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縣深土中心學校 魏小元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過程中,重點學習的是語文基礎、閱讀寫作等幾個部分,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師要想使語文課堂的效率達到最大化,要通過合適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學習。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對于教材的學習缺乏一定的基礎知識,教師要想增進學生的理解能力就需要從實際入手,這樣更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但是有一部分的教師卻脫離了實際,這種授課方式就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范圍,如此一來就會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收效果差,思路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從而影響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
由于小學生處于低年級階段,有著很濃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由于這一原因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教學時很難一直抓住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先從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始,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只是單一靠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會導致學生選擇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起到與教學目標適得其反的結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師生互動的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普遍出現了學生脫離課堂、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予回應,這樣一來也會讓教師的講課喪失動力。這種情況長時間發展下去教師就會選擇放棄跟學生進行互動,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大大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和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教師應該認識到這種問題的嚴重性,及時調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進行互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里充滿積極向上的活力,使教師與學生共同融入語文課堂中開展更加有效的學習。
要想學習中取得相應的成效,必須有一定的耐心,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語文學習更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基礎知識的,所以要從小學生剛閱讀時就開始培養學生積累的意識,面對不會的生詞,要不怕麻煩,借助各種工具進行查閱,加強鍛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基礎字詞的理解,最后做到靈活掌握和運用。比如,在學習《橡樹》這一課時,教材內容對橡樹的形態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但是這些優美的字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理解難度的,小學生很容易對這篇課文喪失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查閱生字詞理解熟悉課文,這樣做更有助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自己探尋知識、尋找答案的意識,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可以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方便以后在寫作文的時候進行靈活運用。
科技發達的現今,課堂中也出現了電子設備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展開相應的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課堂學習。由于小學生愛動的天性是無法改變的,電子設備沒有辦法使學生靜下心來學習,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進行課堂游戲教學,拉近教師與學生距離的同時也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完拼音后展開相關的拼音練習時,教師可以借助抽簽的方法為學生劃分游戲小組,在每個學生有了明確的小組后再進行拼音練習比賽,教師提前準備好漢字,讓每個小組都輪流派出一名學生為漢字注音,看哪個小組做對的題多就哪個小組取得最終的升級。這樣一來,學生都會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教師教學的同時展現學習的主體地位,當其他同學出現錯誤時自己也可以在以后的練習中加以注意,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增添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打造高效課堂。再比如,在教學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的古詩《漁歌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尋找詩人的圖片為學生塑造詩人的人物形象,再用講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解時代背景,讓學生對詩人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展開學習,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進行情感朗讀教學,視頻中的景象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詩人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以及心理活動。這種借助電子設備的方法就使教師在課堂中的授課形式更加生動有趣,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相比教師的口頭翻譯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想為學生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就離不開自己的努力與學生的配合,在課堂中實施相應的策略更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充分借助現在科技水平的優勢展開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展開教學,才能培養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使智力在學習中不斷得到開發,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得到拓展,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以便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