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山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占腦卒中患者的75%~90%,其發病與腦組織缺血、缺氧有關,具有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1]。急性腦梗死發病后會損傷腦神經功能,導致出現偏癱、失語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研究表明[2],尤瑞克林對于恢復腦缺血供應情況具有良好效果,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已得到臨床證實。本次研究從藥理學角度出發,探討尤瑞克林對于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詳情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證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腦梗死。按照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5.14±3.29)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32 h,平均發病至就診時間(13.14±6.29)h。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58~75歲,平均年齡(66.25±2.92)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30 h,平均發病至就診時間(12.11±5.97)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腦血管疾病常規治療,給予降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礎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65)治療,將0.15 PNA單位的尤瑞克林加入100 ml的0.9%氯化鈉溶液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3周。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NIHSS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NIHSS評價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7 d、14 d和21 d腦神經功能評分,分值與神經功能呈反比。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基本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顯著進步: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進步: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或惡化。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NIHSS評分(19.44±3.11)分與對照組的(18.22±2.93)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研究組NIHSS評分(12.23±3.03)分與對照組的(13.41±2.34)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4 d,研究組NIHSS評分(7.23±1.1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16±2.1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1 d,研究組NIHSS評分(4.32±1.5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74±1.3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未見肝腎功能異常;研究組發生1例惡心,1例心悸,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經對癥治療后轉好。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1關于尤瑞克林的藥理學分析 尤瑞克林即人尿激肽原酶,本質是組織型激肽原酶,能夠裂解激肽原產生激肽,激肽本質是強效血管擴張劑,該藥屬于急性腦梗死治療的國家一類新藥。研究顯示[3],大部分腦血管疾病都伴隨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內皮細胞損傷等現象,體外實驗也顯示內皮細胞可表達為低分子量的激肽原酶[4]。關于尤瑞克林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藥理作用或療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增加腦血流方面,顯示激肽因子在改善腦組織供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國外學者Schneider最初發現并報道了激肽原酶對于腦循環的作用,其對狗注射激肽原酶后通過熱電血流計發現腦血流明顯增加[6]。有研究也顯示,采取肌內注射方式注射40單位的激肽原酶,結果腦波出現較為劇烈的變化[7]。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人尿激肽原酶的提取與應用研究。從人尿液中提取獲得的蛋白水解酶,其作用是將激肽原轉換成激肽、血管緊張素,后兩者均能選擇性擴張缺血腦組織、舒張血管,對改善局部腦血流量、減少缺血半暗帶具有明顯作用。動物試驗表明[8],對家兔頸內動脈注入玻璃珠損傷其腦微血管,再注射尤瑞克林后,家兔的腦血管得到舒張,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加,梗死面積出現縮小,腦電圖顯示自發性皮層異常得到改善。以正常的家兔作為對比,對正常的家兔注入5.0×103U/kg尤瑞克林,結果其腦血流及腦內葡萄糖存留量并無明顯變化,說明尤瑞克林對正常動物腦血流量無影響,由此也可推測尤瑞克林在正常狀態下對腦代謝不存在實質性影響。此外,為進一步了解尤瑞克林的藥理機制對改善腦機能障礙的療效,有研究對內皮受損時間達7 d的亞急性期皮質注入1.25×1002PNA U/kg尤瑞克林進行自發腦波觀察,結果發現呈現慢波化趨勢,但對于正常時段的腦波活動,尤瑞克林并未產生明顯的影響[9]。前面提到,激肽原酶通過產生激肽及血管舒張因子促使血流增加,血管舒張因子在強酸環境下極其穩定,因此尤瑞克林的藥效作用時間更加持久。
3.2關于尤瑞克林的藥代動力學 相關動物試驗顯示[10],家兔、犬等動物靜脈注射尤瑞克林后,血漿藥物濃度迅速降低,呈二相性消除曲線,家兔和犬分布半衰期分別約為5 min和3 min。30 min內持續靜脈注射,血藥濃度29 min達峰值,隨后消除。對藥物分布情況進行觀察,以肝、腎上腺、血液為主,以肝臟代謝為主。24 h重復注射藥代動力學無差異,藥物在體內無積蓄。對藥物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主要為臉部潮紅或發熱感、頭痛、嘔吐、腹瀉、眼部結膜充血、注射部位發紅、發癢等癥狀,但癥狀較輕,對癥治療后可緩解[11]。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腦血管疾病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尤瑞克林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P<0.05)。治療前和治療后7 d,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4 d,研究組NIHSS評分(7.23±1.1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16±2.1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1 d,研究組NIHSS評分(4.32±1.5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74±1.3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尤瑞克林的藥效持續時間長,其臨床療效隨治療時間延續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以激肽原酶作為藥理機制,尤瑞克林對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確切,能夠有效改善受損的腦神經狀況,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