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慧
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臨床中較常見,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疇,其危害性較大,治療難度也很大,采取何種方案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已受到廣泛關注[1,2]。本次試驗中本院就達那唑與長春新堿治療老年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療效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試驗對象選擇本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64例老年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2歲,平均年齡(71.1±3.9)歲;病程3 d~6個月,平均病程(2.4±1.9)個月。對照組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3歲,平均年齡(71.5±4.1)歲;病程2 d~7個月,平均病程(2.5±1.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均自愿簽署了試驗知情通知書,排除對試驗用藥過敏、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的各項要求[2]。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長春新堿(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857)治療,將2 mg長春新堿與50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行靜脈滴注,連續滴注6~8 h,每周治療1次,連續治療6個月。觀察組患者采用達那唑膠囊(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461)治療,總劑量為300~600 mg/d口服,連續治療6個月。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需根據其血小板水平和出血情況確定是否給予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和血小板輸注治療。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淋巴細胞亞群指標(CD4+、CD8+、CD4+/CD8+、CD19+、CD4+CD25+)、不良反應(肝功能損害、面部水腫、視物模糊等)發生率。治療效果判定標準:若患者治療后無出血癥狀,血小板>100×109/L,則判定為顯效;如患者治療后無明顯出血癥狀,血小板>30×109/L,則判定為有效;如未達上述標準,則判定為無效[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對比 觀察組CD4+、CD8+、CD4+/CD8+、CD19+、CD4+CD25+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低于對照組的3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紫癜的常見類型,老年人是其主要發病人群[4]。該病的病因復雜,可能與病原體感染、藥物因素、過敏等有關,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紫癜、關節痛、腹痛、血小板減少等,具有較大的危害性,需在確診后第一時間進行治療[5,6]。老年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極為困難,臨床上多采取相關藥物進行治療,達那唑和長春新堿均為其常用治療藥物。達那唑屬弱雄激素作用的蛋白合成制劑,可對單核巨噬細胞Fc受體表達起到抑制作用,減少抗體生成,相關研究證實該藥在治療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7-12]。達那唑的副作用較少,治療安全性相比于長春新堿更有保障。張怡慧[13]的研究中達那唑在治療老年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總有效率高達85%,能有效改善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提升血小板水平,改善患者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可作為治療該病的首選藥物,而長春新堿的療效和安全性均略低,不建議使用,此研究結論與本次研究結論相似。本次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D4+、CD8+、CD4+/CD8+、CD19+、CD4+CD25+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低于對照組的3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夕妍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老年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應用達那唑治療療效顯著,且治療安全性較高,此治療方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