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龍
計算機教學是初中教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生活意義重大。初中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某些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甚至是零基礎的盲生。作為教學工作者,應踐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關愛學生,關注學生成長,并采取積極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升。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從學習興趣、教學設計及任務驅動三個方面,淺談對初中盲生計算機教學的幾點體會。
二十一世界是信息大爆炸時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全面而深入的滲透于社會生產運行的方方面面。初中計算機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計算機零基礎的盲生,應如何加強引導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計算機零基礎的學生,其緣由有以下幾種情況,一類學生是因為對計算機接觸少,缺乏了解。興趣需要接觸、培養,計算機學習自不例外。另外一類學生,則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某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涉世未深,容易在接觸計算機的過程中受到傷害。為此,這類家長矯枉過正,嚴禁學生接觸計算機,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對計算機產生了抵觸心理。此外,還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缺乏科學、客觀的認識,消極應對,敷衍了事。以上原因導致學生們對計算機學習缺乏熱情和積極性。基于此,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樹立對計算機學習的正確思想、理念,讓學生重視計算機學習,端正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則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并持續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變被動灌輸為自主研究、探索,才能對計算機學習充滿源源不竭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立足學生群體,結合學生的年齡屬性及心理動態,寓教于樂。比如說,在教學鍵盤指法相關內容時,學生們覺得上機操作枯燥,積極性不高。為此,筆者將練習內容轉化為鍵盤操作小游戲,枯燥的練習就變得充滿趣味性,有效調動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
初中計算機教學工作中,由于學生們計算機素養參差不齊,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沿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基礎不一,學習能力不同,性格秉性更是迥然各異。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統籌兼顧,一方面要保障教學的輸出,以確保學習能力強的部分學生“吃得飽”;而又要把控好教學節奏,讓計算機零基礎或基礎差的學生“跟得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緊接著放緩教學速度,課堂留白,讓學生們自行的消化、吸收知識。在學生們回顧知識點時,教師要鼓勵零基礎的學生大膽發言,積極提問。有的學生基礎差,但出于害羞等心理,不敢提出問題,害怕遭到同伴們的嘲笑。為此,教師要營造出民主的課堂氛圍,嚴禁嘲諷、戲謔等消極行為的出現。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傾聽,并通過眼神、表情及肢體動作,向學生傳遞信息,讓學生切實獲得被尊重和重視的感知感受。學生提問及教師回答的過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當做復習、鞏固;而基礎差的學生,則可趁此機會開動腦筋思考,加深學習印象。實踐環節,教師可實施“一帶一”的教學策略。基礎扎實和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生,可與計算機零基礎及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們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注意力容易偏離教學主題,或者與同伴“竊竊私語”;或者做小動作以干擾別人。筆者曾經做過相關統計,在不遵守課堂紀律方面,計算機基礎差的學生表現尤甚。為此,要提升教學效率,就需要有效吸引、延長學生的注意力,而任務驅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具有良好的效果。任務驅動教學,通過向學生布置任務的形式,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挑戰。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具有好勝心理,渴望在人群中表現自我,從而獲得教師的褒獎和同伴羨慕的眼光。任務驅動教學,與學生心理相互契合,而通過設置任務主題的難度和挑戰方式,可給予學生極大的激勵和鼓舞。比如所,在教學“Excel”相關知識點后,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對“Excel”的操作熟悉度,筆者設置了“排分數”的教學任務:在多媒體課件上,打開某校八年級一班的語文期中測試分數,由于分數是按照學生的學號填寫,因而較為凌亂。此時,學生們需要按照有高至低的原則,在Excel表格中將學生分數排列出來,以此對應學生的班級名次。“排分數”的任務中,哪位學生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獎勵一個學習筆記本。任務開始后,學生們迅速行動起來,在任務的驅動下,教學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微信討論組、微信公眾號、班級QQ群等交流平臺,加強師生互動。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及時上傳到網絡交流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此外,通過網絡交流平臺,教師還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問題。教師只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問題,才能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方案,保證學生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定期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通過競爭,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競爭,而且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可見,創建交流平臺,實現師生高效互動,也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計算機教學創新的一種策略。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目前初中計算機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計算機操作。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在每節課上操作電腦,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操作,用少量的時間進行知識講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可以以幻燈片的形式設計一些教學內容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融入到計算機操作學習的情境中。例如,我將創建一個主題,讓學生根據主題制作幻燈片。我給的主題是“父母的愛”。許多學生通過幻燈秀表揚和表達父母的感情,插入輕柔的音樂和照片,使幻燈秀非常有愛心。我將解釋和演示一些更困難的操作,并要求學生通過電子郵件將完成的幻燈片發送給爸爸媽媽。這不僅是因為學生學會了表達愛,更是因為它拉近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
計算機的出現及快速發展,極大便捷了人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將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而是否具備計算機素養已然成為衡量當代人才必備的基礎技能之一。作為教學工作者,應注重在教學中與學生溝通交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關愛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融洽師生關系,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狀態。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寧夏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