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竹
自改革開放到現在的近30年時間里,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在高速發展的背后,房價作為一個巨大的推動因素,不僅給經濟總體的增長帶來影響,也同樣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從次貸危機發生之后,由虛擬經濟的超速發展使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不斷增大,實體經濟的發展遇到了巨大瓶頸,并且伴隨著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的壓力,部分實體企業面臨經營上的困境。隨著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施、原材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的接連上漲、通貨膨脹的發生及高額的融資成本和稅負的出現導致企業無心實業生產,越來越多的資本奔向了更容易保值增值的金融、房地產等虛擬經濟行業。中國經濟市場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出現嚴重失衡,實體經濟正在逐步走向“產業空心化”。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復雜關系模型,并進一步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出現經常性背離關系進行論證,通常在貨幣的名義購買力不發生變化時,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呈現反相關關系。在本文研究中,以北京市房價,稅收和利率的變化來反映虛擬經濟的變動趨勢,探尋房價的持續上漲,稅收的變動和利率的變動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

表1 北京市實體經濟與純商品房房價關系時間序列表

2014年 26679.00 17274.74 3387.29 2.75 2015年 29550.00 18315.15 3868.91 2.00 2016年 35218.00 19719.59 3261.97 1.50 2017年 56321.00 21676.55 3683.15 1.55
為了具體分析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采用北京市2006年到2017年的純商品房的房價作為其中一項解釋變量,因為實體經濟沒有確切的指標可以參考,所以采用北京市統計年鑒歷年構成實體經濟的各部分的生產總值的加和作為實體經濟的參考指標,實體經濟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和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以此將實體經濟作為此模型的被解釋變量,此外,影響實體經濟的因素還包括稅收收入這一大因素,并以北京市歷年的地稅稅費收入作為第二解釋變量,以部分金融機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為第三解釋變量納入模型。運用這些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其中,Yi表示實體經濟總量,X1i代表房價,X2i代表稅收收入,X3i代表一年期存款利率,μi代表隨機擾動項,通過對該模型的回歸分析,得出各個因素對實體經濟變動的影響。
利用stata軟件進行模型的初始估計,根據回歸結果得出模型為Yi=576.2345+0.060794X1i+1.296411X2i+ 441.8713X3i
利用stata對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并進行方差膨脹因子數值的計算,由計算結果得X1,X2的VIF值均大于10,且變量之間也存在多重共線性,解釋變量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采用剔除變量法,去掉X2i,對多重共線性進行修正。
再次計算方差膨脹因子,去掉解釋變量X2后,方差膨脹因子明顯減小,各解釋變量之間已不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
懷特檢驗所得P值均大于顯著性水平0.05,所以,接受原假設,不存在異方差,經過懷特檢驗,最后的回歸模型為Yi=1249.259+0.2178743X1i+314.4064X3i

根據修正后的回歸模型和t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模型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且擬合優度較好。
本研究的結論是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模型中,由于房地產業和金融業這些高利潤行業的吸引效應,導致大量資本從實體經濟領域流向這些行業,使實體經濟部門得到的投資相對減少,擠壓了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資本投入,形成擠出效應。除此之外,虛擬經濟的效應還包括由于利率變動帶來的影響,在中國,由人民銀行調節存貸款利率,在現有的金融體制下,銀行處于強勢地位,大多數企業由于不具備議價能力而使企業融資成本大大增加,由此擠壓了實體經濟的利潤,還導致了運營商環境的惡化。因此,國家在進行宏觀調控時需要合理把控虛擬經濟的發展,規避其不良影響,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出現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