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豫丹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大學生頻繁接觸網絡,深受網絡影響,基于互聯網環境進行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的創新和變革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基于目前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現狀,高校輔導員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本文首先探討了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意義,而后通過對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現狀的分析,進一步提出相應的思政教育工作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從而培養高校學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提高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既有利于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深度,又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認識。高校學生是新時代祖國事業的建設者,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養十分重要,因此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應得到重視。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輔導員應轉變工作定位,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開展服務工作,創新思政教育的方式,從而既提升自身思政教育水平,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國家民族意識。
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思想動態和高校教育模式都出現了新變化,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創新機遇和挑戰。互聯網實現了多領域、多層次、多方面的信息共享與溝通,但這種信息的高度傳遞具有部分消極影響,一方面大量非主流文化的傳入會影響學生對核心文化的關注程度,可能造成對本土文化的漠視現象;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使學生往往可以在網絡中營造“理想自我”的形象,可能使學生沉迷于網絡交流以及各種游戲娛樂,從而影響現實交往能力,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由此可知,高校輔導員應提升自身的互聯網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并合理篩選網絡信息,從而使互聯網成為思政教育的陣地,建立線下思政教育與線上思政教育相結合的高效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具有價值觀漸趨成熟但不穩定的特點,較易被不良文化、觀念帶偏方向,由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它具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積極作用。由于互聯網本身具有虛擬性和欺騙性,虛假、負面不良信息比例較高,而且部分西方國家通過互聯網進行價值、文化輸出,大力宣傳極端主義和個人主義,這不利于大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同時互聯網上的網絡發言較為自由,沒有嚴格的法律約束,一定程度降低了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從而對思政教育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4.1 利用互聯網信息的便捷性了解高校學生思想動態
高校可通過互聯網建立高校信息交流平臺,從而較為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情況,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實踐依據。互聯網情況下,使用互聯網進行交流已成為常態,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絡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通過遠距離的實時溝通進行動態了解,從而及時回答學生的學習或日常生活問題,進而培養良好的輔導員和學生群體的關系,推動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例如,高校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或網頁等建立網上信息交流平臺,大學生可將面臨的情感問題、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及心理障礙問題等進行線上匿名提問,從而以民主的方式訴說自身困惑,為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針對性提供依據。
4.2 提升自身互聯網技術水平,增強自身互聯網時代的工作能力
互聯網技術可以運用到具體思政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思政教育的生動性、趣味性,通過可視化的多媒體展示全面地開展思政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和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水平。就此,高校輔導員需要提高自身互聯網技術水平,為應用網絡教學提高條件,從而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網上交流平臺,高校輔導員可以及時有效地將國家及社會有關于思政教育的實時信息發給學生,從而實現信息共享,同時還可以通過網上平臺做好預習、復習知識卡片,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
4.3 做好具有創新性、時效性、實效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往往要結合國家最新的方針政策進行教學和思想引導,故工作開展得時效性十分重要,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國家政治意識是培養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還需關注實效性,切實保證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并落實學生學習情況。例如,高校輔導員應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理發展特點進行教育工作方式的創新,開展具有創新性、時效性、實效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總而言之,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應緊密結合互聯網展開,從而使思政教育具有時代特征。同時,高校輔導員還應通過著眼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需求和互聯網使用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思政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正確分辨和篩選網絡信息,從而在正面信息的熏陶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國家政治意識。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校黨建工作建設中,無論哪種形式活動的開展都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為教育主體。該體系有利于促性大學生形成健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因此,新媒體為載體的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開展,解答學生疑惑,幫助其樹立正確思想觀念。
如利用“校園網”,整合多方面資源,涵蓋校園實時新聞、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以及生活等各個方面,構建豐富的黨建工作主題網站。其中可以包括國內外新聞時事、科技動態、文化交流以及學生交友等板塊設置,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熱點新聞了解社會動態,從而豐富學生生活,拓寬學生知識面。例如釣魚島引發的中日關系問題,可通過網絡平臺,設置有關題目讓學生討論或者開展網絡辯論活動。通過焦點問題、熱點話題引發學生關注和思考,強化學生理性愛國思
(下轉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