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寧寧
金秋時節,天高云淡。記者一行驅車來到江西省德安縣的磨溪鄉采訪一位農村致富帶頭人、種梨能手。梨是我國的傳統佳果,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有保健效果?!侗静萁浭琛分杏涊d,梨可以治療“肺寒咳嗽、脾家泄瀉、腹痛冷積、寒痰痰飲”。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梨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江西省德安縣,有一位種梨能手看到了這個市場,他引進了梨優良品種,通過科學的種植管理收獲了個大味美的水梨。他就是我們本期的采訪對象——磨溪九江水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余補來??糠N植水梨發家致富的余補來沒有忘記周邊鄉親,現正帶領大家一起做大做強水梨產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記者:磨溪鄉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也有發展果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您擔任理事長的磨溪九江水梨專業合作社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
余補來:磨溪九江水梨專業合作社組建于2009年,注冊資金1萬元,之后再次擴資至114萬元,現有入社種植戶104戶,種植水梨面積2100畝,年產量30萬公斤。在2009年年初,由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推廣,水梨種植規模在磨溪鄉迅速擴大,但由于沒有及時打開銷路,種植戶遇到了“賣難”問題,沒有實現預期的經濟收益,打擊了種植戶發展水梨種植的信心和積極性,造成水梨種植規模在磨溪鄉一度萎縮。為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植水梨的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在老種植戶的帶領下,我們一起組建了磨溪九江水梨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與福建、廣東等地開展合作,很快打破了銷售困局,形成了“農戶+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陸續有種植戶退出,也陸續有新的種植戶加入。在種植戶的支持下,我于2016年開始擔任合作社理事長。近幾年,通過政府引導,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形成了水梨種前、種中、種后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組織。
記者:據我了解,您在磨溪鄉并不是最早從事水梨種植的人,現在卻是磨溪鄉種植水梨最有影響的人,您是怎樣做到的?
余補來:我所在的村是移民村。1969年,為支持水電站建設,我的父母從千島湖移民到磨溪鄉,我1972年在這里出生。自父輩搬到這里以來,就靠農業為生,延續了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長大后,我由于身體原因初中就輟學回家務農。我身體不好但是腦子靈活,在家務農,我沒有走父輩種植水稻這些大田作物的道路,我期望走出一條不同的致富路。2002年,我看準時機發展生豬養殖,雖賺到了一些錢,但是市場的行情變化太快,又遇上2007年的豬高熱病大規模暴發,讓我養殖的30頭母豬全都病死。我意識到自己沒有成熟的養殖技術和精準的市場眼光,不能繼續從事生豬養殖。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親戚外出打工把退耕還林的幾畝梨園托付給我管理,第二年梨子豐收,很多人上門爭相收購,讓我嘗到了水梨種植的甜頭,從此我開始利用自家承包地發展水梨種植。我從2009年開始種植水梨之后,一方面跟隨村里有經驗的老種植戶學習種植技術,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水梨市場。隨著了解的深入,我對梨子市場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水梨產業越來越有信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周邊的年輕農民兄弟都不愿意再從事農業生產,陸續外出務工,我就把他們的承包地流轉過來種植水梨,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我們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合作社的春風,成立了磨溪九江水梨專業合作社。
記者:合作社種植的水梨都有哪些品種?這些品種有哪些優點?豐產后的水梨主要通過什么渠道銷售?
余補來:磨溪鄉村民一直有種梨的習慣,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品種生產的水梨不能滿足水果市場的需求。我經過考察,決定引進深受市場歡迎的優良水梨品種。目前,合作社種植的水梨品種主要有翠冠梨、清香梨、黃花梨、水晶梨、黃金梨等優良品種。翠冠梨是市場上廣受歡迎的優良梨品種,它因成熟期早、品質優良、果肉細嫩、豐產性好、抗逆性強被種植戶喜愛,是我們合作社種植規模最大的品種;清香梨主要作為授粉樹間種于梨園中間;黃花梨味甜、汁多、肉質細脆,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這個品種的種植在我們這里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黃金梨和水晶梨是我們近兩年引進的優良梨品種,現在還沒進入盛果期。
由于多年來我們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每年到了水梨收獲季節,都會有批發市場的客戶上門收購。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的水梨也通過電商賣到了全國各地。另外,我們也在開發入園采摘項目,在梨子收獲的季節,舉辦一系列活動吸引城市游客到我們磨溪品嘗味美的水梨。
記者:在提升水梨品質方面,你們做了哪些工作?現在水梨的種植效益如何?
余補來:加入合作社的種植戶采取“五統一”的管理方法統一管理,即統一購買種苗、統一管理、統一購買化肥、統一購買農藥、統一銷售。通過這些措施,我們保證了水梨的優良品質。我們在管理的關鍵技術上也有要求,主要抓了“定果”“疏果”“套袋”三個環節的管理。這里著重說一下人工套袋技術,就是給梨子套上兩層袋,像是兩層保護膜,為水梨的發育保駕護航。第一層是黃色蠟紙袋,可以防雨防蚊蟲;第二層是黑色套帶,可以隔絕陽光,讓水梨充分吸收來自枝丫的營養。種植水梨的經濟效益遠遠高于種植大田作物。以2019年為例,每畝收益在3000~5000元,經驗豐富、管理水平高的種植戶每畝收益可達7000元以上。
記者:現在,合作社成員多了,水梨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在發展過程中您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余補來:在帶領村民發展水梨種植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和郵政系統在2017年達成合作,通過e郵購平臺銷售我們的水梨,當年通過該平臺水梨銷量就達到2.5萬公斤。水梨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各地后,合作社中的很多種植戶在銷售時以次充好,導致第二年電商訂單量大幅下滑,種植效益降低。我看到問題后,聯合種植戶多次開會,用事實教育大家誠信經營,慢慢贏回了消費者的信任。2019年,合作社僅通過郵政系統的e郵購和信用社的益農信息社等電商平臺,就銷售了水梨總產量的20%。
記者:水梨產業在磨溪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歷了挫折的同時,也有了很大的收獲。請說說您的感受。
余補來:萬事開頭難,創業是辛苦的。從零散種植到專業培植,從散戶到種植大戶,從個人到專業合作社,從剛開始什么都不懂到后來農戶眼里的“水梨專家”,這都得益于一步一步的總結經驗。從梨樹開花到結果再到銷售,我慢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從冬天開始修剪枝丫、施肥準備等工作到翌年三四月份的“定果”“疏果”等環節,再到測試糖分、采果、包裝、銷售,都慢慢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為了能種出高品質的水梨,我曾多次參加相關培訓,同時對合作社的種植戶進行培訓。2013年,我在江西生物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江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舉辦的農民合作社培訓;2014年,我通過培訓取得農產品經紀人資格證書。當自己學有所獲后,我馬上組織合作社的社員進行培訓,培訓次數多不勝數。通過一次次的培訓,合作社從原來的300畝水梨園也擴大到了2100畝。當然,我更希望通過今后的不斷探索學習,能夠將磨溪鄉水梨產業做得更好,把我們注冊的“蜜云天”做成水梨產業的知名品牌。
記者:您給合作社生產的水梨注冊了商標,水梨也在市場上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請問您對合作社的未來發展有哪些想法?
余補來:我們磨溪鄉水梨產業和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德安縣扶貧辦連續兩年在磨溪鄉的水梨收獲季節舉辦了“扶貧節”,帶動了水梨的銷售。2019年,德安縣更是撥付了20多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我們合作社建設了一座5萬噸的冷庫,剛剛落成的冷庫2020年就可投入使用,這可以延長我們梨子的儲存期,達到錯峰上市、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另外,我們還得到村里的支持,流轉了300畝山地進一步擴大水梨種植規模;我們也計劃通過入園采摘的方式,廣聚周邊的客源,打出品牌,進一步拓寬我們的銷售渠道。希望通過我們長期的努力,不斷改進種植技術、改善包裝,將磨溪水梨做成知名品牌。
后記:本次采訪的時間雖然是在金秋,卻不是水梨收獲的季節,我們沒有看到水梨的豐收場景。但采訪結束后,記者感慨頗多,余補來是一位普通的農民,采訪過程中他多次告訴記者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算不得成功人物。但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閃光點。他致富后不忘眾鄉鄰,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不斷努力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盛支撐鄉村振興,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祝愿磨溪鄉的水梨產業之路越走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