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海,劉涵彬
(山東科技大學 交通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研究生的培養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性工程,既包含國家層面的政策,也包括各培養單位根據自身建設情況對不同專業研究生所采取的具體培養模式。研究生專業基礎的差異導致了他們在研究方向、學習傾向、努力程度和研究成果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現如今單一的培養模式對發揮研究生的綜合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也已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時代需求,探索研究生學習差異的根本原因,對這些原因進行分析梳理,才能找到針對不同研究生的最佳的個性化培養模式。
徐新華等對針對會計學專業研究生的差異化培養模式與機制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培養學術型研究生要具備探索科學前沿的能力,以及培養專業型研究生要提高實踐能力的觀點[1]。張蕾等分析了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的原因,從改善導師模式和增強學術氛圍方面提出了要求[2]。孫慧等針對物流工程研究生缺乏創新和實踐能力入手,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入課程和專業實踐過程中,增強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3]。秦薇敏等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就業能力進行聯系,分析其中矛盾的起源并提出解決辦法,合理解決了科研和工作之間的矛盾[4]。宋志偉等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出了以校企合作為基本方式、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的模式[5]。賀智龍等基于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分析了我國研究生的培養現狀,提出強化導師隊伍建設、搭建新型研究生創新平臺等多種解決途徑[6]。
物流工程作為一個交叉學科,研究物流運作過程中的物流裝備、自動控制、路徑規劃、仿真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等內容,研究生的生源來源通常由物流管理、機械工程、自動化、交通運輸和國際貿易等專業組成。我校物流工程碩士點自開辦以來,為社會輸送了數百名高素質的物流高級人才,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物流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相比于物流發展的快速進步而稍顯滯后,導致所培養的部分研究生在物流先進理念與技術、創新性思維和創造力方面存在較大不足。物流工程碩士在培養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于:
(1)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師資力量沒有大幅度增加。近幾年物流工程碩士每年的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在校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由于該專業具有博士學歷水平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少,且很多都進入阿里、京東等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就業,導致招聘的本專業年輕教師偏少,導師數量亦沒有大幅度的增長,這就導致了每個導師招生數量增加,精力分散。另外物流工程作為工程碩士的一個類別,并不是單獨的二級學科,研究生導師往往還會招收與本學院相關的其他二級學科的研究生,這就導致了導師指導能力的分散。
(2)培養模式單一。培養模式是針對一個學科的所有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和專業能力提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總稱。研究生培養模式主要以畢業論文為主,課程學習和校企聯合培養為輔,盡管學校有鼓勵論文寫作、專利設計、學科競賽等方面的獎勵措施,以及相關的選修課程,但因為沒有強制性以及部分學生的惰性,導致他們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等并沒有較大的提高。
(3)與社會融合度低,閉門造車現象嚴重。培養模式的單一限制了研究生個人能力的提高,對于物流這一快速發展的行業,傳統的課程往往落后于實際的技術革新,書本中的知識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每年的上海國際物流設備展等參觀實習中,部分學生只是走馬觀花,缺少對于設備原理、控制方法、信息獲取和處理方面的探究,畢業論文撰寫中缺乏現場實際設計、控制等方面的經驗,閉門造車,無法聯系社會的實際需求,所學與所用產生脫節。
學習能力從字面上理解為通過特定的方法和技巧獲取新知識、新理論并提高自身技能,狹義上的學習能力通常是指學習文化知識所取得收獲的能力,廣義上的學習能力是通過評價自身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因素來表達的。具體來說,研究生期間,學習能力是通過課程學習、企業實踐、理論研究和競賽活動這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因素來衡量的,學習能力既可以按照傳統的課程學習的成績考核進行評判,也可以通過競賽獎勵、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實踐收獲等方面進行評定。
評定學習能力有很多標準,具體到研究生培養階段,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1)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指自主學習的行為,是與他主學習相悖的一種方式[4]。研究生需要不斷通過自主學習才能提高專業素養,但是自主學習能力很難去評判,只能間接地通過課程學習和取得的科研成果來評價,這就導致了評價的單一化。為了從多個角度評價自主學習能力,把自主學習能力從專業課成績、學習動機、自我控制、學習結果、學習總結、學習計劃方面進行劃分。除了傳統的課程成績以外,由研究生對自我學習能力進行自我評價。
(2)實踐動手能力。物流工程碩士作為專業碩士,是工程碩士的一個授權領域,在培養模式上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一點與學術型碩士有明顯區別。實踐動手能力可以劃分科技競賽、企業實習兩個部分進行評價。科技競賽又具體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和校級。企業實習可以通過實習時長、實習企業規模、實習收獲進行評價。
(3)創新創業能力。國家大力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創業能力是評價研究生發展的重要方面。作為當代研究生,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將所學所用投入到實際社會生產中去。創新創業能力主要通過創業比賽、申報的創新創業項目、成立創業公司、參加創業培訓等方面去評價。
(4)科研能力。作為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必備的能力,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礎,理論功底的深厚決定了后期發展的深度。科研能力主要是通過論文發表、專利授權和科研項目三部分進行評價。科研能力應當作為研究生學習能力評價的重要標準。
為了能較好的獲取研究生培養的現狀、思想狀態、創新能力等,將所有評價研究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指標做成問卷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在我校和開設本專業的相關兄弟院校共下發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 份。根據性別劃分:男性163 人,女性137 人;根據學歷劃分:碩士一年級78 人,碩士二年級142人,碩士三年級72人,博士生8人。
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專業課成績、學習目的、自我約束、滿意程度、學習總結和學習計劃六個方面進行評價。專業課學習成績由研究生管理系統導入,參與問卷的研究生中,專業課成績前20%人數的占48.33%,前50%的一共占87.33%,因此本次問卷的填寫群體為成績較好的研究生,具備各種發展潛力。成績統計圖如圖1所示。

圖1 學習成績分布圖
問卷中的300人學習目的基本一致,基本都是為了提高自我能力,見表1,為提高自我能力而學習的比例達到83.33%。在自我約束方面,見表2,只有53.67%的同學能夠堅持自主學習。堅持自主學習的研究生比例遠遠小于希望提高自我能力而學習的研究生比例。

表1 學習目的統計表

表2 自我約束情況統計表
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見表3,只有20%的同學能做到經常進行學習總結,有71.33%的同學只是偶爾總結。雖然有53.67%的同學能夠堅持自主學習,但是能夠做到進行學習總結的研究生比例不足20%。見表4,有70%的同學是對自己的學習計劃感覺一般或者不滿意,計劃性很強的研究生只占10%。

表3 學習總結情況統計表

表4 學習計劃情況統計表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到如下結論:(1)問卷中的300 名研究生成績位于中游以上并且都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想法;(2)對自我約束能力不足,計劃性不強,自主學習效果不夠好。
科技競賽是衡量研究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參考標準,物流工程類的專業競賽主要有物流設計大賽、物流仿真設計大賽、物流管理挑戰賽、互聯網+快遞創新創業大賽等。科技競賽統計表見表5。分析得出,大多數同學沒有參加過科技競賽,有60%的同學是沒有參加過國家級及以上層次的比賽,有53.33%的同學沒有參加過省級比賽及以上層次的比賽,有66.67%同學沒有參加過市校級及以上比賽。參加過1—3 項比賽的居于少數,參加5 項以上比賽的同學不足5%。可以得到結論:這300 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偏低。
在調研的300名研究生中,共有120人參加過企業實習,180人沒有參加過企業實習。參加過實習的研究生中主要集中在大型物流企業或相關企業,例如物流裝備研發類的上海快倉、深圳奇諾動力、德馬泰克,物流倉儲規劃類的上海天睿物流咨詢公司,電商快遞類的京東、蘇寧和阿里巴巴,供應鏈管理類的青島港集團。參加過企業實習的人中,有75%的研究生實習時間在半年以內,16.67%的研究生實習時間在半年至一年之間,僅僅有8.33%的研究生實習時間超過了一年。企業實習時間分布圖如圖2所示。

圖2 企業實習時間分布圖
在參加過企業實習的研究生中,對自己實現收獲感到很滿意的占到了41.67%,滿意占到了16.67%,可以得到參加過實習的研究生同學基本都收獲較多。實習收獲分布圖如圖3所示。

圖3 實習收獲分布圖
大學生創新創業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方向,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專業技能都強于本科生,創業成功的概率比較大,300 份問卷中,有創業想法的占到33%,67%的同學沒有創業想法,見表6,參加過創業類活動的同學約占20%左右,其中山東科技大學創新創業校友扶持項目是參與度最高的創業活動,其次是青島海爾的“日日順”創客訓練營,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也有部分研究生參加。真正有過實際創業經歷的同學僅有11%,研究生群體中擁有創業想法的比例低于本科生,一方面是學術思想的束縛;另一方面是年齡的增加導致創業激情的下降。創業想法沒有真正投入到實踐中,這個情況符合現在廣大研究生的實際情況。

表6 創業活動參與統計表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基本的能力,科研能力應當作為評價研究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參考。根據調查問卷,對科研感興趣的共有190 人,占到63.33%,對科研無興趣的有110 人,占到36.67%。對科研感興趣的研究生占大多數,這與學習成績較好是息息相關的。如圖4發表論文統計,可以看到已經發表學術論文的占46.67%。如表7專利申請統計表,已經獲得專利授權的人數為62,占到20.67%,人數更少。如表8科研項目申請統計表,沒有申請過科研項目的同學占到了73.33%,占到絕大多數。綜上所述,這300名研究生中,真正具備科研能力的是少數,僅僅占到20%左右,甚至更少。

圖4 發表論文統計圖

表7 申請專利統計表
通過對300份調查問卷的情況進行統計,對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科研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分析,可以大致得到以下結論:(1)研究生普遍有提高自我能力的愿望,但是自我約束較差,導致學習結果不好;(2)研究生普遍對科研懷有極大的興趣,但是大多數科研能力較低,無法在科研道路上尋找正確的發展方向;(3)實踐動手能力受到研究生的普遍重視,并且短時間的實踐能夠帶來了巨大的收獲;(4)創新創業思想在研究生群體中相對不活躍,參與相關活動的人數較少,但是少數同學能夠真正成立創業公司。
針對以上情況,大致可以將研究生的培養劃分為以下3個類型:學術人才培養;技能人才培養;創業人才培養。
物流工程雖然是專業碩士,但是大多數的同學對學術抱有很大的熱情,由于專業學位學習課程的限制以及本科生源的復雜性,真正具備科研能力的同學占少數,僅僅占到20%以下。這個群體的研究生自我約束能力強,學習目的明確,具備科研基礎能力。
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加大對這類研究生的物流理論學習培養,增設數值分析、高級運籌學、英語閱讀和英語寫作等相關課程,延伸理論學習的深度,從更加廣闊的角度引導科研方向,減少專業實踐的工作量,加大論文寫作的培訓和基礎研究。研究生培養單位要分析自身物流學科的建設情況,將學術人才培養的方向納入學科發展,學術人才的培養要對標相近學科的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為后期進行博士深造打下堅實的科研基礎。
根據問卷情況,積極參加科技競賽和企業實習的同學應當作為技能人才培養,同時有科研熱情卻不具備科研能力的同學也應當作為技能人才進行培養。這類研究生十分符合物流工程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即以解決社會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為社會提供技能型人才。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應當作為物流工程研究生培養的主要模式,一方面是技能人才占據比例高,另一方面是物流工程是以實際應用為主的交叉學科。
技能人才的培養要以扎實的理論學習作為基礎,根據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都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但是無法真正用到科研方面,研究生培養單位要緊密聯系各企業,根據技能人才的需求進行聯合培養,將研究生研究的方向進行分類,對接與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企業,實行切實有效的雙導師制度,鼓勵技能人才走出學校參與企業實習,將研究生所學應用到實際的物流發展中。課程上可以適當增設實踐類的課程,比如物流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物流系統規劃課程設計和物流裝備課程設計,通過實踐類的課程鍛煉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技能人才的培養要以日后的工作方向作為主要切入點,鞏固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導師和學校以行業發展的趨勢為引導,加強技能培養。
符合創業人才的比例大約占到20%以下,人群數量偏少,但是這類研究生參與過較多的創業類活動,并且具有廣泛的人際交往和活躍的思想,具備創業的基礎能力。研究生培養單位應當積極鼓勵這類人才參加各種創業類培訓和比賽,學校加大對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增加獎勵和資金扶持,指定專業的創業導師。研究生導師應當積極推動研究項目產業化,讓這類人才作為科研項目產業化的領頭羊,積極參加各類創業活動,吸納投資。
對研究生學習能力的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可以得知研究生對于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視程度較高,這是研究生良好培養的基礎,差異化的培養模式能夠針對每一類研究生的不同特點提出最適合的培養方案。基于學習能力差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物流工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對完善我國高等院校物流類人才培養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