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屬于職業類院校,其能夠為國家和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專才,推動國家與社會各項事業的更好開展與進行,為建設和富強國家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和保障。中職院校在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要結合當前社會對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變化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多樣化的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和途徑,旨在不斷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財經類專業人才,促進中職學校的財經類專業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并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目前,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專業人才時,由于培養模式、培養方案的傳統化和機械化,教學觀念和培養理念的守舊化和模式化,缺乏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的意識和精神,缺乏與當前國家和社會對財經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標準的有效結合,使得中職學校在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與此同時,很多中職學校在財經專業人才培養方式上,過分重視財經類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沒有更好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的融合,使得中職財經專業學生沒有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財務崗位的實踐活動中,導致很多中職學生空有財務理論知識,而缺乏響應的實踐經驗和財經專業技能,這對于培養中職財經類專業學生的財務素養和職業能力也是非常不利的。下面對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狀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在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時,中職學校不僅要設置理論教學課程,同時也要匹配與理論教學相適應的實踐教學課程,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財經類專業人才,才能夠更好地指引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學生更好地在自己的財務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職業價值。但是在目前,一些中職學校在設置財經類專業課程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財經類理論課程設置較多,實踐課程設置的很少,或者有些學校并沒有設置實踐教學課程,這會導致財經類教學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不利于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財經知識與財務工作技能,與國家、社會的用人標準和崗位需求不相適應,不利于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夠強的財經類專業人才。
當前,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時,由于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單一化和機械化,學生學習財經類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得不到更好地培養和調動,學生參與財經類專業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不高漲,這使得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類職業人才時會顯得力不從心,不利于財務專才的培養。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在師資力量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很多財經類教師在開展專業教學時,過分重視單一教學方式或者傳統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得教學的形式過于機械化和模式化,教學的方式和教學經驗明顯存在不足,缺乏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聘用,這也不利于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人才的持續、高效的培養。
中職學校是培養專才的基地和場所,也是不斷培養出更多符合國家和企業需求的職業人才的搖籃。但是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在培養人才時,缺乏市場調研,特別是在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方面,沒有更好地把握當前社會眾多企業對財經類人才的崗位需求變化,這使得很多中職學校所培養的財經類人才并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眾多的財經類崗位,也不利于中職學校學生更好地從業和就業。與此同時,一些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類人才時,也會結合社會崗位標準和要求來培養人才,但是缺乏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更新和創新,缺乏教學方案的時效性,進而導致很多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學生在從業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不利于中職學生取得更好的發展。
近幾年,國家和社會對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的時候也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綜合品質。但是很多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專業人才時,一味地重視培養學生財經類理論知識的教學、實踐方法的培養,而在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團隊合作意識、集體主義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方面缺乏具體的培養計劃和方案,因此,不利于培養與塑造出更多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夠強的財經類綜合人才,這對于財經類中職學生更全面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與此同時,目前,社會上很多財經類崗位都需要一定的從業資格證書作為準入門檻,如證券從業資格證、理財規劃師證、初級會計師證、中高級會計師證、注冊會計師證等等,這些財經類專業證書已經逐漸受到社會眾多企業的關注和重視,很多財經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因為沒有諸如此類的證書而被企業拒之門外。而很多中職學校在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時,雖然也在引導學生去考證,但是力度并不大,很多學生并沒有重視財經類相關職業證書的考試,使得很多中職學生在畢業后面臨著很大的就業難題,不利于財經專業人才的更好發展。
現如今,中職學校要想培養出更多財經類專業人才,就要從人才培養模式、方法上進行創新,以學生為中心,豐富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容,重視實踐型、綜合型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促進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學生取得更為全面的發展。下面對中職學校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具體的探討和研究。
中職學校要想有效地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財經類專業人才,就要從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手段等方面著手,不斷結合當前中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現狀,積極的研究和創新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手段,豐富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內容與形式。中職學校在設置和安排財經類人才培養課程上,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結合財經類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標準和實踐要求來豐富財經類專業教學的課程形式,并多進行市場調研,隨著財經類崗位需求變化來調整人才培養策略。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以及教師在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與滲透,給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和空間,促使中職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的財經類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同時也能夠在豐富的實踐課程中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財經類專業理論知識,促進中職學生不斷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知,并運用理性認識來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積累更多職業經驗,塑造職業素養,培養職業思維與職業道德,推動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學生更好地成長與成才,更好地實現就業與創業的目標。
在培養財經類人才方面,教師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職業素養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中職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師的言行舉止和專業能力是中職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方法也是直接影響到中職財經類學生是否成才。基于此,中職學校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引進和聘用雙師型教師,并對現有的財經類專業教師進行培訓,以雙師型教師的標準來完善和健全教師的培養制度和流程,為財經類專業教師提供更多塑造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和環境,引導和鼓勵教師去積極地學習理論知識,并自主進行實踐,促進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教師在實踐中更好的摸索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路徑,豐富教師的職業實踐經驗,豐富財經類專業教學的內容,將總結出的實踐經驗更好的傳輸給學生。與此同時,中職學校在培養雙師型教師時,不僅要重視教師專業理論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同時也要引導教師重視自身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給學生起著帶頭、榜樣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良好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的熏陶,促進中職財經類專業學生取得綜合、全面的發展。
培養財經類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校企合作。很多中職學校過分重視理論教學,盡管也開設了實踐課程,但是實踐的課程內容多數都是模擬實驗,缺乏真實財經類崗位真實環境的接觸與實踐,不利于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真切的塑造與培養。因此,中職學校要積極地尋求與企開展行合作,為廣大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學生提供更加更多實踐的機會,并引導和鼓勵中職學生在企業實踐崗位上敢于面對困難,敢于接受職業挑戰,從實踐中積累更多的從業經驗,掌握財經類專業職業技能,使得中職學生能夠在財經類崗位上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職業素養,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為日后更好的從事財經類崗位工作奠定堅實的職業基礎,促進中職學校不斷培養出更多高、精、尖的財經類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培養更多優秀的財經類專業人才,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上要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革。中職學校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發展實際,結合當前社會對財經類人才的具體需求標準和要求,實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和策略的有效革新,不斷完善和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和流程,在培養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經驗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優秀的職業素養和綜合品質,不斷培養與塑造出更多優秀的財經類專業人才,促使中職學校財經專業學生步入社會后能夠順利地找到心儀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崗位上更好的發揮聰明才智、埋頭苦干,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和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