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明確提出“游戲是基本活動”。近年來,江蘇正在推行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課程游戲化是一個質量工程,強調幼兒園課程應游戲化,充滿游戲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悅的,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讓幼兒園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及興趣與需要。課程游戲化要求確保幼兒基本的游戲活動時間,同時又把游戲的理念、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區域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專用場室活動等。
“專用”指專門用于,專項使用。“場室”則是教師向幼兒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泛指在幼兒園中設置的與相應領域相關的專用場室,它能更好地促使該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是一種強調人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優勢活動形式。幼兒園在建設初期就會根據幼兒園教育功能的需要,設計出具有教育價值、有助于幼兒發展的園內場地,一般有美術場室、科學發現室、圖書閱覽室等。幼兒園專用場室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及時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愿望,不斷豐富專用場室中的各種設施設備、活動材料,以便更有效地推動幼兒在專用場室中得到發展。
幼兒園專用場室活動的核心原則是以幼兒為中心,強調和突出幼兒的主體角色,及其專用場室活動中的體驗;注重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開展活動;專用場室的環境建設和活動設計不是外在于幼兒和凌駕于幼兒之上,幼兒是專用場室體驗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推動者。
幼兒園專用場室活動的開展:關注幼兒的主動學習與探索,強調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探究,所探究的問題不僅包括專用場室中常規的問題,還包括科學問題、社會問題、情感問題等多重內容。
幼兒園專用場室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法:及時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讓幼兒在體驗活動中獲得經驗、積累經驗,完成自我建構,支持幼兒生發出新的經驗生長點。
幼兒園專用場室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方法:強調在任何活動前教師都要先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努力把新的經驗與幼兒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系,讓幼兒在運用已有經驗的過程中形成新的經驗。
從課程架構來看,如何擺正幼兒園專用場室活動在整個園所課程中的位置?
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過程是長期、系統、復雜的,我們要從更高的視角、更長遠的眼光進行幼兒園的課程領導。將專用場室的設計、建設、活動納入整個園所的課程框架中,對園所特色、周邊資源、幼兒水平、家庭背景燈進行深入分析,做好頂層規劃,然后根據計劃不斷調整方案并實施,使園所的課程建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同時,帶領教師積累課程建設的經驗,正確認識專用場室活動與園所課程的關系,在研究中熟悉課程設計的技術,全面構建幼兒園的課程活動,豐富課程內涵。
從課程實施來看,如何讓專用場室活動避免單打獨斗、避免散點?
第一,專用場室活動內容伴隨班本課程主題深入進行。站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從課程建設的角度出發,要不斷思考幼兒園專用場室活動與班級課程之間的關系,不斷加強專用場室與班級課程活動間的聯系,提高教師整體實施課程的意識,讓各專用場室與各年齡段、各班級開展的主題課程建立“相輔相成”的良性關系。
依托班級主題開展的背景,將專用場室活動與班級當下的主題課程相結合,納入主題網絡,而非以散點式的活動獨立存在。當班級在進行主題審議時,結合實際情況,思考哪些活動需要借助專用場室的場地、材料等優勢開展,從而區分班級區域與專用場室之間的功能,實現教育資源的互補,為主題課程的豐富、多元開展,為幼兒活動的多種途徑與形式等提供載體,真正做到專用場室與班級活動“互相聯系”“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凸現了“共生”關系,拓展了班級主題活動開展的廣度與深度。
專用場室活動特征一:班本化差異較大,幼兒以班級為單位進入專用場室活動,研究內容橫向發展。
第二,從現有資源入手開展相關的專用場室活動,生發和豐富園所的專用場室課程。充分挖掘園所已有的課程資源,將專用場室特有的優勢、產生的問題、建設的過程等內容轉化為課程資源,開展系列主題研究活動。例如,幼兒園要建造新的沙水池,選址、圖案設計、建造過程都能成為幼兒共同參與的探索過程;新的家政室要投入使用了,準備什么設備,什么材料,制作哪些好吃的,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研究的中心和討論的話題;種植園可根據季節氣候、園所內的樹木瓜果等形成有時間連續性的主題開展活動,研究園所內的“樹木”“葉子”等,制定精準的目標,審議主題網絡,逐漸積累,形成有趣的專用場室課程系列。
專用場室活動特征二:進入專用場室活動的人群不會受到年齡段不同、班級不同的限制和影響,研究內容縱向延伸。
第三,在單一專用場室之間建立有效鏈接,形成網絡架構的課程。在實踐中,往往可以發現各個專用場室不是單一、割裂開來的,它們之間相互補充、相互連接,需要綜合利用各類資源,整合運用專用場室,以支持幼兒活動的開展。如在“好吃的蔬菜”活動中,園內的種植區、圖書室、建構游戲室、廚房等均能為活動提供資源支持。在種植區種植蔬菜,在圖書室查閱相關的種植知識,利用游戲室的材料搭建小柵欄,利用廚房開展洗菜、包餛飩等生活活動,有效利用各專用場室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能從課程整體架構的視角出發,及時梳理課程脈絡,形成有價值的網絡架構,使幼兒園專用場室為課程服務。
專用場室活動特征三:活動內容網絡化,資源共享,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
從課程管理來看,如何讓專用場室的管理為幼兒服務?
幼兒園專用場室區別于班級區角,屬于幼兒園內的公共活動區域,如何使這些公共區域正常運行并能更好地發揮其價值呢?
我們可以從課程意識的角度出發,和幼兒共同研究專用場室的管理,強調減少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在專用場室中的主動性,實現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從課程實施的多種方式的角度出發,在以班級為單位進入專用場室的活動中,強化班本化課程實施。班級開展主題時,將某個班級與其負責的某個專用場室對應起來,將專用場室管理納入班級課程、專用場室課程的內容之中,引導幼兒探討如何成為專用場室的主人,自主管理、商討規則,并向其他班級介紹規則與內容,吸納大家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和豐富專用場室活動的教育內容。
從課程資源來看,如何充分挖掘園所內外的每一個人力資源?
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根據活動需要和資源特點,將教師、保育員、后勤人員、家長等成人當成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進行資源整理、歸類,形成資源檔案,便于聯系和使用,為專用場室課程研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