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濤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是一個國家必須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筆者的調查實踐,首先對某市的情況和本次調查的方法進行了概述,然后從家長、學校和學生三個方面分析了某市中學生體質情況的影響因素,最后給出了相應的調整對策。
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決定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基礎,所以針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進行調查和分析十分有必要。本文以筆者所在某市為例,著眼于青少年身體素質情況的同時結合了某市實際的經濟發展、文化內涵與地位位置關系等情況,對某市中學生的體質情況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和分析。
1.1 調查對象
某市地處西部地區,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筆者隨機選擇了某市的兩所城市初中、兩所城市高中、兩所農村初中、兩所農村高中,統共八所中學,所調查的對象為這八所中學2018年度的部分在校生,共800名學生。調查方法是通過各個學校的體育教研組來獲得學生的體質情況,所撰寫的問卷主要面向八所學校的體育教研組教師,共8名。
1.2 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主要是問卷調查形式,同時結合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補足。調查問卷向各學校體育教研組的體育教師進行發放,所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分析、身體素質分析三個大方面。調查過程為體育教研組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數據收集,然后發送給筆者,筆者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初步整理,然后返回給體育教師進行后續整理,最終依照數據結果填寫數據表格,最后由筆者進行最后的整理。
2.1 某市中學生健康現狀分析
從身體形態來看,某市城市中學學生的身高、體重均高于某市農村中學學生幾個百分點,但是城市中學學生體重指數方面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也高于農村中學學生,這主要是因為某市城市地區的生活條件較之農村地區更為優越;在身體技能方面,農村中學學生的肺活量要高于城市中學學生,說明營養過剩、不愿參加運動等生活質量因素使得城市中學學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在身體素質方面,農村中學學生50米、1000米跑步和立定跳遠的成績要好于城市中學學生,說明城市地區地形擁擠、學生不愿步行等因素限制了學生的跑步成績,而在握力方面城市中學學生要好于農村中學學生,說明城市學生的營養供應要好于農村學生。
2.2 影響某市中學生體質因素分析
(1)家庭關注方面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指導老師,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更是需要家長為學生構建起一個科學完備的體育觀念。因此,在加強學生自身愛好的培養及提高體育教師引導的同時,也要注重家庭因素在學生體育鍛煉中的重要影響。家長需要明白想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去支撐那也是不行的,因此家庭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對體育等其他類投資,從而為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奠定經濟基礎。
(2)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領導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關乎到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和體育教師的多少和質量以及體育課的開展情況,進一步關系到學生體育課的質量及參加課余鍛煉活動的積極性,最終影響到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同時在保證體育教師數量的同時也要加強體育教師質量的把關,及時的使他們進修學習掌握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同時也要引進專業項目不同的體育教師,能隨時指導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否則將不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體育,不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3)學生自身方面
某市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關注情況普遍不高,進而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這主要表現為城鄉學生的挑食和不吃早餐,經常熬夜等現象。農村學生的體育鍛煉頻率要明顯搞出城市學生,鍛煉的熱情也高于城市學生,但是單次鍛煉的時間要小于城市學生。同時隨著年紀的升高,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學生的學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也限制了中學生身體素質的進一步優化。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和分析,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某市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改善:首先要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完備的體育知識體系;其次是保證鍛煉的時間,爭取做到每天鍛煉一個小時;第三是重視學生的營養健康,要讓學生明白科學的飲食知識;第四是保證體育教師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同時加大對體育課程的資源投入;第五是體育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程的質量;第六是優化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讓學生不在只從考試成績來決定前途;最后是學校、家長和整個社會強強聯手,不再從單一角度出發時,而是互相補足共同完成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