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1331)
從研學旅行的含義上來看,研學旅行是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宿食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由此不難看出研學旅行以其特殊的活動形式,成為當下深受各個中小學學生和家長熱捧的學習新知識,掌握生活技能的興趣課堂。在解決辦好思政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上更具有青少年階段的針對性。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奠定期,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青少年階段的學生為未來在各高校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學科思維,培養學科興趣,養成學科專業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壞,于中小學生及其今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階段對于思政課的看法,聽課質量的高低,有著引導作用。將研學旅行的活動形式或者課堂方式運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育和共青團的團組織活動中,有利于提高我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共同發布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研學旅行的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在不久前,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庇纱丝梢姡绻軌虺浞纸梃b利用好研學旅行的課堂學習模式,將其運用到思政課的教學活動中,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相結合,在教學實踐方面就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兩大問題。
研學旅行是以青少年學生為主體,在旅行過程中以增進技藝、增長見識為目的的教育活動。而我國當前青少年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新版教材,“人教部編版教材”主要目標是針對青少年的道德培養,法律素養方面進行教育教學。盡管現代的傳統課堂能夠保證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運用網絡的多樣化課件和資料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與憲法法律相關知識的引導學習。但是就課程的帶入性,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以及夯實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而言,研學旅行的課堂模式無疑是更優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的。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宿食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那么首先從含義上看,研學旅行的教學模式是可以融合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的。其次,這種走出去的方式是學生在課堂上坐著學知識所不能夠比擬的,它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性,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八荚诮o予教師與學生更多的靈活性空間供其創造,關注師生在研與旅相結合過程中的共同構建?!睆难袑W旅行的謀劃階段開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最后,研學旅行的教學模式是在探索中求知,在已知中驗證,在合作中成功,容易給受教育者帶來成就感,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喜愛。
研學旅行重在研學而非旅行,所以在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要求和課程設計上都有著嚴格規范的管理和要求,是有的放矢,在教學設計上與傳統的思政課堂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互補互助?!白鳛榻逃块T和學校有計劃有組織安排的活動,它既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又是一種研究性體驗性學習,更是以學習共同體的方式開展的集體性學習活動。”在設計、實踐、總結三個大的環節上,始終都是專業分工,多方合作的行動方式。與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相比較,單從課程設計上來看,研學旅行的設計所需專業更全面,它不單單是要求思想政治專業課教師們在課程開始前要進行課程教研,拿出合理的課程教學方案,還要與旅行方面的專業人員,如相關的旅行社工作人員,作為研學目的地的研學基地的工作人員,心理學行為學方面的專業人員合作,并且征詢參考學校學生的家長代表的建議。在活動過程中,從學生參與實踐或者課堂表現來反饋課堂效果,同時在活動中有意地引導受教育者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為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采用受教育者樂于接受的體驗模式,運用自然、科技、人文各方因素在活動過程中使受教育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由衷地產生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學會運用法律法規知識等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符合社會國家對青少年的各項能力培養,自我素養的要求。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爱斀駮r代,教書育人不再是狹義的知識傳授與技能習得,而是以人為本,從生命發展的角度,立足學生的未來與發展,培養社會人的核心素養”這一理念在“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上,具有極高的實踐價值和探討價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方面既能夠結合研學旅行的特質,也能夠充分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長處。當前中國的經濟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科技的發展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科技進步帶來了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信息接觸量和儲備量的飛速增長。在教育教學方面,傳統課堂的吸引力提升逐漸需要借助多媒體的力量,同時網絡上的一些思潮、輿論和碎片化的知識,也容易對還處在對所處社會和國家情況一知半解階段的我國青少年在意識形態上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八枷胝谓逃谋举|是社會主導意識形態的灌輸和教化?!蔽覈侨嗣衩裰鲗U纳鐣髁x國家,這就使得我們需要引導青少年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形成能夠系統地、自覺地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
在能力培養方面,無論是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還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都多次提到了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新時代的中國學子不光要有靈活的頭腦,堅定的信仰,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勇于吃苦的精神,敢于拼搏的勇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很難有機會在現實生活中,在無數的勞動創造中教育影響到中小學生,所以需要在新的時代中,運用學習并且掌握好研學旅行的教學優點,善加利用,造福于我國的青少年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