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中國早已步入高新技術下的“大數據、新媒體、信息化時代”,以平臺為核心、以網絡為紐帶的安防監控系統迅速發展且普及。現代社會的安防監控系統規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普及度之寬出乎意料,“第三只眼”——攝像頭無處不在,人們仿佛已司空見慣,生活在“透明化”的環境中使人“安心”又“擔心”,“校園欺凌事件”、“虐童事件”等屢見不鮮,在校園這一公共場所中“安全”與“隱私”何者為大這一問題使得安防監控設備在校園中是否應用及如何應用便成為當代教育環境中的焦點與熱點問題。
借助于網絡化帶來的開放性、擴展性以及可管理性,監控攝像頭能夠實時、形象、真實地反映被監控對象,不但極大地延長了人眼的觀察距離,而且擴大了人眼的機能,對于被監控區域能夠有效進行危險監管,從而對危險事件予以預防、控制、歸責,以保障校園安全環境,維護教師學生的身心健康。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在“第三只眼”進入校園后卻引發了激烈爭論,“安全”與“隱私”似乎針鋒相對、難以調和,一方面,電子監控設備確實能夠對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規范教師行為,且對校園環境實時監控,另一方面,電子監控設備的普遍安裝涉及對于教師、學生等的自由、隱私權的侵犯以及對于教師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電子監控設備的安保功能不容忽視,但其所存在的侵權威脅也不容小覷。在教室中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已成為各地學校的普遍做法,初衷是對于教室中不安定因素的有效監控與管理,但其引發的負面影響愈加明顯,多數學生反應自己的隱私遭到“偷窺”,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均在其控制之中,堅決抵制“第三只眼”進入課堂;此外,教師們也坦言此舉是對其教學工作的不信任,增加教師、學生的緊張感,造成課堂氣氛的壓抑,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伴隨校園進一步開放,給予學校的安全工作帶來了更多問題。(1)當前許多校園校園校址多選在城鄉結合部,因此,面對的安全問題相對較復雜,因此,加大安全管理強度就顯得尤為重要。(2)當前許多校園保衛力量存在不足,而出現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及外聘退休人員的狀況普遍存在。因此,面對復雜的安全問題,僅僅依靠人力來維護,顯然不能夠實現。監控的使用能夠填補這一空缺,對于犯罪分子能給予一定的威懾。(3)當前小學校園中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加之孩子的思想及行為都相對較為單純,對于一些不法分子也缺乏相應的安全防范意識,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孩子這一特性,出現誘拐兒孩子、欺凌孩子的事件時有發生。此外,隨著機動車輛的增多,一些學校在上、下學期間由于人流量較大,加之對于交通安全問題疏于防范,因此出現的校門口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在逐年增多。因此,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人力來加以防范仍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4)當前不法犯罪分子,實施犯罪手段也開始走向智能化,這就讓傳統的校園保護方式失去了威懾力。一旦出現犯罪活動,采用傳統保護方式則存在較大的安全漏洞,給予破案帶來很大難度,對于師生安全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由此可知,現代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高新技術在校園教育環境中的應用十分普及,對此我們應努力發揚科技迅猛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有效規避其負面影響,筆者有以下幾個建議:
綜上所述,電子監控設備是一柄雙刃劍,安裝者、使用者、管理者、被監管者在其使用過程中應以開放教學、保障安全為理念,以規范使用、合法監管為約束,以發揮高新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校園安全環境中的正面效應,實現安全與尊重隱私共贏,致力于共同營造健康、安全、向上的綠色校園。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團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