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洪
受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擁有數學素養的初中生非常少見,尤其因為數學這門學科比較難,因此并不被初中生接受,反而會因為學不好數學而喪失對這門學科學習的信心。而核心素養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學習數學不再是初中生的“痛點”,使得學習數學變得簡單還能更好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服務于生活,培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發的進行數學的學習探索。因此,本文將研究核心素養對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實踐進行具體分析探究。
初中數學是初中生的轉折點,有的學生會因為在初中生涯中數學的基礎打的比較堅實,在日后的高中學習中可以不費力,而有的學生則因為在初中學習數學的的過程中“掉隊”,那么在日后的學習中則會更加吃力,成績越來越差。因此,初中數學作為關鍵的基礎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并且已經被納入新課改的要求范圍內,教師們除了需要關注學生的基本學習成績以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塑造核心價值觀,重視學生養成數學素養,將數學能力與生活結合,增強數學的運用能力。
數學核心素養是關乎學生形成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下所需要的數學思維與重要能力。核心素養包含的分析數據、推理運算、數學建模等都是社會上所運用的非常多的數學功能。由此可見,初中數學課堂是學生們打好數學基礎的關鍵,發散邏輯思維,強化從數學角度出發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與意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非常有必要,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改革措施,同時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其更積極的參與課堂互動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需求。
2.1 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案
在實施核心素養教學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師深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方法單一且注重考試成績,總是以教學教材來設計教學方案。由于過于依賴教材,很容易將教學方案設計的以概念公式為導向,過于強調數學的概念性以及邏輯性,在這種教案下去給學生們授課,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課堂主體性,一味的被教師灌輸各種抽象的概念、公式,失去其自主探究的意識,無法開拓思維,也無法了解其真正的數學意義,使其只學習到了表面與實際脫離,很難靈活運用,無法實踐到現實生活中,與核心素養的理念背道而馳,學生也很難在其中得到鍛煉與成長。
2.2 學生自身的問題
大部分初中生的學習態度存在三種問題,包括:主動學習的意識不足、不積極參與課堂的互動、以及注意力不夠集中專注,針對這三種現象大致可以將學生分為三種類型:主動型、被動型、和消極型。主動型的學生在課堂上會非常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由內而發的喜歡數學并探究數學的奧秘,因此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會比較活躍,那么培養其核心素養理念的教學方案也會變得比較簡單。而被動型的學生是大部分存在的,這類型的學生很大程度上都是聽老師說,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很少自主探究數學內容,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數學思想,無法很好的開創自己的發散思維,這部分學生也不穩定,隨時會因為沒跟上教學內容而像消極類學生靠攏。最后消極類的學生是最難培養核心素養的學生,因為其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消極厭煩的心理,對數學沒有認知,因此,教師需要先扭轉這種排斥數學的心理狀態,再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聘。
3.1 設計教學方案融入核心素養
課前的教學方案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必備步驟,為了使課堂教學流暢順利,教師會根據主要教學內容預先備課,這樣可以明確教學核心內容,也可以保持課時進度。但是在方案設計中,教師普遍注重學生是否能掌握重點內容以及考試的重點題型,這點非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忽略了對學生文化素養的設計,學生一旦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是很難將數學學好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的同時需要將文化素養放入教學設計中,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愿意投入課堂與老師互動。如,在學習《最短路徑問題》時,首先設計知識導入,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們稱為最短路徑問題,如何利用軸對稱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最短路徑問題?從而既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又能將數學素養融入現實生活,體現數學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功能。
3.2 核心素養融入解題方式
除了在設計教學導學案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師還應同時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數學題目千姿百態,想要解決不同的數學問題,就需要將所學知識運用靈活,學會一個知識點充分利用其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而不只是會解決一個不會另一個,這樣出現新的題型的時候又不會解決。比如,在學習《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點和圓有哪幾種的位置關系?經過一個點、兩個點、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分別可以作幾個圓?等與之相關的問題,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將其所吸收到的數學概念融會貫通的進行聯系總結,充分發散其邏輯思維,不被局限拘束,以此提高學習效率,奠定扎實的數學基礎。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通過融入核心素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學習數學更有動力,發散思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日復一日,學生就可以具備核心素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3 核心素養結合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要將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也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將二者貼合的比較合理科學,既不可太偏離教學內容,又不可與數學內容偏離太遠。將核心素養融入到實際生活中,不但可以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彼此的距離,還可以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相關事務的敏感度,運用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去研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得學生了解數學的真正意義與它的實用功能。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就需要設計出貼合實際生活,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融入核心素養,通過新鮮有趣的教學方案將學生引入課堂,結合實際生活案例代入數學概念,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并解決對應的問題,這樣下次再出現同類問題的時候,學生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
3.4 針對學生個性化進行教學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需要從學生的個性出發,教師應分層指導教學,把握每個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了解其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水平,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對吸收能力較好的同學進行教導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其特點設計較難或者更深層次的題目訓練,以發散思維題型為主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訓練,而學習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循序漸進的針對性指導,幫助其找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化繁為簡,先從基層知識點開始延伸,從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記住數學公式等開始展開教學,幫助其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更愿意主動學習數學。如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和運算等問題,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習能力較慢的學生引導其會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以及理解正數、負數、及0的意義,掌握負數的表示方法。而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設計新的知識供其探究,比如,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人們引進了另一種數,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數,供學生進行思索探究,使其掌握有理數的法則,會正確的使用有理數結合實際生活進行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此增強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是非常關鍵的教學問題,教師除了注重學生本身所學習的數學概念更應關注其運用數學素養的能力。教師需要跟上新課改的腳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案,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的開拓,激發學生自主的學習心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習數學的難點問題,雖然這個培養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但是也是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過程,只有加強了核心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的綜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巷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