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丹 劉運泳 樸浩哲
1.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腫瘤防治辦公室,遼寧沈陽 110042;2.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遼寧沈陽 110042
當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研管理改革向縱深推進,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瞄準創新驅動發展的“痛點”和制度改革中的“障礙”[1]。本人有幸參與2016 年國家首批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乳腺癌、宮頸癌篩查及干預技術研究”項目,作為項目承擔單位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項目管理辦公室的成員,全程參與實施管理工作。為此,本文以研究重點研發計劃改革特點為出發點,通過項目團隊在實踐過程中的總結和探索,將新政策與項目管理最大化融合,提出優化管理策略,以期對后來者提供借鑒和幫助。
為適應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特征,國家對中央各部門管理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進行優化整合,形成5 大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其中之一,解決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該計劃于2016 年發布了首批專項指南,標志著正式啟動[2]。5 年間,啟動的重點專項數量不斷增長,涉及生物醫藥、社會發展、高新技術等各類基礎研究與應用示范推廣等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精準醫學研究”“干細胞及轉化研究”“數字診療裝備研究”“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和“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10 多個醫學類專項,2016—2018 年累計經費總額113.32 億元[3]。各專項均瞄準領域的核心,力求解決關鍵科技問題和產業瓶頸,同時強調產品應用轉化的全鏈條實施[4],這也體現了重點研發項目組織復雜、內容廣泛、管理要求高等特點,對項目日常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6]。
為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2018 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國發〔2018〕25 號)文件,著力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釋放創新活力。隨后科技部等部門又頒布了相關配套文件,如《進一步深化管理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確保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既定目標的十項措施》(國科發重〔2018〕315 號)和《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國科發資〔2019〕45 號)等文件的頒布,標志著國家科研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轉變,減少了材料的報送,優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研究人員在科研活動中的效率[7]。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通常有多個課題、多家單位、眾多研究人員參與[8],項目的不確定性往往需要在項目(課題)運行過程中,對內容和經費做適當調整。相比以往的管理模式,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9 年初做了進一步優化,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并擴大了承擔單位預算調劑權[9-10]。這種突破性的改變打破了層層界限,但同時也對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落實好服務、保障和監管責任。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進一步加強了目標任務和結題驗收的管理,推動項目管理從重數量、重過程向重質量、重結果轉變。實行績效分類評價,突出代表性成果和效果評價,對論文和專利數量進行了限制規定,更加關注項目成果的轉移轉化、應用推廣及產生的經濟社 會效益[11]。
重點研發計劃從宏觀設計到微觀管理都更加科學、規范,管理主體也更加明晰。作為管理部門,需及時掌握相關政策,深刻領會國家科技計劃的最新精神,幫助各課題負責人在項目實施中事倍功半,完善項目管理規章制度,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提高項目管理效率[12]。
本項目跨及多個省份、多個單位,課題間聯系密切又相互制約,需要使各單位參與人員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發揮力量,實現互通互享。據此,一經立項就成立重大專項組織機構,以項目負責人為組長,各課題負責人為副組長,設立專門的項目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辦”),每個課題配備科研助理及財務助理,形成矩陣式團隊管理模式。項目辦成為連接各課題的紐帶,為課題實施建立了統一的方案和管理辦法,也為溝通實現了條件。項目辦定期組織例會和視頻會,通過微信群和郵件使各課題組能及時向項目辦匯報問題并解決問題,保證項目總體目標與各課題目標統一。同時額外注意項目收官課題的銜接,提前部署,預留充足時間。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 年開始實施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雖在整個項目周期也會有中期匯報和年度匯報,但為了保證結題質量,項目管理部門不能以無過程驗收為原因就放松對各單位的管控。相反,更要根據任務考核指標,合理地建立過程管理體系,明確各節點的關鍵目標[13-14]。項目注重從項目進度、質量、風險以及溝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管理和目標管理。根據各課題考核指標和年度計劃,項目辦制訂詳細的《項目進度匯總表》(部分內容見表1),以顏色區分當前進展,分解項目考核內容,逐一對標,督促推進,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矯正。
在質量管理中,自創研究現場實施五級質控制度,①在社區基層設立一級質控員:集中填報,規范建檔。②在篩查現場設立二級質控:核實身份,完成知情同意書。③由臨床科室和項目辦完成三級和四級質控:組織專家對篩查結果進行復核。④抽取10%錄入數據進行審核,評估錄入質量,完成五級質控。五級質控流程示意圖見圖1。
大多數醫學類項目在實施中都會同步產生大量研究數據,要高度重視數據管理,全員簽署《科研誠信責任書》,保證研究數據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安全性,促進學術健康發展。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通常專項資金撥款數額較大并配有一定的自籌經費,經費管理風險點較多,更應加強風險控制,做到過程有跟蹤,結題有評價[15]。本項目需要完成2 萬人的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其特點是在多個地區建立篩查中心,項目辦對個別重要科研儀器設備和軟件采購采取統籌協調、共用共享制度,其他耗材根據各家情況自行采購。在采購中強化課題負責人責任制,嚴格執行相關采購流程,及時清理賬目與資產。同時,對于課題經費的調整,貫徹執行國家新政策:同一類預算內課題負責人可自行調劑,兩類之間承擔單位履行審批調劑。但本項目合作單位涉及高校、醫療機構、研究所、社區等多個部門,每個單位使用經費政策、細則均不一致,在實際管理中,更要穩中求勝,聘請財務專家全程進行針對性指導,答疑解惑,化解風險,也使得財務管理回歸到項目運行本身,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
表1 項目進度匯總表(部分內容)
圖1 五級質控流程示意圖
對于基礎類研究與應用基礎類研究項目的部分重點是:評價新發現、新原理、新方法、新規律的重大原創性和科學性價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和支持技術,后期應加強效果評價。如本項目的總目標是“建立高效、廉價的兩癌篩查技術流程”,在實施前充分對比國內外現有的相關研究[16-18],比較并彌補不足。在效果評價中,結合當前的信息化建設熱點[19-20],建立了屬于項目的網絡篩查平臺和生物樣本庫,并申請專利,前往基層進行成果應用推廣,充分發揮國家科技投入的效益,加強了效果評價。項目結題前,項目辦組織各課題之間結合技術、檔案、財務、管理開展自評和互評,建立激勵評價制度,向創新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向核心攻關任務負責人傾斜,向青年科研骨干傾斜并進行榮譽獎勵,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活力。
重點研發計劃綜合性強,要求管理者既要有專業技術又要有組織協調能力,管理團隊需及時掌握國家政策變化,精準識別項目風險,以推動高效管理。同時,在醫院中推進科研管理、創新與科研院校不同,有其復雜性和交互性,更需要科研團隊的建立和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模式、優化管理方法。科研管理過程通常關注項目申請、立項、實施、結題、驗收,但同時還需關注結題以后的成果應用、推廣及轉化等情況[21]。在許多領域或部門中,關于重點研發項目的管理與實施已有不少成就和經驗分享[22-24],對于醫學類科研項目管理因其特殊性[25],不能一概而論,但目前相關研究和報道較少。本文從醫學項目管理實踐出發,根據當前重點研發項目改革特點,做出時時調整,通過科學、規范的管理,及時糾正課題中出現的風險問題,同時為科研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繼續深入挖掘探索,申請其他橫向課題,也為同行在管理項目方面提供借鑒參考。相信在未來,我國科技管理制度會越來越完善,實現真正的科技強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