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本文作者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注重學法指導,培養主動學習能力;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引導,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激勵評價,引導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數學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突出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探索,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作為教師,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徹底轉變教育觀念,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我們在運用傳統教學方法時,教師總是以“教材”為中心,學生不能超越教材,結果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都很差。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是數學教學中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睂W生作為發展的個體,無論是認識的發展,還是知識的獲取,情感、態度,個性的培養,都需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自主的實踐中實現。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發展他們的獨立學、思、用的能力。
1)要學會聽課。教師要指導學生邊聽,邊想,邊記。聽的精力要集中,要會聽,聽懂;學會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記,抓住重點聽,抓住關鍵記。
2)要學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凡是學生自己看,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應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使學生觀察,比較,作出判斷。
3)要學會動腦。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動腦筋想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本質,以及勇于創新的意識。
4)要學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就,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教學十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況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注意力、感知記憶、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這就是說學生自主學習必須有一個寬松的環境,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建立一個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著力營造一種祥和、民主、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感,并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將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
在展開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更應當注意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要把自己變成“探究顧問”,將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探究型、發現型的主動學習方面引導。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由于學生只學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對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感覺無從下手,給學生的探索帶來了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根據書中所給的主題圖,你有什么發現?”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通過用“提出假設——動手實驗——推導——概括”的步驟開展探究活動,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下,學生最終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樣,整個學習過程便成了學生的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學生的探索與合作,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使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師和同學贊揚的心理愿望。教師以欣賞的態度來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鞭策和鼓舞,要想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必須設計好探索數學知識的臺階,使不現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拾級而上。比如,我在教學六年級分數乘法應用題時,就安排了這樣一個提出問題并解答的練習:“小明有20本筆記本,小寧的英文本的數量是他的四分之三,?”問題的提法有好多種,即使是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提出“小寧的英文本有多少本?”這樣的問題。因此,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我有意對這些學生提出表揚,增強了這部分學生的自信,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后,我再適時提出,還可以提出其它的問題嗎?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積極自主探究,課堂氣氛活躍異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探究式學習不僅強調學生探究,而且突出強調“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遍_發探究式學習,不僅是為了適應當前課程改革中產生的研究性課程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利用探究式學習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決非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教師應當以實際行動落實自己的探究理念,使教育煥發生機。
(作者單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