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宜文 蘭 朵
2018年,我國電影年度總票房609.76億,同比增長25%,國產電影票房占票房總額的62.15%,達378.97億元。①國產電影的類型構建逐漸成熟,風格呈現日趨多元化,其中,《紅海行動》以硬朗大氣的主旋律敘事取勝,《我不是藥神》《找到你》等用貼近大眾、直面社會問題的普通人故事的打動人心,《一出好戲》《無名之輩》《邪不壓正》等寓言式電影以別出心裁的形式探討了人在社會中的歸屬問題,《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等則體現了偵探類型和喜劇類型建構上的日臻成熟,“中國電影正在從產業增長的黃金十年走向質量提升的黃金十年”②。
同時,近幾年也是中國網絡劇發展的高峰時期,網絡播出平臺類型分化明顯,付費模式成為各平臺主要的營收模式,“多種不同類型的網絡劇都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幾種較為常見的網絡劇類型逐漸發展和成熟,整體網絡劇類型有了明顯多元化的嘗試”③。在2018年,出現了諸如《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制作精良、收視率極高的劇集。為了便于表述,因網絡劇與電視劇的密切關聯度,本文將網絡劇納入到影視作品的范疇;嚴格來說,網絡劇可以歸為傳媒藝術中的網絡文藝中的代表性樣態。
影視作品通常或明或暗、或隱或現地反映或折射出當下的社會文化,對影視作品的分析離不開對產生它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思考。從社會系統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群體在特定歷史時期看待影視作品的普遍態度、情感與體驗,都與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系統當中的經濟、政治、個人活動等綜合因素密切相關,觀眾對影視作品做出的評判和體現出來的好惡,都根植于其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影視作品正是從當下的時代經驗出發,通過訴諸于大眾的接受和反饋過程,對一個社會的文化核心價值進行表達、互動與影響,從而形成特定社會文化中人們關于生活、命運、理想與價值等諸多方面的話題。
對不同影視作品的喜愛和關注程度,既與觀眾的人口和社會學特征相關,又與其對國家宏觀形勢的理解、社會問題的認知以及個人的活動相關。目前,影視作品的研究路徑大致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從本體出發,對影視的歷史、美學、敘事、視聽語言、創作者等進行內容分析;第二類是從產業出發,對影視作品的制作發行、營銷模式、創作體制等進行行業分析;第三類是從學科交叉的角度出發,結合文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中與影視創作相關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進行交叉研究。本研究從社會系統的角度出發來分析觀眾喜好與時代背景的關系,在錯綜復雜的時代變量中,設計了中國影視與社會的指標體系,旨在通過調查觀眾對電影、電視劇喜好度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一方面加深對當代觀眾需求的了解,更好地服務于影視市場及影視產業,促進影視行業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力求建立觀眾觀影興趣模型,探尋用戶影視偏好與國家、社會、個人活動間的聯系,更好地利用影視創作為社會服務。
1.研究框架
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傳播都不是孤立的行為,作為大眾文化重要載體和傳播渠道,電影的傳播效果不僅受到某一群體文化實踐活動、個人審美傾向等內部環節的影響,還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社會熱門話題、主流意識形態等外部結構的影響。1959年,美國社會學家賴利夫婦從社會學角度提出的“社會系統模式”,為分析電影傳播活動的外部結構提供了思路,具體見圖1。

圖1賴利夫婦的傳播結構模式
賴利夫婦的社會系統模式論認為:傳播過程是具有多重結構的復雜而有機的社會傳播系統,受到由內到外、由小到大的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每一個傳播活動不僅受到內部機制的制約,還受到外部環境和條件的廣泛影響。因此,傳播活動不是孤立的社會行為,而是一個變量眾多的復雜的社會互動過程,評價任何一種傳播活動,解釋任何一個傳播過程,都必須對涉及該活動或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④基于賴利夫婦社會系統模式的結構框架,本研究將觀眾視為社會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圍繞2018中國熱門影視作品與社會的關系,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維度出發,測量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喜愛程度與這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具體研究模型如圖2。

圖2 2018年中國影視與社會研究模型
維度一:國家宏觀形勢層面,一共設計了7個指標,涵蓋經濟前景、政府清廉、社會法制與民主道德等主要方面;
維度二:社會問題層面,一共設計了32個指標,涵蓋了科技與金融、國家政策、生活環境、弱勢群體等主要社會問題方面;
維度三:個人參與活動層面,問卷圍繞觀眾在空閑時間參與各類活動的程度,共設計20個指標,涵蓋休閑娛樂、消費、參與文化活動等主要個人日常活動方面。
2.研究對象
票房和點擊量分別代表了電影和網劇的欣賞價值和傳播影響力,票房越高的電影或者點擊量越大的網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更大,受眾更多,測量結果的效度更高。為便于測量,本研究選取本年度票房較高的電影以及年度點擊量較大的網絡劇作為研究對象。在電影部分,本研究以2018年度中國大陸地區票房排名為依據,結合藝恩咨詢、貓眼和時光網三大平臺的數據,剔除掉一部分不具備典型代表性的作品,選取了本年度國產電影票房總成績排名前17的電影作為研究對象。在網絡劇部分,本研究以2018年度的網絡觀看點擊量為依據,結合骨朵網的網絡劇播放量數據,選取了年度點擊量排名前11部的網絡劇(單年播放量35億以上)作為研究對象。具體見表1、表2。

表1 2018年中國票房排名最高的17部國產電影
注:數據截止2018年12月31日

表2 2018年單年點擊量最高的11部網劇
注:數據截止2018年12月31日
3.數據采集與樣本構成
本次調查通過“極數云”調研網絡平臺編制并利用其管理平臺進行數據分發和存儲,采用網絡抽樣調查的方式,于2018年12月15日—12月24日通過互聯網抽樣調查了100000個樣本參與此次調查,其中有18532人進行了答題,剔除無效樣本后,最終獲得了4653份有效樣本,合格率為25.1%。
在4653個樣本中,男性2475人,占53.2%,女性2178人,占46.8%;已婚2544人,占54.7%,未婚2109人,占45.3%。被調查者的年齡階段以26歲—35歲為主,占到42.4%;18歲—25歲的其次,占32.6%;56歲以上的人最少,總共占約1%,年齡分布體現出,當前中國影視作品的主要消費人群仍然以18—35歲的青年人為主。被調查者的學歷分六類,其中以大學本科生為主,占33.8%;大專生其次,占31.7%;高中、中專和職中第三,占23.2%;雙學位、博士、碩士生占2.5%;小學及小學以下人數最少,占0.9%。本次調查針對大陸地區的觀眾,32個省、市、自治區被調查人數較為均衡,樣本量適中,從地域劃分來看,被調查者主要來自于地級市,其次是省會城市市區,來自農村的最少。被調查者中,國營、私營和三資企業的工人為最多數,其次是自由職業者和文秘人員,高校學生排第四,離退休人員最少。
1.17部高票房電影的受喜愛程度排名
調查問卷要求答題者選擇其已經觀看過的電影或網絡劇進行喜愛度打分,最終獲得了4653份有效樣本。為提高數據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度,本研究進一步篩選數據,選擇其中完整觀看過全部17部電影的問卷答題者,共獲得1176份合格樣本,通過將其對17部電影的打分平均值進行排序,得出2018年17部高票房電影的受喜愛程度排名。從打分情況來看,觀眾對電影的打分整體高于3.5分,好于“一般”,其中,《我不是藥神》的觀眾喜愛度排名第一,喜劇類型影片排名較靠前,優勢相對突出。具體排名參見表3。

表3 2018年17部高票房電影的受喜愛程度排名
最高5分,最低1分,中間分為3分
2.11部年度點擊率最高網劇的受喜愛程度排名
在網劇部分,通過對4653份有效樣本數據的進一步篩選,本研究選擇了完整觀看過全部11部網絡劇的問卷答題者,最終獲得1118份合格樣本,通過將其對11部網劇的打分平均值進行排序,得出2018年11部年度點擊率最高網劇的受喜愛程度排名。從打分情況來看,觀眾對網絡劇的喜愛度整體低于對電影的喜愛度,其中,《延禧攻略》的觀眾喜愛度排名第一,具體排名參見表4。

表4 2018年11部年度點擊率最高網劇的受喜愛程度排名
最高5分,最低1分,中間分為3分
通過數據可知,在2018年17部熱門電影和11部高點擊率網劇的受喜愛度排行中,觀眾們對于電影的喜愛程度普遍高于對網絡劇的喜愛度,得分最低的電影作品《無雙》(3.61分)的觀眾打分仍然高于得分最高的網劇《延禧攻略》(3.53分)的觀眾打分。與電影相比,網劇在受眾人數、傳播范圍以及傳播周期方面都更具有優勢,然而其觀眾打分卻普遍偏低,說明網劇的內容仍然無法達到觀眾心中較高的水平,網劇的生產和制作應該以更加優質的內容為主導。
本次調查中,觀眾選擇自己已經觀看過的電影并對其進行喜愛度打分,通過對這些觀眾的年齡、性別、所在區域、職業等方面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出觀眾的人口特征與影視作品喜愛度之間的關系。
從性別上來看,男女觀眾各自喜愛的影視作品涇渭分明:奇幻和愛情題材以及突出女性角色命運的影片更受女性觀眾喜愛,如《后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西游記女兒國》;軍事題材和男性角色為主人公的電影更受男性觀眾喜愛,如《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紅海行動》。在網劇方面,女性角色主導的宮廷古裝劇《延禧攻略》最受女性觀眾歡迎,男性角色主導的現代探險劇《沙海》最受男性觀眾歡迎。
從年齡上來看,26歲—35歲的青年觀眾對電影和網劇的打分都整體較高,66歲以上觀眾打分整體較低,但對電影《紅海行動》(4.5分)卻情有獨鐘,其中觀眾對電影的打分普遍集中在3分—4.5分之間,對網劇打分普遍集中在3分—3.5分之間。一個有趣的現象是,18歲以下的觀眾對電影和網劇的打分差異巨大,其中電影的打分普遍集中在3分—4.5分,而對網劇的打分則僅有1.5分—2分,未成年觀眾對網劇的喜愛度整體偏低,對熱門和現象級網劇普遍呈現出“很不喜歡”和“不喜歡”的態度。
從職業上來看,票房與口碑皆高的《我不是藥神》普遍受到各行各業觀眾歡迎,打分均值介于3.5分—4.5分之間,而2018年年底的票房黑馬、聚焦底層人物生活的《無名之輩》卻并沒有受到農民工或外來民工的喜愛,他們對《無名之輩》打出了3.1489的均分,卻對兒童卡通電影《熊出沒·變形記》打出了最高分3.7583分。
從居住區域的差別來看,城市與鄉鎮等基層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喜好度差異較大,在電影的總體喜好度方面,評分峰值出現在地級市市區,低谷出現在省會城市,其中,地級市觀眾最喜愛聚焦現實問題的《我不是藥神》,縣城、鄉鎮等基層觀眾最喜愛商業喜劇《西虹市首富》。在網劇方面,評分的兩個峰值出現在地級市市區和鄉鎮,兩個低谷出現在縣城和農村地區,地級市的觀眾對網劇的打分整體偏高,縣城和農村的觀眾對網劇的打分整體偏低。其中,省會城市和地級市觀眾對《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兩部“大女主”劇情有獨鐘,農村地區對網劇的喜愛度普遍偏低。
圍繞國家宏觀形勢這一維度,本研究分別從觀眾對經濟前景、政府清廉、政府政策執行力、社會法治、社會民主、社會道德和國防實力這七個指標的看法,來測量國家宏觀形勢樂觀度對影視喜愛程度的影響,題目選項包含五種態度,從“非常樂觀”到“很悲觀”,采取五分制的形式打分。整體而言,觀眾對我國宏觀形勢看法的打分普遍較低,最高均分為3.14分,僅僅好于“一般”,普遍均分落在2.81分—2.98分之間,即觀眾對宏觀形勢的看法大多數介于“有一點悲觀”和“一般”之間,觀眾打分情況見圖3。
為進一步測量國家宏觀形勢的不同指標對觀眾喜好度的影響,本次研究將國家宏觀形勢的七個方面設置為自變量,將17部電影和11部網劇設置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對回歸結果的分析如下。

圖3觀眾對國家宏觀形勢看法的打分(滿分5分)
1.經濟前景樂觀度是電影喜愛度的晴雨表
在國家宏觀形勢的七個方面當中,“經濟前景”對影視作品喜愛度的綜合影響最大,“政府政策執行力”對觀影喜好影響最低,與電影相比,觀眾對網劇的喜愛程度與對國家宏觀前景的看法之間呈現出更強的正相關性。與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呈現正相關的電影作品有《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邪不壓正》等6部,電視劇有《延禧攻略》《如懿傳》《烈火如歌》《獨孤天下》《沙海》《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等11部,也就是說,對經濟前景看法越樂觀的人,對這些影視作品的喜愛度就越高。
2.對國家宏觀形勢前景越樂觀的人,對網劇的評價越高
從電影和網劇的不同觀眾來看,國家宏觀形式的樂觀程度對網劇觀眾喜好度的影響整體大于對電影觀眾喜好度的影響,網劇部分的回歸系數整體偏高,也就是說,對國家宏觀形式整體越樂觀的人,越喜歡看各類網劇。相較電影,網絡劇制作經費較為有限,許多原本應該具有較大視覺沖擊的宏大場面制作不夠精良是人們所詬病的一個重點⑤,但網絡劇的娛樂性較強,明星話題度高,相應的作品內容的人文關懷度較低,社會責任感低,是較為空心化的創作。因此,網絡劇所建構的內容與社會現實較為脫節,所涉及的宏觀政策層面的價值導向作用較低,對國家宏觀形勢前景越樂觀的人,整體對網劇的評價都越高。
3.個別政策方向對部分電影呈負向作用
在國家宏觀形勢的幾個層面中,有一些特殊因素對電影的喜愛度呈現負面影響,例如:對社會法治越樂觀的人,對《西虹市首富》和《無名之輩》的喜愛度越低,這兩部電影都表現了某種意義上底層人的生活,前者當中的暴發戶在天降巨額財產后經歷了錢多到花不完的荒誕人生,后者當中籍籍無名的勞動者們為脫離貧困而苦苦掙扎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然而數據卻表明,對社會法治越悲觀者越喜歡這兩部作品,側面說明資源分配、人權保障等影片所反映的社會法治層面的問題,戳中了影片受眾的痛點。另外,對社會民主越樂觀的人,對《無名之輩》《我不是藥神》的喜愛度越低;對社會道德越樂觀的人,對《紅海行動》的喜愛度越低,都從側面反映了電影劇情與觀眾認知之間的落差。
圍繞社會現象這一維度,本研究選擇了32個話題度和關注度較高的社會現象,測量觀眾對這些社會現象的看法,態度從“非常關注”到“不關注”,采取五分制的形式打分。對32個社會現象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旋轉,優化調整后,總共得出4個共同因子,即社會層面的4個指標。本研究將這4個指標分別命名為:弱勢群體問題、生活環境問題、科技與金融問題和政策問題。具體見表5。

表5 32個社會現象的因子分析結果
整體來看,關注度排在前五位的社會現象是:食品安全、互聯網、環境污染、物價、醫療,整體得分均值都在3.4分以上,屬于觀眾較為關注的社會話題,關注度排在后三位的社會現象是:稅收、拆遷、同性戀,得分均值都在1.3以下。數據顯示,社會問題關注度對影視劇的喜好度的影響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越關注弱勢群體問題,越不喜歡《紅海行動》
在電影方面,對弱勢群體問題的關注程度與15部電影呈現出相關性,其中,對弱勢群體越關注的人,對包括《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后來的我們》在內的14部電影的喜愛程度越高,而對《紅海行動》的喜愛程度則越低。在網絡劇方面,弱勢群體問題的關注度僅與《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的喜愛度有關,對弱勢群體問題的關注程度越高的人,對網絡劇《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的喜愛度越高。整體來看,網絡劇在表現題材和表達主題方面較少涉及人文關懷,對弱勢群體問題關注度高的人對網絡劇相對不感興趣,而《紅海行動》在17部電影中是唯一一部與弱勢群體關注度呈負相關的電影,體現出觀眾在主流話題與邊緣群體上的不同傾向。
2.生活環境的關注度對所有影視劇的喜愛度都呈正面影響
在電影方面,對生活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高的人,對《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捉妖記2》等全部17部電影的喜愛程度越高。在網絡劇方面,對生活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高的人,對網絡劇《延禧攻略》《如懿傳》《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飛虎之潛行極戰》等全部11部網絡劇的喜愛程度越高。可以發現觀眾關注生活環境問題的意愿與對本次調查的17部院線電影、11部網絡劇的喜愛程度都呈現出顯著的正向作用,即越關注生活環境的人會相對更喜歡看院線電影和網絡劇。生活環境問題屬于普遍性的問題,多數電影和網絡劇在創作表達中也會關注到生活環境,所以生活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會對電影和網絡劇的喜愛度呈現普遍的影響。
3.政策的關注度對少數影視劇呈正面影響
在電影方面,對政策問題的關注程度越高的人,對電影《無問西東》《李茶的姑媽》的喜愛程度越高。在網絡劇方面,對政策問題的關注程度越高的人,對網絡劇《如懿傳》《烈火如歌》《沙海》《天坑鷹獵》的喜愛程度越高。其中,對“就業問題”這一指標關注程度越高的人,對網絡劇《延禧攻略》《如懿傳》《獨孤天下》《雙世寵妃2》的喜愛程度越高。四部網絡劇都是古裝題材,都關注女性人物的成長成才歷程,是“大女主”潮流下走紅的產物。就業問題的關注度與網絡劇的喜愛程度呈向顯著的正向作用,越關注就業問題的人對網絡劇的喜愛程度越高,尤其偏愛古裝、大女主題材的網絡劇。
圍繞個人活動這一維度,本研究設置了20項與個人活動相關的指標,測量觀眾在空閑時間參與這些活動的意愿程度,參與程度從“每天”到“沒有”,采取五分制的形式打分。對20項個人活動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旋轉,優化調整后,總共得出5個共同因子,即個人層面的5個指標。本研究將這5個共同指標分別命名為:交往活動、文化藝術活動、網絡消費活動、休閑活動和游戲動漫活動。具體見表6。

表6 20項個人活動的因子分析結果
整體來看,參與度排在前五位的活動是:關注美食、刷短視頻APP、網購、追網劇、打游戲,整體得分均值都在3分以上,屬于觀眾參與意愿較高的休閑活動。參與度排在后三位的個人活動是:打麻將打牌、跳廣場舞、參加宗教信仰活動。
1.交往活動參與度對大部分影視劇的喜愛度呈負面影響
越熱衷于參與交往活動的人,對《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戲》等15部電影和《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全部11部網絡劇的喜愛程度越低。其中,“參與宗教信仰”是文化藝術活動維度下的指標之一,從參與宗教信仰活動的意愿高低看觀眾對影視劇的偏好,可以發現:宗教信仰活動參與度與全部17部電影以及全部11部網絡劇的喜愛度呈現出顯著的負向關系,即越熱衷于參與宗教信仰活動的人會越不喜歡看院線電影和網絡劇。相反,對追星活動參與意愿高的人,對熱度和討論度高、有明星參與的影片喜愛度越高,例如:越愛追星的人,對《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戲》《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我不是藥神》《無雙》《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媽》《邪不壓正》《熊出沒·變形記》的喜愛程度越高。由此可見,交往活動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有一定關系,“追星”這一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互聯網資源的分享與互動,因而它與影視喜愛度體現出正相關性,相反,跳廣場舞、打牌、養寵物等活動不需要通過互聯網交際才能進行,因而其與影視喜愛度大都呈現為負相關。
2.文化藝術活動參與度對大部分影視劇的喜愛度呈正面影響
整體而言,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意愿度對本次調查的多數電影及網絡劇的喜愛程度呈現出顯著的正向作用,即越熱衷于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人會越喜歡看院線電影和網絡劇。其中,對學習傳統文化參與意愿高的人,對《烈火如歌》《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萌妻食神》等古裝題材玄幻類型的網絡劇喜愛度越高,三部網絡劇都是古裝題材玄幻類型的作品,可見對傳統文化熱衷的人會對古裝類型的網絡劇更喜愛。越愛跳廣場舞的人,對《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的喜愛程度越低;越愛聊星座、聊命理的人,對《烈火如歌》《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天坑鷹獵》《鎮魂》的喜愛程度越高。這四部網絡劇都是玄幻靈異題材作品,可見對星座、命理活動熱衷的人對玄幻、靈異類型網絡劇的喜愛程度更高。
3.網絡消費參與度對全部影視劇的喜愛度呈正面影響
參與網絡消費活動的意愿度同樣對本次調查的全部電影及網絡劇的喜愛程度呈現出顯著的正向作用,即越熱衷于參與網絡消費活動的人會越喜歡看電影和網絡劇。在下設指標內,越關注美食、喜歡刷短視頻APP的人相對更喜愛網絡劇。從空閑時間刷短視頻APP的程度高低看觀眾對電影的偏好,可以發現越愛刷短視頻APP的人,對《李茶的姑媽》《西虹市首富》《后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的喜愛程度越高。其中,《李茶的姑媽》《西虹市首富》是喜劇類型影片,《后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是愛情類型影片,越愛刷短視頻APP的人,對喜劇、愛情類型的電影相對更喜愛。網購、短視頻APP等都是年輕人熱衷參與的活動,年輕群體也是電影、網劇的主要消費人群,因此,涉及網絡的消費活動都與影視劇作品呈現正面相關的影響。
4.游戲動漫參與度僅對部分電影的喜愛度有影響
在電影方面,越熱衷于參與游戲動漫活動的人,對電影《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藥神》《一出好戲》《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熊出沒·變形記》的喜愛程度越高,而對網絡劇的喜愛度沒有影響。其中,《唐人街探案2》《一出好戲》《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這四部電影都屬于架空題材影片,故事的敘事風格較為游戲化,層層闖關、不斷揭秘的情節設置,也符合游戲動漫愛好者的日常體驗,因此吸引了熱衷于游戲動漫活動的觀眾。
新時代以來,中國的影視行業正在經歷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任何一種藝術作品都不僅僅是市場需求、創作者意圖和商業考量的體現,更包含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或一個群體對社會的理解和對現實的折射。本研究基于賴利夫婦社會系統模式的結構框架,從社會學和傳播學的角度出發,將中國影視觀眾視為“較大的社會結構”之下信息的傳播者接收者,并從觀眾與不同維度的社會要素之間的關系出發,建立研究模型和發展測量指標。影視不僅僅是娛樂,更是蘊含著社會公眾生活形式的思想體現,萬千觀眾是理解藝術的核心,藝術也通過觀眾塑造了社會,因此,觀眾的人口統計學資料、社會網絡和個人氣質等,都包含在他們對影視劇文本的閱讀過程中,并影響他們對作品的價值觀判斷。本研究通過對觀眾影視作品喜愛度與社會系統不同要素之間關系的量化分析,結合社會系統模式的理論模型,可以得出2018年中國熱門影視的受喜愛程度影響因素和其在社會系統中的傳播狀態。
第一,從整體排名的情況來看,《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位列2018最受觀眾喜愛電影排行前三,《延禧攻略》《雙世寵妃2》《如懿傳》位列最受喜愛網絡劇排行前三。從觀眾地域劃分來看,“地級市市區”打分呈現為一個凸點,“省會城市”打分呈現為一個“洼地”,其中,《我不是藥神》在地級以上城市最受歡迎,《西虹市首富》在縣城、鄉、鎮等基層觀眾當中最受喜愛。從三大測量維度出發來看,在宏觀層面,2018年影響電影喜愛度的國家宏觀形勢關鍵詞是“經濟前景”,對國家宏觀形式整體越樂觀的人,越喜歡看各類電影和網劇,對影視作品的整體的評價都越高;在中觀層面,2018年正向影響影視劇喜愛度的年度社會問題關鍵詞是“食品安全、互聯網、環境污染、養老”,負向影響影視劇喜愛度的年度社會問題關鍵詞是“同性戀”;在微觀層面,2018年正向影響影視劇喜愛度的年度個人活動關鍵詞是“關注美食、刷短視頻App、參加體育運動、追星”,負向影響影視劇喜愛度的年度個人活動關鍵詞是“參加宗教信仰活動”。
第二,內容日益成為衡量影視劇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標尺。從排名情況來看,《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幾部影片的受喜愛度最高,題材分別為現實主義醫療題材、偵探喜劇和荒誕喜劇,無論從演員表演還是場景制作來看,這幾部影片都體現出了相當優良的水平。但更為重要的是,影片的創作者牢牢抓住了“講好故事”這一核心要素,充分運用各種類型元素,以合理的劇情安排對人物角色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從而使觀眾形成較高的代入感,更好地體驗人物形象所承載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深刻含義。相較而言,《無名之輩》在投資、宣傳、流量明星等方面都無甚賣點,卻因為情節設計合理、人物表演真摯而在地級以上城市觀眾中最受歡迎,并最終取得近8億的總票房,這不僅是某種底層或邊緣敘事的共鳴力覺醒的成功,商業模式與低成本文藝片在票房與口碑上的雙雙勝出,也標志著當前中國電影市場在影視作品內容方面的進步。
第三,經濟形勢良好走向決定影視行業良性發展。從本次調研的數據結果來看,在國家宏觀形勢的七個方面當中,“經濟前景”這一項指標是對觀影喜好度影響最大的政策因素,在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和影視作品喜好度的相關分析中,共有17部影視作品的喜愛度與經濟形勢的樂觀程度呈現正相關關系,其中電影作品6部,電視劇作品11部。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文化產業體制的不斷改革深入,我國電影和電視劇發展日益朝著市場化、商業化、產業化快速發展,新時期以來,越來越多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在創造票房紀錄和經濟受益的同時,也在助推當代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電影和電視劇不僅是樹立民族認同感、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產品,更是帶動圖書出版、文化旅游、餐飲消費、休閑娛樂衍生品的重要消費性產業。結合本次調研個人活動對影視劇喜愛度的影響來看,與消費支出相關的幾個指標皆與影視作品的喜愛度呈現正相關,例如,越喜歡“網購、追網劇、關注美食、刷短視頻App、逛街”的人,對電影和電視劇的喜愛度都越高,這充分說明了文化消費支出與經濟發展之間能夠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應更好發揮影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第四,理性看待作品話題與流量熱度。影視作品內容的話題度和明星攜帶的流量熱度,往往是作品市場定位和宣發環節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時下各種熱搜、榜單的重要評定指標,然而,本次調研的結果顯示,話題或流量并不直接與影視作品的受喜愛度有關。例如,對《我不是藥神》進行控制人口變量后的回歸分析,發現該片受眾群的人口畫像為高學歷的年輕男性觀眾,因此可以發現,真正決定《我不是藥神》喜愛度的影響因素是人口變量,即學歷、性別和年齡,而不是醫療話題本身的熱度。在社會現象關注度這一維度,對弱勢群體問題關注度越高的人,對《紅海行動》的喜愛程度越低,說明越關注家庭暴力、留守兒童、農民工、校園欺凌、女性權益等屬于“弱勢群體”指標的人,越不喜歡看訴諸暴力和勇武的《紅海行動》。
影視作品在社會系統之中進行傳播,其喜愛度和認可度與億萬觀眾的年齡、地域和職業等社會屬性息息相關,中國影視的內容創作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不同觀眾對社會的認知,體現出觀眾對社會問題、國家政策等方面議題的不同態度和期許。希望本文能夠為中國電影與社會關系的研究提供思路,為影視用戶觀影興趣模式的探索和建設起到有益借鑒。
(本文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和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項目“2018中國熱門影視社會觀察報告”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 參見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http://www.1905.com/html5/2018moviereport/.
② 許瑩:《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對2018中國電影的分析與回顧》,《文藝報》,2019年1月9日,第4版。
③④ 張智華:《變化與發展中的中國網絡劇》,《藝術評論》,2018年第10期。
⑤ 路金輝:《“故鄉三部曲”傳播特性解讀——以賴利夫婦社會系統模式為切入點》,《當代電影》,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