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應摒棄生硬的知識灌輸,追求教學活動的靈動性與創造性,打造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生態課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創造思維、情感體驗及思想困惑,增強學生道德實踐,從而超越掌握知識與培養能力的層次目標,實現更高層次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引領。
課堂教學并非一成不變地按照預設的路子向前推進,它是充滿變數的,教師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將知識硬性注入到學生頭腦中,而應珍視課堂動態的生成資源,促進知識的生長與建構。生成,有的屬于預料之中,有的則屬于意料之外。不論何種情況,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創造思維的激發與培養。而創造思維的培養則要依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效互動與有效運用課堂動態的生成資源來實現。這種互動與生成資源運用的具體內容包括談話、討論、交流、質疑、反思、調查、分析等。這樣的教學活動有著鮮明的生成性、互動性、實踐性與體驗性的特征。教師將由唱“獨角戲”的角色而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同行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與伙伴。
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行為與后果》,課堂上筆者讓學生閱讀課本第76、77兩頁的材料并展開討論,給材料中的人物海因茨提出更好的建議。這一問題情境的預設導致了生成的出現。學生帶著熱情投入到討論活動中,他們給出的建議也各不相同,有的中肯、正確,有的荒唐、錯誤,筆者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將這些現場生成的答案進行梳理、分類之后再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去有根有據地去思考、評價、交流、爭辯,做到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以期最終形成共識。在學生爭論與反駁的過程中,筆者用心傾聽、適時點評、點撥、引導、總結,以幫助學生指點迷津、撥云見日。
事實證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能夠暢所欲言并做到心悅誠服、相互接納,不僅掌握了知識,明辨了是非,而且學會了合作與交往,懂得了如何說服對方與尊重對方。
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此言在強調實踐對于促進知識掌握與應用的重要性,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實踐屬于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實踐思想品德教學倘若缺失了道德實踐,那么學生就獲取不了真實而生動的情感體驗,智慧也不會得以激發與創生。此時,思想品德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紙上談兵”的層面。《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道德學習方式有兩種,一是情感體驗,二是道德實踐。因此,在實踐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情境意識,借助有效的教育情境引領學生去經歷,促進學生去感悟,以獲取情感體驗,深化思想認識。
為優化道德學習方式,達成思想品德課程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注重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含于生動、鮮活而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之中,從向學校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會延伸這“三個延伸”做起,走出教室與課本,實現課內外結合,通過道德實踐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溝通是跨越代溝的最好方式》,教師圍繞“道歉”這個話題在調查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建議在設立“家庭道歉日”(每月17日)并在班級內征集道歉日標志圖,要求學生在以后的“家庭道歉日”里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各自的真誠的道歉行動。這種道歉行動可以促進交流走向融洽與和諧,實現了思想品德教學向家庭的延伸。再如,教學九年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教師可以在班級管理中引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成立班級代表會議并通過選舉確定班長、副班長,再由班長提名各委員交班級代表大會通過組成“班委會”,負責班級各項事務管理工作。當然,還可以選舉產生“監督委員會”和“仲裁委員會”,來監督班委工作的開展及學生遵規守紀情況并給予恰當的處理。這一實踐活動促進了思想品德教學向班級生活與學校生活的延伸,學生的民主意識被喚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以初步內化。
思想品德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塑造學生的正確思想,鍛鑄學生的優良品德。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尤其是思想困惑,要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并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來解疑答惑,促進學生質疑與釋疑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位教師執教《做誠信的人》一課,一位學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一個困惑:某次,因為實話實說地評價一位同學的長相而引發了同學之間的矛盾,導致一些同學給自己戴上了“說話不能把握分寸,不尊重他人”的帽子,而讓自己感到很委屈。“說實話難道有錯嗎”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他。針對該同學提出的問題,執教者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學生爭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該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大家的觀點,思想困惑得以解除。接下來,又有學生結合家庭中發生的事提出“善意的謊言與誠信是否有矛盾”這一問題,執教者相機組織學生展開辯論。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閃爍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共識:誠信的核心是“善”,善意的謊言跟誠信的道德要求是不違背的。上述教學活動中,執教者能夠關注學生的困惑,鼓勵學生質疑,并在此基礎上生成出新的具有思考和討論價值的問題。針對問題教師又組織學生辯論,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產生了表達的欲望。通過討論、交流,最終形成了共識,思辨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要從關注創造思維、關注情感體驗、關注思想困惑這“三個關注”做起,努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增強思想品德教育實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第二中學)
?中微練習任務完成情況予以查看,進而保證學生學習進度監督效果,如果學生任務完成存在問題,那么教師應根據學生喜好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如部分學生喜歡面對面答疑,教師就可以當面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如部分學生性格內向,那么教師就可以采用在線答疑方法,保證微課內容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質量。
2.2.3 微課內容輔導——彌補學生學習差距
因特網微課資源在課后輔導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學習知識得以內化吸收,在應用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彌補學生學習差距是主要目標。在微課內容選擇中,主要內容應是課堂上沒有完成的教學任務,利用微課作業布置形式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進而讓學習目標得以高效完成。與此同時,因微視頻特點,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暫停、循環播放等方法復習課堂學習內容,進而彌補學生學習差
(下轉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