學無用。苗苗就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了信心,還經常擔心自己將來會跟媽媽一樣。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的苗苗怎么可能與正常孩子一樣呢?與社區義工交流完以后,我就加倍關注苗苗,學習上鼓勵她,找她聊聊自己和家人的未來,讓她意識到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生活上關心她,為她申請困難補助,學習資料費幫她減免,讓她處處感受到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給她傳遞的溫暖。在大家的幫助下,如今苗苗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班級生活中也享受到了應有的快樂和幸福。
二是傾注一份匠心。匠心也稱工匠精神,它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也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們專注于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因此,他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無論是科任教師還是班主任,都需要一顆匠心,像大國工匠一樣熱愛自己的教師職業,并追求完美,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美學價值賦于其中,自成境界,不懈追求。
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對于班主任來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契機。我嘗試從最小的一個活動做起——10月1日學校舉行升旗儀式,“國旗班”的同學要負責出旗、升旗,這是一項莊嚴而神圣的使命,擔任這項使命的同學當然應該精挑細選。當我宣布“國旗班”需要10位男生時,教室里頓時沸騰了,很多同學向我投來期待的目光。而我也很鎮定地說:“你們在班里的表現很重要。”那段時間,我明顯感覺到了男生們的進步。而當10名男生被選出來之后,迎接他們的是一遍又一遍的嚴格、枯燥、辛苦的訓練。他們會不會后悔呢?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們,給他們看電影《鐵流1949》的片段,為孩子樹立堅強勇敢的英雄榜樣。當升旗儀式開始時,孩子們邁著堅實、有力的步伐走在大家面前,我與他們一起感受到了成功的幸福。
三是變換一個角度。班主任每天面臨著重復繁瑣的工作,糾結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難免會產生厭倦;同時也沒有時間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專業得不到發展。我認為,班主任一定要學會變換角度,用創新的思路提升工作效率。
教室的衛生工作、學生的午餐秩序、自習課紀律等等,都是讓班主任頭疼的事,也會牽扯班主任很多的精力。我從2009年起就嘗試在班級中成立“班級事務項目組”。我根據平時班級常規管理工作設置了幾個項目組,如衛生、學習、生活、紀律、宣傳、體育、藝術等等,讓學生主動申報。每個項目組的成員自行制訂職責條例、監督機制,每周匯報總結,提出改進意見。這樣一來,很多常規事務可以做到讓學生自我管理,既解決了班主任在管理中事無巨細樣樣操心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讓班級工作事半功倍,既輕松又高效。
四是多用一點智慧。為了讓班主任工作真正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班主任還需要在平凡的教育中注入一點智慧。尤其是面臨一些問題和困惑時,我們不能采取消極應對的態度,更不能抱怨抵觸,而是應該發揮自己的才能,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
2009年10月,我帶領一批家長在學校會議室里召開了我們班第一次“班級家委會”會議。這些家委會成員都是通過競聘產生的。在后面兩年的時間里,家委會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堅強后盾和有效補充。他們走進校園,走進班級,組織開展多項活動。在一次次活動中,家長、學生深深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他們越來越主動地為班主任分擔各項事務。家委會真正建立起了家校溝通的橋梁,家長群里,充滿的是正能量的聲音。每一個家委會成員也都在這個群體中獲得了成長,他們懂得了怎樣與孩子溝通,怎樣做好孩子的榜樣,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等等。一位位優秀的家長代表也陸續產生了,他們還被邀請為其他家長做培訓。
教師職業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當我們選擇了這項職業,就意味著眾多的放棄和傾其所有的奉獻。當然,我們的成就感也是其他任何職業都無法比擬的。奮戰在班主任崗位上整整17年,我內心充盈著滿滿的幸福,在我的臉上看到的是暖暖的陽光!班主任工作讓我心中充滿希望,充滿美好,充滿動力,讓我找到了職業的目標、意義!
(作者為江蘇省常州市特級班主任,現任教于常州市北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