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春,王彥文
(上海市現代流通學校,上海 201900)
學徒在崗學習是現代學徒制區別于學校職業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精華。學徒在崗學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現代學徒制實踐成功與否。然而,我國眾多現代學徒制實踐倍受詬病的問題恰恰是學徒在崗學習質量低下,表現為“學徒放羊”、“只做不學”、“學得隨意”、“缺乏監管”等。這一問題普遍存在,不僅使得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難以培養出來,還直接導致了社會對現代學徒制的負面看法。雖然產生這一問題有許多主客觀原因,但綜合而言,問題癥結在于:
(1)在崗學習的任務不明確或不合理,不清楚要“學什么”;
(2)在崗學習的方式模糊或難實現,不清楚要“怎么學”;
(3)在崗學習的評價缺位或不合理,不清楚要“怎么評”;
(4)在崗學習的質量保障缺位或不合理,不清楚要“怎么保障”。
上海市現代流通學校與上海頂通物流有限公司合作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是英領館文化教育處首個“中英現代學徒制”在華試點、上海市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以及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與企業借鑒英國經驗、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形成“4S”學徒在崗學習模式,打造高質量學徒在崗學習,成效顯著。
“4S”學徒在崗學習模式由四個層面構成(如圖1),針對學徒在崗“學什么”、“怎么學”、“怎么評”、“怎么保障”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從而有效提高和保障學徒在崗學習質量。

圖1 “4S”學徒在崗學習模式的構架
(1)學習任務結構化(Structured Learning),解決“學什么”。基于模塊教學理論和結構化在崗培訓理論,主張按學徒成長規律設計模塊化的崗位學習任務,使在崗學習任務明確、順序合理、開展靈活。
(2)學徒學習自主化(Self-regulated Study),解決“怎么學”。基于自主學習理論和情境學習理論,主張提供充分且高質的學習材料,激勵和幫助學徒在工作場所自主學習,同時使企業導師能更有效地提供指導。
(3)學習評估標準化(Standardized Assessment),解決“怎么評”。基于能力本位評價理論和標準作業程序原理,主張以明確的考核點和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對學徒學習進行評估,側重考核“輸出能力”。
(4)質量保障體系化(Systemized Assurance),解決“怎么保障”。基于第三方評估理論和質量控制理論,主張建立內外部分級的質量保障體系,突出評估的客觀性與診斷作用。
學校與企業聯合組成課程教學團隊,共同制訂了《中職物流管理與服務專業教學計劃(現代學徒制)》。其中,學徒在崗學習安排在第三年,學徒要在倉庫管理員、客戶服務和調度員3個崗位輪轉,保證學習的全面性。課程教學團隊在充分吸納英國倉儲配送綜合管理三級水平職業資格認證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與企業特點,圍繞倉庫管理員、客戶服務和調度員三個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對學徒學習任務進行了系統完整的梳理,形成了由8個單元組成的學習任務體系(如圖2),8個學習單元又進一步分解為17個具體的單元學習目標和127條評估標準,保證學徒所學與崗位要求相貼合、與資格證書相掛鉤,既滿足中國企業的需要,又滿足英國資格認證的要求。

圖2 學徒在崗學習的學習任務體系
這一學徒在崗位學習任務體系完整體現了合格從業者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突出軟硬技能的結合,強調對企業業務的真實貢獻,不僅使學徒在崗學習的任務完整、清晰,更使學習任務具體、可測,能有效幫助評估師(學校導師)、企業導師以及學徒對在崗學習任務達成清晰且統一的認識,為后續共同商討學徒的自主學習計劃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是學徒在崗學習的最好方式,這既是由企業的生產特性決定的,又是由于學徒的個體差異。“4S”學徒在崗學習模式激勵并支持學徒自主學習。具體做法是:每名評估師負責2名學徒;在開展學徒培訓前,評估師指導學徒完成初始評估,了解學徒學習的起點(知識、能力、學習偏好等),與學徒及企業導師一起商定整體學習計劃;評估師每周到企業評估學徒學業進展,共同擬訂或調整下周學習計劃;學徒日常根據學習計劃在企業導師指導下展開學習。在學材方面,課程團隊對英國教材進行本土化,根據中國企業實際做了必要調整,對應8個學習單元形成了系列化的學徒在崗學習練習手冊、綜合練習手冊等。與傳統的教材和學材不同,這些練習手冊由大量的企業環境下的觀察、操作及反思記錄組成(如圖3),要求學徒融入企業業務,通過自己主動的觀察、操作和反思,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圖3 學徒在崗學習練習手冊中的部分練習示例
學評同步、以評促學是“4S”學徒在崗學習模式的核心特征。要充分發揮評估的診斷和指導作用,就必須有科學完整的評估方案和工具。學校與企業對英國學徒制評估方案進行了改造,由學校導師擔任評估師,形成了具中國特色的“8-11 評估法”。“8”指的是評估師走訪企業評估學徒的8 個標準流程:(1)制定評估計劃;(2)與學徒面談了解本周工作情況(缺勤、工作內容、工作態度等);(3)檢查上周布置的作業;(4)對本周學習成果進行評估;(5)對評估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對不達標內容進行再培訓);(6)布置下周學習任務,與學生約定評估時間;(7)填寫評估報告(周總結+月總結),整理歸檔評估材料;(8)每月召開評估師、學徒、導師三方會議,使三方了解評估目標和內容。
“11”指的是11種評估方法:個人陳述法(PS)、問答法(Q)、引導式討論法(GD)、練習冊法(WB)、先前學習成果法(APL)、觀察法(OB)、證人證詞法(WT)、作業/項目法(A/P)、工作產出測試法(EP)、口頭匯報法(LP)、工作經驗法(CH)。評估師與學徒在對單元標準條文的理解和掌握下,根據工作崗位情況、學徒特點及取證難易度等,共同商議最合適的評估方法(知識標準至少采用1 種評估方法,技能標準至少采用2 種評估方法),并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取證。評估師需對證據做出判斷,確認學徒是否已達到職業標準的要求,將合格的證據材料上傳至學習管理平臺。如果學徒的能力尚未達標,則評估師給出反饋建議,學徒繼續改進,約定二次考核,直到符合職業標準條文的相關要求。
“4S”學徒在崗學習模式采用“四層三頻”的方式實現質量保障體系化。“四層”指的是質量保障由企業導師、評估師、內審員和外審員四層監控實現(如圖4)。其中,企業導師負責監督指導學徒學習;評估師由學校導師擔任,負責評估學徒的學習成果;內審員由第三方物流咨詢公司(英國瑞爾有限公司)的專家擔任,負責評估評估師的水平(含30個考核點);外審員由頒證機構擔任(第一、二期學徒制項目為英國培爾森頒證機構,經本土化后第三期學徒制項目已轉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于學徒、評估師、內審員的整體質量進行跟蹤把控,評估合格后頒發相應的培訓合格證書。
“三頻”指的是日、周、季三種管理頻次:(1)日管理:由企業導師管理和監督學徒每日按學習計劃及企業標準作業流程(SOP)開展學習和實踐。(2)周管理:一是由評估師每周對學徒在崗學習進行評估;二是由內審員每周對評估師輔導學徒學習的情況進行考評并給出改進建議。(3)季管理:由內審員每季度考核評估師的評估技能,給出評價意見。所有的評估與管理都有工具并形成報告,如周總結表、月總結表、內審員月現場考核表、內審員抽樣檢查報告、外審員抽樣檢查報告等(如圖5)。

圖4 “4S”學徒在崗學習質量保障體系

圖5 “4S”學徒在崗學習評估管理工具示例
試點以來已經有兩屆學徒畢業。其中第一屆學徒參加了英國物流操作三級認證,20 名學徒全部通過。兩屆學生中獲得叉車五級證書、叉車上崗證、中物聯助理物流師證書、倉管員四級證書的比例也非常高(見表1)。學徒一年以上留任率分別達80%和70%。合作企業對學生及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校企合作,通過系統化的培訓、科學及完善的評估體系,為我司培養出了一批適用的人才,為我司未來的發展儲備了力量”。由于畢業生的技術技能水平過硬且企業融入度高,崗位晉升速度及薪資待遇均高于同期招聘的普通畢業生(見表2)。

表1 畢業生獲得資格認證的情況

表2 部分畢業生崗位及薪資情況
專門培訓以及常規企業走訪,使得師資隊伍的專業技術、教學及科研水平明顯提高。學校與企業先后共派遣12名專業骨干教師及業務主管赴英參加英國學徒制評估員培訓,全部取得英國評估員資質,其中3 人還取得英國內審員資質。專業教師在上海市“星光計劃”中獲得指導學生一等獎9人次;在公開學術期刊發表現代學徒制論文4篇;完成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上海市職教協會等學徒制課題3項;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商科專業委員會論文評審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教材《倉儲與配送設備使用與維護》在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第四屆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評比中獲“優秀校本教材”。學校不定期以專題培訓、業務研討等方式將試點的成功做法向全校推廣,帶動了全校專業建設向深度校企合作方向改革。
項目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東方早報》、《新聞晨報》、《上海職教在線》、《物流教育與培訓》等多個媒體均對項目進行了報道。3 篇案例報告被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選編入《上海市職業教育國際水平專業教學標準試點實施案例》。接待中國職教協會、青島市教育局、廣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來自全國各地來訪調研的職業教育機構23 批,總計人數139人(如圖6)。學校還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選為典型,將學校做法上升為行業做法,在全國中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推廣。目前學校已受邀參加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全國12個地區的現代學徒制推廣宣傳和培訓活動(見表3),反響熱烈。

圖6 接待來訪調研機構及人數的地區分布
(1)構建了立體式的學徒在崗學習理論框架。基于理論反思與實踐探索,對學徒在崗學習“學什么”、“怎么學”、“怎么評”、“怎么保障”做出系統回答,為提高和保障學徒在崗學習質量構建了立體的理論框架。

表3 參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現代學徒制推廣活動
(2)揭示和解決了經營與教學、個性與共性的矛盾。學徒在崗學習質量不高歸根結底是企業經營與教學需要的矛盾、學徒個性化發展與統一教學安排之間的矛盾,破解之道在于多層質量監控以及靈活且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1)保障體系創新—內外合力、多層管控。“四層三頻”的質量保障體系充分調動內外部力量,尤其是加入了第三方行業咨詢機構和頒證機構的管控,從而實現質量監控的客觀性。
(2)學評方案創新—學評同步、以評促學。“8-11評估法”突出能力本位,強化評估的診斷作用。基于評估結果,評估師、企業導師和學徒共商個性化學習計劃,有效促進學徒學習。該學評方案流程規范、方法明確、易于推廣。
(3)管理工具創新—基于制度、強化文檔。基于ISO質量管理的思路,創建了系列化的制度文件和操作文檔,使制度得以落實,實現過程可控、結果可控、成果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