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何舜,肖升,林倩,潘紅艷
(1.貴州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省綠色化工與清潔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
在環境保護與污水處理等領域,過氧化氫(H2O2)被廣泛應用[1-2]。目前,蒽醌法生產H2O2不僅費用高而且污染環境[3-4]。而直接合成H2O2過程簡單和環境友好,有望替代蒽醌法合成H2O2[5-6]。
當前Pd基催化劑被公認為催化效果最好[7-8]。研究表明,影響H2O2活性的主要因素為載體表面酸性和活性組分Pd尺寸[9-13]。ZSM-5因其比表面積大和孔徑分布均勻,故被廣泛的作為催化劑載體[14]。
因此,本文以ZSM-5為載體制備催化劑Pd/ZSM-5,借助NH3-TPD、XRD、CO脈沖、N2吸附/脫附等溫吸附線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劑的性質。討論催化劑Pd/ZSM-5表面酸性和活性組分Pd尺寸對直接合成H2O2的影響。
ZSM-5分子篩、氯化鈀(PdCl2,99%)、甲醇(CH3OH,99.5%)、濃硫酸(98%)、硫代硫酸鈉(99%)、H2O2溶液(30%)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均為去離子水。
202-2AB恒溫干燥箱;D08-4F流量顯示器;ES-500E電子天平;SK8200HP超聲波清洗器;KSS-1 400 ℃梯度爐;GC-9560氣相色譜儀;D07-7B質量流量器;活性評價裝置,自制;D5000型X射線衍射儀;Micro-meritic Auto Chem Ⅱ2920化學吸附儀;ASAP2020型物理吸附儀。
將硅鋁比分別為25,50和100的ZSM-5研磨、篩分和選取40~80目的粉末于100 ℃下烘箱中12 h備用。準確稱取3 g 的ZSM-5粉末加入到PdCl2溶液中,然后攪拌、靜置12 h、120 ℃干燥12 h和500 ℃空氣中焙燒3 h,最終制備的催化劑記為Pd/ZSM-5(X),X=25,50和100。Pd負載量為3.5%(質量分數)。
通過X射線衍射儀檢測催化劑中物質的晶相,采用銅靶Kα光源(λ=0.154 32 nm),石墨單色器,管電壓為30 kV,管電流為30 mA。掃描速度為 8(°)/min。
通過化學吸附儀表征催化劑的表面酸強度和酸量。在高純He氣流下,以10 ℃/min的升溫速率從室溫升溫至550 ℃,吹掃1 h后降溫至100 ℃,然后將氣流切換為NH3-He(10%)吸附0.5 h,并將氣流切換為高純He,吹掃2 h,最后在該溫度下以15 ℃/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550 ℃進行脫附。
通過采用化學吸附儀表征催化劑金屬分散度。在H2氣流下,以10 ℃/min的升溫速率從常溫升溫至350 ℃,停留3 h,然后切換氣流為He,保留時間為0.5 h,最后以20 ℃/min降溫速率降至35 ℃進行CO吸附。
通過物理吸附儀測定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及孔道結構,在77 K液氮條件下測定催化劑的N2吸附等溫線。測試前將催化劑在150 ℃條件下抽真空處理3 h。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利用BET方程計算,全孔孔徑分布采用DFT理論計算,在P/P0=0.995時計算樣品的總孔容。
圖1為直接合成H2O2的實驗裝置圖,通過質量流量計控制反應氣體H2(5 mL/min)和O2(5 mL/min)與載氣N2(20 mL/min)的進氣流量,使用氣相色譜儀定量分析測得反應結束后尾氣中H2的含量。催化劑用量為0.65 g,反應條件為0 ℃和0.1 MPa,反應介質為80 mL甲醇和1 mL濃硫酸的混合溶液。使用碘量滴定法測定1 h生成的H2O2濃度。

圖1 H2O2活性評價裝置圖Fig.1 The test equipment chart of hydrogen peroxide
1.氧氣鋼瓶;2.氫氣鋼瓶;3.氮氣鋼瓶;4.氣體減壓閥;5.質量流量控制器;6.流量顯示儀;7.半間歇式夾套三相反應器;8.CC-9560氣相色譜儀;9.計算機;10.低溫恒溫循環槽
H2O2分解實驗在相同的反應器和反應條件中進行。0.65 g催化劑、80 mL甲醇(99.5%)、0.9 mL濃H2SO4(98%)和150 μL H2O2(30%)。N2流速為20 mL/min,H2O2的濃度用碘量滴定法測定。
催化劑的性能指標為H2轉化率(%)、H2O2的選擇性(%)、收率(%)和產率mmol/(gPd·h),分別按以下公式計算:

(1)

(2)

(3)

圖2是催化劑Pd/ZSM-5(25)、Pd/ZSM-5(50)和Pd/ZSM-5(100)的XRD圖。

圖2 催化劑Pd/ZSM-5(X)的XRD譜圖
由圖2可知,3種催化劑均在2θ為7.9,8.8,23.1,23.9°出現ZSM-5的特征衍射峰;在2θ為29.3,33.5,45.1°出現PdO的特征衍射峰,并未存在金屬Pd的特征衍射峰,說明催化劑Pd/ ZSM-5中活性組分以PdO形式存在。
圖3是催化劑Pd/ZSM-5(25)、Pd/ZSM-5 (50)和Pd/ZSM-5 (100)的NH3-TPD譜圖。

圖3 催化劑Pd/ZSM-5(X)的NH3-TPD圖譜
由圖3可知,各催化劑在50~300 ℃均存在較大面積的弱酸位脫附峰;在450~550 ℃均有較少面積的強酸位脫附峰。值得注意的是,當硅鋁比(Si/Al)為25時,催化劑Pd/ZSM-5(25)在300~450 ℃有較小面積的中強酸位脫附峰。
由各催化劑中弱酸位脫附峰面積可得,隨著ZSM-5分子篩的硅鋁比(Si/Al)增加,催化劑Pd/ZSM-5(X)弱酸位脫附峰面積逐漸降低,其大小順序為:Pd/ZSM-5(25)>Pd/ZSM-5 (50)>Pd/ZSM-5(100)。這表明峰面積越大,催化劑表面的弱酸量相應越大,因此催化劑Pd/ZSM-5(25)表面有最大的弱酸量,而催化劑Pd/ZSM-5 (100)表面的弱酸量最小。
圖4為催化劑Pd/ZSM-5(25)、Pd/ZSM-5(50)、Pd/ZSM-5(100)的N2吸附/脫附等溫線(a)和對應的DFT孔徑分布(b)。


圖4 催化劑Pd/ZSM-5(X)的N2吸附/脫附 等溫線和對應的DFT孔徑分布圖
由圖4a可知,3種催化劑均屬于典型Ⅰ型等溫吸附線,在較低相對壓力(P/P0<0.01),有大量的N2吸附發生,表明各催化劑皆含有大量的微孔。隨著相對壓力(P/P0)的逐漸增大,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后回線,說明各催化劑均存在介孔。由圖4b孔徑分布也進一步說明了催化劑的孔徑主要分布在1~4 nm,大于4 nm也有一定量的分布,與圖4a結論一致。
由表1催化劑Pd/ZSM(X)的BET比表面積和孔結構數據可知,各催化劑Pd/ZSM-5(X)的比表面積基本一致,平均孔徑均在4.0 nm左右。結果也進一步說明不同硅鋁比的催化劑Pd/ZSM-5(X)的BET比表面積和總孔容與硅鋁比的增加無相關性。

表1 催化劑Pd/ZSM-5(X)的比表面積和孔結構參數Table 1 Specific surface area,pore volume, and pore diameter data of Pd/ZSM-5(X)
表2為催化劑Pd/ZSM-5(25)、Pd/ZSM-5 (50)和Pd/ZSM-5 (100)的CO-脈沖數據。

表2 催化劑Pd/ZSM-5(X)的CO脈沖數據Table 2 CO pulse of the Pd/ZSM-5(X)
由表2可知,硅鋁比不僅影響了金屬的分散度,而且影響了活性組分Pd尺寸。催化劑Pd/ZSM-5(X)中金屬的分散度隨硅鋁比的增加而降低,催化劑Pd/ZSM-5(X)中活性組分尺寸隨硅鋁比的增加而增大。當硅鋁比為25時,催化劑Pd/ZSM-5(25)的活性組分分散度最大,為4.79%,活性粒子尺寸最小,為23.39 nm,這是因為催化劑Pd/ZSM-5(25)載體表面的弱酸量最大,能夠提高活性組分的分散度[15-16],因此催化劑Pd/ZSM-5(25)的活性組分分散度最大和尺寸最小。
圖5是催化劑Pd/ZSM-5(25)、Pd/ZSM-5 (50)和Pd/ZSM-5 (100)直接合成H2O2的催化活性。




圖5 催化劑Pd/ZSM-5(X)的催化活性Fig.5 Activity test results of the catalysts Pd/ZSM-5(X) a.H2轉化率;b.H2O2選擇性;c.H2O2收率;d.H2O2產率
由圖5可知,催化劑Pd/ZSM-5(X)的H2轉化率、H2O2選擇性、H2O2收率、H2O2產率隨硅鋁比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其大小順序為:Pd/ZSM-5(25)>Pd/ZSM-5(50)>Pd/ZSM-5(100)。當硅鋁比為25時,催化劑Pd/ZSM-5(25)合成H2O2的活性最高,H2轉化率、H2O2選擇性、H2O2收率、H2O2產率分別為64.2%,90.01%,57.6%,270.2 mmol/(gPd·h),與硅鋁比為100的催化劑Pd/ZSM-5(100)相比,H2轉化率、H2O2選擇性、H2O2收率、H2O2產率分別提高了12%,72%,94%,39%。這是因為催化劑Pd/ZSM-5(25)中有較小的晶體尺寸和較大的表面弱酸量。活性組分Pd粒子尺寸越小,能為反應物(H2和O2)吸附和反應提供較多的活性位點,因此H2和O2的反應速率也就越大;此外,催化劑Pd/ZSM-5(25)載體表面弱酸量較大,能夠提供較多的H+,使得產物H2O2質子化,從而抑制了H2O2分解和提高H2O2穩定性,因此催化劑Pd/ZSM-5(25)合成H2O2活性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催化劑Pd/ZSM-5(X)的催化活性隨著反應時間從1 h增加到4 h而降低,這是由于反應生成的H2O2會在活性組分Pd表面發生氫化反應(H2O2+H2→2H2O)和分解反應(H2O2→H2O+1/2O2),因此降低了催化劑的活性。
為了進一步論證催化劑Pd/ZSM-5(X)表面弱酸量越大,越有利于H2O2穩定性,做了H2O2的分解實驗,結果見圖6。

圖6 催化劑Pd/ZSM-5(X)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圖
由圖6可知,隨著硅鋁比的增加,H2O2的分解速率逐漸增加,催化劑Pd/ZSM-5(25)催化H2O2分解的速率最慢,而催化劑Pd/ZSM-5(100)催化H2O2分解的速率最快,這是由于弱酸量越大,能夠提供較多的H+使得產物H2O2質子化,因此抑制了副反應H2O2→H2O+1/2O2的發生,從而提高了H2O2穩定性。
通過浸漬法制備了硅鋁比不同的催化劑Pd/ZSM-5,并借助NH3-TPD、XRD、CO脈沖和N2吸附/脫附吸附等溫線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劑性質。討論催化劑Pd/ZSM-5的表面酸性及活性組分尺寸對直接合成H2O2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硅鋁比(Si/Al)的增加,催化劑表面弱酸量隨硅鋁比的增加而減小,活性組分Pd的顆粒尺寸隨硅鋁比的增加而增大,H2O2的選擇性和產率隨硅鋁比的增加而降低。當硅鋁比為25時,催化劑Pd/ZSM-5(25)表面弱酸量較大和活性組分Pd粒子尺寸較小,H2O2的選擇性和產率最高,分別為90.01%和270.2 mmol/(gPd·h)。這是由于催化劑表面弱酸量越大,產物H2O2分解速率較低,H2O2越穩定;活性組分Pd粒子尺寸越小,提供的活性位點較多,因此導致反應物(H2和O2)在單位時間單位催化劑上合成的H2O2較多,這兩方面的原因共同提高了H2O2的選擇性和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