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祥偉,鄧永勝
(1.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2.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昆明 650033)
雙創教育如火如荼,在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路上,探索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有機融合,把雙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國家教改的大政方針,各高校都進行了相關的改革與嘗試,很多高校在新一輪各類教改項目、教學成果申報中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然而深入到具體專業的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尤其是課程體系的融合共生方面的研究成果卻不多見。本文在文獻研究及考察兄弟院校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基于成果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雙創教育課程體系融合研究。
關于創新創業的教材有很多,這里精選7本較有代表性的教材作為構建雙創教育內容的依據。分別是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出版的《創辦你的企業(大學生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創新創業基礎》(馬廣水)、《創新創業實務》(由建勛)、《創新創業有效技能讀本》(王鑫)、《創新創業管理技術讀本》(關冬梅)、《創新創業財務知識讀本》(孔德蘭),以及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的《創新創業怎么做:思維與方法》(張志強)。上述教材均主要站在雙創教育的角度進行編寫,很多內容與經管類專業課程內容有交叉重疊,在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沖突,教師和學生在選用教材和使用教材過程中存在難以取舍的問題。本文構建的課程體系將以此為基礎,將雙創能力培養融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1.2.1 融合必要性和融合途徑的研究。李濤[1]分析了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這是我國較早對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研究,也是激發本研究的基礎。黃茂[2]提出“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深化和具體化”、“創業教育絕不能脫離專業教育而孤立地進行,……而要在專業教育的層面上實施。”該研究闡明了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以誰為根基的問題,基于此筆者提出堅持專業教育基礎地位原則。張寶生,等[3]分析了“高校應將創業教育理念融入教學計劃制訂、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改革等各個環節,……促進創業教育在專業教育上的滲透。”該研究屬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和全面的文章之一,啟發筆者將雙創教育內容體系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丁紅運[4]在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如何融合,如“組織成立領導機構,整合多方優勢資源”、“調整人才培養目標,開發適應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創業教學質量”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啟發筆者具體到物管專業的融合雙創教育的課程體系設計。
1.2.2 融合內容的研究。雷家骕[5]提出“構建‘專業+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不是簡單地將創業課程移植到其他專業院系,而是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開發相應的創業課程體系,……在不同類型高校、不同教育階段,梯級性地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使創新創業成為學生所學知識的一部分。”這啟發筆者解剖現有雙創課程的相關內容與專業課程知識體系的銜接。李夏玲[6]對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從理論課和實踐課兩個模塊,分為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能力培養、創業知識、創業實務、模擬創業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筆者梳理創業課程體系提供了思路。
1.2.3 融合思路的研究。黃邦道[7]明確提出“融合教育觀念,樹立基于專業的創業教育觀;融合課程體系,建設基于專業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融師資隊伍,打造多元化師資隊伍。”并舉例說明了李菁瑩[8]的研究成果“完善學科滲透的創業科目課程,……使創業教育與各專業課教學同步進行,并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明確以專業課程為基礎進行創業教育的滲透,啟發筆者提出堅持全員雙創能力培養原則。薛雷[9]提出“創業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更不僅僅是有專業知識或技能就足夠,而是洞察力、思考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必須要在專業教育層面上開展深層次的創業教育,改革現有專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形成內在的創業素質,通過課程的設計引起師生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視。”這一點啟示雙創教育應堅持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原則,注重學生學習成果積累而不單單是創業指標的積累。
1.2.4 融合模式的研究。黃兆信,等[10]厘清了創新、創業、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美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種模式:磁石模式、輻射模式、混合模式,并且提出“輻射模無疑是最合適的。”這個研究啟發了筆者總結概括國內雙創教育的四種模式。張項民[11]認為“創業知識是綜合性、系統性知識,是各種相關專業知識的集成,可以描述為:創業知識=∑專業技術知識+管理知識+會計知識+法律知識+……+社會交往知識;專業知識是某一專業領域的技術性知識。因此,創業知識和專業知識分屬于不同的知識系統和不同的知識模塊。”并且選取創業知識的整體性和模塊獨立性兩個維度建立了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的形態矩陣。這種耦合矩陣的分析啟發筆者以專業現有課程體系為基礎,將雙創知識和技能體系融入專業課程體系。
1.2.5 融合主體的研究。戴裕葳,等[12]研究了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項目與方法,建立“專業教師+企業導師+創新創業指導專家”構成的多元化教學團隊;學院就業與創業教育教研室教師和專業教師分別進行創新創業基礎教學和實務與創新思維提升教學;企業導師有側重點地輔導實訓和大賽;行業專家和市創業培訓指導中心、意庫創意產業園創新創業指導專家重點幫扶項目開發和孵化、轉化,重點從融合主體的角度對職能部門、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行業專家等主體參與進行了思考,啟發筆者提出堅持全員雙創能力培養原則。
OBE(成果導向教育)是由斯派蒂(Spady)提出的“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皆應圍繞預期的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而展開。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明確預期不僅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準繩”的一種教育理念。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成果重點不在于學生課業分數,而在學習歷程結束后學生真正擁有的能力。”強調的不是少部分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而是“所有學習者均成功。”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予以體現:(1)人人都能成功,認定“成功是成功之母”。(2)個性化判定,注重個性化目標評價及評定。(3)精熟,教學內容及效果要求精熟(MasterLearning)。成果導向教育認定每個學生能達成學習成果,但要給他們提供適宜的學習機會。(4)績效責任,對于學生的學習,學校要比學生承擔更大的績效責任。(5)能力本位,以能力為核心[13]。
目前國內雙創教育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
互換型雙創教育模式產生于雙創教育早期,主要體現部分院校對雙創教育的高度重視,設置獨立的創新創業學院或者部門,組建專職創新創業教師團隊,開設試點或者全校性的公共創新創業必需課或選修課,并根據開設的公共創新創業課程學時數與專業選修課程進行互換。有的學校是學生自主選修互換,如紀正廣[14]提到“①創新創業能力與課程知識進行互換。②創新創業成果與職業技能證書互換。③創新創業計劃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報告與畢業論文互換。④創新過程與學習時間互換”。有的學校直接要求各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壓縮專業課程學時數或者學分,以保障雙創教育課時。薛雷[9]認為“很多高校只是把創業類或是就業指導類的課程穿插到一個學期的專業課程里,一般為一周一次課,持續10 周,且學分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專業課程相比微不足道,對學生對老師都沒有產生足夠的影響力來引起大家重視。”互換型雙創教育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互換型雙創教育模式
疊加型雙創教育模式與互換型的共同點是均開設專門的雙創教育課程,不同的是疊加型不壓縮專業課程,而是在原有專業課程不變的情況下增設雙創教育課程,且通常利用雙休日開設專門的創業實戰課程或者選修課程。王平[15]基于“技能培養+創業實戰”模式下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創業教育探索即屬于這種模式,其特點是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創業型課程,分為“概論性創業課程,如物流管理企業創業計劃書編寫、創業基本流程、財務管理和新創企業管理等;提高性創業課程,如物流業創業經典案例解讀、如何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企業戰略決策和合同法等;體驗性創業課程,如模擬創業、新開企業實訓和團隊拓展等,就是讓學生分別扮演運輸配送經理、倉儲經理等角色,組成團隊,模擬運作一個物流企業的工作,體會如何開辦和運行一個物流企業。”也有些學校由團委或者學生工作部門舉辦創業計劃大賽或者社團活動,與專業課程教育呈現兩張皮的現象。疊加型雙創教育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疊加型雙創教育模式
交叉型雙創教育模式是指學校要求專業課程中增加雙創教育的內容,較常見的做法是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并要求專業課程教育中增加幾個學時的雙創教育。秦小輝,等[16]的研究為這種模式提供了較好的思路。

圖3 交叉型雙創教育模式典型案例圖示
這種模式仍然沒有與專業課程體系融合起來,專業教師鮮有經過專門的雙創教育的培訓,對雙創教育的融合深度非常有限,易導致學生反復接受淺層次的流于形式的雙創教育,呈現形式主義現象,給學生產生疲倦心理。圖4兩圓相交部分面積的大小反映了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的深度,其融合效果具有較大的隨機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融合成果缺乏可復制性和長效性。
任麗芳,等[17]認為課程設置要實現從“剛性”向“柔性”轉變,要做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特別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要滲透和貫徹創業教育的思想,經常性地結合課堂教學推動學生進行物流行業創業思考,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業與獨立工作的能力;要在教學體系中適當增加創業管理與開業知識課程的教學,如創業管理、風險投資、商業計劃書寫作、創業社會常識等,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創業和開業知識;要增加模擬創業實戰課時,以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這種思路仍停留在專業教育加創新創業元素的做法,沒有實現真正融合。

圖4 交叉型雙創教育模式
徐斌華[18]指出“創業教育以專業教育為起點,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并建議“在物流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業相關知識;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創業教育體系;在物流管理專業實踐項目中融入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專業課程與雙創課程融合型教育模式客觀上要求在堅持原有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門課程教學內容、每一個實踐體系中,使之實現無縫對接和完美結合。目前探索融合型雙創教育模式的典型案例有:林賢福[19]的“三層九級制”、楊明宇[20]“多學科融合型”、戴裕崴,等[12]等的“一課、一站、一網、一基地”創新創業支撐平臺。
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不是給專業培養目標做減法(互換型)或簡單的加法(疊加型),而應該做乘法(融合型),即應該是原有專業培養目標的升級版而不是專業替代或者兩個專業,要通過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增加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能力,而不是拋棄專業進行低層次的、重復的、低含金量的自主創業。
雙創教育的成果不是簡單的學生創業人數或者創業成功的人數,或創業企業的營業額等經濟指標,不應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建立在專業教育基礎上的雙創教育要回歸到教育本質上來,以學生為中心,突出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成果的重點不在于學生課業分數,而在學習歷程結束后學生真正擁有的能力。強調的不是少部分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而是所有學習者均成功。
雙創能力是專業關鍵能力、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區別于創新創業專業,也不能把雙創教育等同于開設一門雙創教育課程的課程教育或者開設幾次雙創教育講座、舉辦一兩場創業計劃大賽或者課外教育活動。和震,等[21]提出“從單一的就業導向、企業需求轉型提升為包含就業、技術與人的發展的多元需求包容型導向的育人方案與模式”。因此要把雙創教育納入專業培養目標,把雙創能力作為專業核心能力、關鍵能力納入課程體系。
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應把雙創教育作為每門課程的關鍵能力進行培養,把創新創業內容體系融合到不同的專業課程,且不能只是簡單疊加、淺層次重復,要把創新創業課程內容顆粒化、碎片化,猶如一張拼圖一般,把每一塊內容拼到專業課程中,實現高度融合。王曉明,等[23]認為雙創教育要實現教師創業與反哺教學相結合,“打造一支‘岸上’能理論指導、‘下水’能游泳的專任導師隊伍,讓教師成為學生創新創業的‘同行者’和‘實戰導師’”。因此要實現專業教育融入雙創教育,必須要實現全課程雙創能力培養,雙創能力培養不再是游離于專業之外的錦上添花的教育,而是融入專業教育、依托專業教育的必備能力的培養。
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不能把“雙創教育獨立于專業、課程和素質教育之外”,要求全員共同參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明確的分工而且要體現層次性遞升性和拓展性,讓學生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習中都能有針對性地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簡單地開設一門創新創業課程,把不同專業的同學組合在一起,出現專業學習與創新創業課程兩張皮的現象。仲穎[22]提出雙創教育要與專業教育教學理念融合;要與專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融合;要與專業教育教師隊伍的融合;要與專業教育實踐活動的融合。王曉明,等[23]建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要建立“基于‘專業+’,構建意識與價值教育、能力與素質教育、實習與實訓教育、實戰與孵化教育的全鏈條式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周霞霞,等[24]分析了基于學生參與的高職院校雙創教育,提出了加強師資力量、豐富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結構、鼓勵師生共同創業、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豐富創新創業課程,構建立體化課程體系等,突出了創新創業的學生主體地位,強化了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理念,筆者依此提出堅持全覆蓋雙創能力培養原則。
不能認為“創業教育成功率低,難以普及開展,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要把雙創教育設計成全覆蓋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而不是針對少數精英或者有創業打算的學生,要根據成果理念中“人人皆能成功”的思想,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現全覆蓋,但是可以分層次規劃不同層次學生的雙創教育目標。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表現和核心內容。根據物流行業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借鑒國內外及珠三角區域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筆者構建了基于成果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融合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如圖5所示。該課程體系以物流管理專業主干課程為課程軸,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成長邏輯為橫軸,以學生在校學習的學期為時間軸,構建三維一體高度融合的融合型物流管理專業融合雙創教育課程體系。該體系開設創新創業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SYB創業實戰課、創業孵化實戰等從認知到體驗再到實戰三門雙創課程,其他內容融入每一門專業主干課程,盡量避免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交叉重疊。
成果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融合雙創教育,不是片面強調學生創業企業數量、創新專利成果等顯性教學成果,而是要求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相應的學習成果,通過建立學生創新創業成果手冊,引導學生為培養自身雙創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要求全體專任教師接受創新創業培訓,深刻理解和領會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體系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溝通和培訓讓每一門課程的教師懂得在不同課程融入的創新創業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學生應該取得什么樣的學習成果,學生應該如何取得這些學習成果,而不是片面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望而生畏的目標。學習成果設計表見表1。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從倉儲作業、配送作業、運輸作業、供應鏈優化管理等四大實訓模塊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倉儲作業模塊主要是強化和訓練學生,通過反復的課堂小組模擬練習,強化學生對倉儲崗位技能和操作標準的把握,還可把這一模板安排在實訓室進行教學,以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同步進行。配送作業模塊主要是訓練學生客戶訂單處理、優化配送方案等能力,可通過小組競賽、軟件模擬的方式開展。供應鏈優化管理主要訓練學生掌握供應鏈系統結構、供應鏈戰略匹配、供應鏈沙盤、啤酒游戲等實訓任務的能力,可通過公司仿真、情境模擬、沙盤訓練、軟件模擬等途徑實現。

圖5 成果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融合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圖

表1 物流管理專業融合雙創教育的學習成果設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