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是實施課程教學的重要方面。教材建設的質量直接影響課程建設的成效,也直接影響專業建設的成效。為此,筆者就高職院校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實施重點、質量評價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
開展高職院校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下人才培養工作的發展需求。教材是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教學的重要載體,是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工具。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方面的研究,對于深化課程內容體系改革,推動專業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教材是知識與思想傳承的載體,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是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和教育目標實現的堅強保障。任何學校的教材建設與管理均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此,高職院校必須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新時代教材建設質量,切實體現課程思政要求,滿足人才培養創新發展需要。高職院校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應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要充分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堅持校企合作的教材開發機制,鼓勵老師積極參與省部級優秀教材和國家級規劃教材的編寫;重點建立理論與實操結合的職業技能知識體系,使理 論知識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按照文件要求對教材進行規范的選擇,堅持選優選新,切實向學生傳達最新最優的專業知識;教材建設要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標準制定結合起來,根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要求,選用與培養方案對照的優秀教學參考書;教材編寫必須基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服務專業技能學習,服務職業能力提升。在教材編寫的系統性、完整性上,要彰顯每門課的亮點特點。每章前都有學習目標,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要求十分明確;每章后都有案例分析與思考題,使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突出了教材的實用性。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需要統籌規劃、周密部署、完善團隊、認真組織、精心實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高標準、高質量地取得預期成效。
2.1 重視教材建設指導
高職院校應成立和健全教材建設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咨詢指導作用,促進教材建設科學化、規范化、多樣化,打造精品教材,提高建設效益。教材建設委員會是在校長領導下,對全校教材工作進行研究、規劃、組織的審議機構。主要在教材建設項目的統籌規劃、教材的選用、教材的立項、優秀教材的評選和推薦、以及對校本教材的開發與使用等工作進行全面指導。教材建設委員會應在審定教材建設規劃、指導各教學單位進行自編教材工作中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推進我校教材建設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通過教材建設委員會有效指導教材建設工作,及時學習、宣傳政府教育主管關于教材管理、建設、征訂、使用和評價的最新精神,提高我校教材選取的專業化、規范化。組織實施各類教材評優,對教材建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決策意見。組織開發教材管理信息系統,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教材管理、建設、征訂、使用和評價工作。著力解決教材庫建設落后、教材管理機制不完善、教材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欠缺等問題。
2.2 實施教材建設項目
教材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也是反映高職院校教學水平的一個突出體現。需要通過系列項目進行推進和支撐。高職院校應重點扶持重點專業(群)、省示范專業、品牌特色專業、央財支持專業及在線開放課程等配套教材項目的立項建設;服務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發展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導向,適應專業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需要進行項目建設。通過教材建設項目,旨在幫助教師掌握立體化教材編寫規范、數字化資源制作及使用方式,提升立體化教材編寫、制作及應用能力,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質量高、效果好的高職院校立體化教材,成為教材建設的推動者、示范者、引領者。以教材項目建設為契機,進行教材與資源有效融合的探索,借教材與資源的整合為教師傳遞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
2.3 培育優質編寫團隊
教材編寫團隊的水平,直接決定教材編寫質量的高低,是決定教材編寫成效的關鍵因素。特別是教材編寫團隊的課程思想、人員組成、作用發揮等是教材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教材編寫團隊組成人員,應按照思想政治素質好、學術水平高、教材建設工作經驗豐富、講究團隊合作、作風正派、身體健康等要求選聘。教材編寫團隊負責人應熟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有較長時間從事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經歷,掌握對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涉及的崗位工作流程、職責、標準等。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能夠帶領團隊成員進行教材選題策劃.對相關領域前沿熱點問題能夠敏銳地捕捉、跟蹤和分析,有獨到見解。要將先進的、切實可行的職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編寫的各類信息與教材編寫團隊共享,帶領大家共同提高。實行主編負責制,充分給予主編用人權利,再由專業理論基礎扎實的教師把關主審,使得團隊分工合理,年齡組建優勢突出。
2.4 規范編寫選用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教材應對接職業標準、崗位要求和企業文化,注重吸收校企合作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教材文字簡練、循序漸進、重點突出、通俗易懂。編寫應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未來崗位的實際需要,遵循“必需、夠用、實用、能用、會用”的原則,精簡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學好、學會,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內容。堅持將專業領域相關內容優化重組、有機整合,將基礎理論與崗位實踐結合起來,將學校課程改革成果與實踐教學改革成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體現課程的新穎與實用性。高職教材教材的教學內容與國家資格考試、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相結合,使知識點、創新點、職業點三點結合;貼近教師的教學要求,方便開展課程教學;貼近學生的學習習慣,方便學習掌握;貼近企業實踐,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要對教材管理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的意識和水平。
開展質量評價是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提升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重要要求。高職院校開展教材質量評價,需要堅持全面監管,增強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能力為重,引導和促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突出特色,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堅持遵循標準規范,保障教材出版印制質量。為此,在評價體系中需要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特點,研究和設計教材質量評價的內容及體系。在教材的目標、定位、整體思路、編寫原則等方面,應做到進行嚴格審核。教材內容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貫徹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或國家職業標準,體現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成果。要將學生評價、教師反饋、數字化資源建設等情況,列入評價內容中。知識與技能訓練內容結合緊密,技能訓練針對性強;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文字規范,語言簡潔流暢,通俗易懂;圖文配合恰當,圖表準確;圖形符號、計量單位符合國家標準。與學生水平相適應,取材合適,深度適宜,適合組織教學,便于學習掌握;習題、思考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嚴格規范職業院校教材的遴選、使用和管理工作,依據國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門有關規定選用教材,要完善課程教材遴選使用、質量監控和評價機制,健全課程教材使用效果的跟蹤調查和信息反饋制度。建立合理的教材評價淘汰機制,以保證教材建設水平的提高。對教材建設成效顯著的作者,特別是重點教材、精品教材、優秀教材的編寫團隊,要進行績效獎勵。定期組織教材建設研討會,探討教材質量評價體系或標準制訂。加強對選用教材的全程質量管理,建立教材質量信息反饋制度,聚集專業力量大力開展教材評價工作,使教材質量評定工作經常化、制度化。
(作者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