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鄺家明
現行語文統編教材導向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習慣,同時各基層學校也積極響應,大力推行整本書閱讀活動。在此,將探討如何通過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這一親和的閱讀關系營造整本書閱讀氛圍的有效策略,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一、整本書閱讀共同體的核心概念
“閱讀共同體”是基于“共同體”和“學習共同體”引申而來的,它是一個由讀者及其助讀者(包括教師、家長、同伴、閱讀工具等)共同構成的團體,彼此之間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分享、溝通、交流,共同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從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一種親和、有吸引力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與閱讀關系。
整本書閱讀共同體基于閱讀共同體共讀同一本書而提出,是指閱讀某本書的所有參與者,在共同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相互砥礪、相互幫助,從而建立一種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的親密關系。這種親密的閱讀關系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身份,與其他共讀成員形成共識,確定讀“整本書”這一共同的關注點,并圍繞這一主題一起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在閱讀共享中相互學習、相互成就。
二、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的研究思路
筆者以建構主義理論、學習共同體理論和分級閱讀教學理論為依據,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案例研究、行動研究和經驗總結的研究方法,依從“甄選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書目—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研討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分級目標和策略—實踐整本書閱讀指導課例”的研究思路,對小學六個年級整本書閱讀共同體的構建進行了實踐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在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時,將小學六年看作一個有序的整體,把每一個年級看作一個階段,按學生的學齡特點及心智發展規律,構建不同類型的整本書閱讀共同體,同時對整本書閱讀的分級目標和閱讀策略有所側重,酌情安排,逐年進行實踐延伸。
三、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體系
筆者在小學六個年級逐步構建了整本書閱讀共同體體系,如圖1所示。
1.有聲閱讀共同體
有聲閱讀共同體是指讓音頻工具(有聲書)成為一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助讀者,與之構建成“有聲閱讀共同體”。讓學生一邊聽故事音頻一邊閱讀整本書,并用手指跟著播放速度指認,既掃清了學生在聽讀時的生字障礙,又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升了閱讀的有效性。
為防止“有聲書”變成“懶人聽書”,在第二本共讀書目時,教師應教給學生錄制“有聲書”的方法。先將共讀書目的所有章節按班級人數進行分配,讓每個學生在“領”到朗讀任務后,通過喜馬拉雅APP平臺上“我的作品”這一路徑,自己錄制“有聲書”。如此,這本書的內容音頻就變成了班級學生共同完成的“巨作”。為了達到“聲”臨其境的目的,做到在朗讀時不添字、漏字和不斷句、破句,學生必須反復朗讀某個章節,最終在有聲的朗讀中培養了語感,增加了識字量。
2.碼書閱讀共同體
大部分家長認為繪本是最貴的圖畫書,所以沒有為孩子購置很多繪本,導致教師在為學生推薦繪本閱讀時,往往會遇到繪本閱讀書源少的問題。為此,每當班級增添了一本繪本書后,筆者都會將其生成一個“二維碼”,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了書源不足的問題。碼書閱讀共同體是將一本本繪本故事書生成一個個二維碼,讓繪本故事書的“二維碼”和二年級學生構建成“碼書閱讀共同體”,學生只需用平板電腦或手機掃碼后即可進行閱讀。碼書閱讀可使學生進一步發現繪本的魅力,進而形成強大的內驅力,促使他們捧起紙質繪本進行重讀、追讀、尋讀、摘讀。為尊重知識產權,教師或家長制作的二維碼僅供班級內部閱讀使用,不予公開。
3.相約周五閱讀共同體
相約周五閱讀共同體是將教師、學生、家長三個讀書群體組織在周五晚上同一時間的班級閱讀微信群里,鼓勵大家對同一本書進行共讀分享。學期初,先由教師組建一個“相約周五”整本書閱讀微信群,再設計好“整本書閱讀開講”主持人值班表,最后按照計劃展開實施。主持人可以是教師、家長,也可以是學生,將在微信群里用視頻或音頻的形式為大家分享閱讀書目。在這一過程中,主持人首先用15分鐘的時間進行章節介紹和個人的閱讀分享,然后拋出該章節值得商討、思辨的問題,引導群內所有的共讀者以發送語音的方式展開熱烈的交流,最后組織共讀者就故事發展、主人公的命運、情節、懸念等進行下一章節的預測。整個活動于每周五晚上20:30開始,歷時30分鐘。
4.導圖閱讀共同體
導圖閱讀共同體基于思維導圖發展而來,指將整本書的目錄變成一張可視化的“目錄導讀圖”。整本書閱讀啟動時,教師先指導學生運用提問的閱讀策略畫好目錄導讀圖的一級分支,再讓學生圍繞目錄中各章節的題目提出問題,其問題可以指向人物、情節起因等。這些被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成為學生閱讀的“引路者”,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在導讀圖一級分支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提問和閱讀對導讀圖進行了二級分支的勾畫,接著再追問、閱讀,不斷豐富三級、四級分支,最終順利完成了這本書的導讀圖。
導圖閱讀是為了以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導讀圖也是學生在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的路線圖。讓導讀圖和四年級學生一起構建成導圖閱讀共同體,實現了閱讀思維過程的可視化。通過分享導讀圖,共讀者相互啟發、產生共鳴,實現有效閱讀。
5.共享閱讀圈
共享閱讀圈是受“星耀閱讀”APP搭建共讀平臺的啟發而產生,意在讓“互聯網+”和五年級學生一起構建成整本書閱讀共同體。共享閱讀圈搭建了共讀社區,實現了整本書共讀的智能分享和以評價促發展,提高了整本書閱讀的效率。
6.讀寫閱讀共同體
統編教材對六年級學生提出了“有目的地閱讀”的策略和要求。筆者希望通過構建讀寫閱讀共同體,使“有目的地閱讀”策略真正落地,提高學生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的自我監控能力;同時,使學生走進整本書閱讀時是讀者,從整本書走出去時是作者。讀寫閱讀共同體的構建方法如下。
一是互換讀本,豐富閱讀留痕。首先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相應要求進行閱讀批注,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互換讀本,思辨共讀者的閱讀批注,并在前者閱讀批注的基礎上繼續豐富閱讀留痕,從而實現無聲地交流,共享閱讀心得,碰撞閱讀思考。
二是整本書閱讀漂流記。以整本書閱讀漂流記為任務驅動,將傳統的每人寫讀書筆記改為按閱讀進度、按學號輪流進行,其內容可聚焦在某個章節。漂流共享使學生不敷衍、不應付,實現了課外閱讀減負提質。整本書閱讀漂流記也促使學生有目的地閱讀整本書,并在整本書的空白點、補白點、轉折點、續寫點、思考點和爭議點進行創作延伸。
四、 根據體系,確立相應目標和策略
根據以上構建的閱讀共同體體系以及不同年級學生的發展特點,可確定相應的閱讀目標和閱讀策略(見圖2),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整本書閱讀共同體有利于學生在親和的閱讀關系中找到“自我”“真我”,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師生共同沉浸在一本書的共讀中,通過閱讀、闡釋和交流碰撞,編織共同的語言密碼和精神密碼,不僅實現了共讀共成長,還拉近了師生、同伴、親子之間的距離,使大家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與愿景,為學生良好閱讀品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是推進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關鍵支撐,是與高尚的人進行對話的有效途徑。未來可以通過構建整本書閱讀共同體,為學生整本書閱讀撐開全面、高效的大傘。
(責任編輯 ?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