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城關第一小學 何芳琴 金鳳霞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的五行學、陰陽學說、天人合一的人地觀、中醫養生觀等思想和理論與古代哲學思想一脈相承,都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如何把這些科學的結晶傳承下去,以怎么樣的模式把傳統中醫藥文化融入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傳承下去,是我們中小學教師思考和探討的課題。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引入中醫藥文化,可以增強中小學生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認識、認知,提高中小學生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素養,充分吸取中醫藥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養分,有助于傳承和發揚中醫藥傳統文化。但是中醫藥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課堂教學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認為,將傳統中醫藥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學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傳承中醫藥文化,尤其是把傳統中醫藥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必須順著中醫的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命脈,從中醫藥文字以及文化的形成、到中醫理論的最終形成與發展,總結出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形成校本課程,讓教師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為更好地傳播中醫藥文化奠定扎實的基礎。
中醫藥文化通過融入的方式進入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區域各自的地區特色、辦學條件,有機融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有效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如今,在中小學大多教學科課程中都適量增加了相關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內容,如把《扁鵲見蔡桓公》、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等人物和故事有機整合到語文課程;在社會課程對中醫藥文化的專項介紹;美術課程有中草藥(動物、植物等)、將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內容編成兒歌整合到音樂課堂中;尤其在體育課程中,把身體鍛煉方式和中醫藥文化融會貫通,如太極、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達到調節生命活動、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傳統中醫藥文化教育在中小學各學科中的滲透就能形成教育基本合力,從而保證傳統中醫藥文化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宣傳、推廣傳統中醫藥文化,必須融入中小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融入生活的點滴中。應用中醫理論治病強調整體性原則,以研究自然狀態下人的生命現象為根本,不追求對生命的思考而重視對生命過程的把握和調節。而中醫更強調與自然相結合的多種調節生命活動、提高生命質量的鍛煉方式,如太極、八段錦等這樣更容易達到修身養性、治標更治本的目的,搭建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
在中小學建立“中醫藥文化角”,讓學生體驗針灸推拿的奧妙,親自摸摸神奇的穴位,聞聞中藥材的奇香。以領略中醫藥文化氛圍,呼吸中醫藥氣息,這些奇妙的體驗都能激發中小學生的興趣和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
在操場、教室走廊等醒目的地方張貼中醫藥文化知識,營造中醫文化氛圍,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代中醫經典著作、中醫名家經典名句、中醫養生、古代名醫故事等內容都可作為文化墻的素材。
中小學學生自己動手辦黑板報、創辦學習園地,更深入地認識了中醫藥文化,了解了中醫藥文化,感受了中醫藥文化。學生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感覺到中醫藥文化真正走進了課堂,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當中,也感受到了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魅力。
總之,教師通過建設中醫藥文化推廣平臺,發揮互聯網的快速傳播功能,推進中醫藥文化融入中小學課堂教學。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把中醫藥文化融入中小學學生學習生活中。在青少年群體中播撒中醫藥文化種子,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儲備后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