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劉繼業



[摘要]數學學習,應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認知視角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深度學習,自我領悟。在“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中,以問題引領,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思考,從而達到自主建構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探究;自主建構;思維;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2—0069—02
“解決問題的策略”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且抽象于生活。要使課堂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認知視角出發。筆者采用“自主學習”的開放式方法,進行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頗有感觸。
【教學片段】
師(P28頁例2):全班42人去公園劃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滿。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師:你準備選擇什么策略解決這個問題?
生1:我用畫圖的方法。畫圖就可以很容易解決問題。我可以先假設10只都是大船,于是先畫10只大船。
課件出示:
師:每只大船坐5人,那么10只大船就可以坐多少人?
生1: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生2:還可以假設10只都是小船——
師:如果都是小船的話,你打算怎么分析?
生2:如果假設10只都是小船,一共可以坐30-A-,然后再……
生3:除了畫圖的方法,還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解決。
師:那怎樣列表呢?請把你列的表格展示給同學們看看。
(用實物投影展示該生的列表后,教師也將自己的列成的表格用課件演示)
師:假設5只是大船,5只是小船,就有
師:還少2人,也就是這2人還沒有上船,那要讓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數量應該怎么調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生4: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調整為大船,一只小船調整為一只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只),所以調整為小船4只,大船6只。
課件演示:
師:老師擔心結果不正確,怎么辦?
生5:檢驗。
師:檢驗什么?
生5:人數和船的總只數。
師:我們一起來檢驗。
6×5+4×3=42(人),
6+4=10(只)。
師:最后把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生(齊):租用的大船有6只,小船有4只。
【評析】
1.問題引領,自主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有思才能去學。筆者在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首先提出問題,以問題引領,讓學生討論、回顧已學過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怎樣租用10只船正好坐滿,這10只船可能有哪些情況,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的解決”和“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兩個核心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與交流,并進行自主探究,逐步找到解決該問題的策略。
2.展示過程,呈現思維
學生的學習必須真正經歷過程,只有經歷過程的學習,才能再認識、再深化、再提高,唯有如此,才是真學習;在真學的過程中將思維呈現出來,才能使看不見的思維“可視”,讓看不見的思考看得見。筆者讓學生自主探究后展示思考過程,這樣就一一呈現了不同的思維:或是假設全是大船,或是假設全是小船,或是一部分是大船、一部分是小船……無論是用直觀圖形畫出“思維”,用列表列出“思維”,都能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把大船換成小船、小船換成大船,以及由此“改換”帶來人數變化的理由,進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上述教學通過畫圖、列表等輔助手段,由此及彼,將已學過的策略用于探究新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這也是數學教學的重點所在,是數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啟迪】
上述教學基于學生的視角,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為起點,有效喚醒學生策略意識,將學生已有的、潛在的或無意識的“假設”知識再次顯現,并用于探究新的知識,建構解決問題的一類“策略”,使解決問題策略的“知識”類化。同時,也將繁雜的問題進行“歸類同化”,并用畫圖、列表的直觀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可視。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與思維密切相關,欲知思維是否有條理,通過語言就能加以判斷。在學生討論交流后,筆者首先是讓學生充分說出分析和理解的過程;其次是用畫圖、列表的假設方法,促進深度理解,以圖形、表格直觀呈現思維過程,在此直觀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抽象,用語言再次敘述;第三是列式計算,將畫圖、列表的分析過程“翻譯”為算式,以算式呈現思維,而思維決定行為,有了清晰的思維,必定會列出清晰的算式。三次思維的呈現,是三次思維的升華,從而達到鍛煉思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之目的。
知識的建構,絕不可依賴他人的“饋贈”,教師的引導、啟發、講述、教授等,只是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去引入、理解和解說知識,這是表面的,也是零散的;知識的建構,必須由學生自己內化,自主建構,自成體系,如此才能是牢固的,才是屬于學生自己的。上述教學片段中的知識建構,是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和重溫已有的知識經驗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三次再建而成,每次的再建都凸顯了學生的自主性,每次的再建都是一次自主建構的升華。
【改進】
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奮進。在進行列表方法時,應由學生自主假設,而不應由筆者直接給予“假設是5只是大船,5只小船”的提示,如果由學生任意假設,可以假設是3只大船、7只小船,通過填表和42人比較,再進行調整得出結果,也是可以的;甚至還可以假設是2只大船、8只小船,從而在眾多的假設中,摸索到最佳的假設方案。由于筆者直接給出了最佳的假設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妨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責編 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