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
教育信息化扶貧可以設計一些數字資源,使得數字資源更加的個性化。此外,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模式使得網絡學習更加具備優勢,不僅僅可以使得人力、財力有所降低,同時也可以使得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可以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貧困現狀。
教育信息化扶貧不能解決教育中的全部問題,但是在教育的某些方面可以起到助力的作用。在以往的教育扶貧工作中,主要是關注學校的設施建設,過度關注于投入財力,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在教育的一些政策的實施與完善中,教學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多問題,不能保證相關的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教育具備一定的特點,例如長期性,周期性,滯后性。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教育扶貧工作。教育信息化扶貧可以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信息素養,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教育的精準扶貧的進程。此外,教育信息化本身也利用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地推廣到教育精準扶貧領域,而且教育信息化的介入,可以加快教育精準扶貧的目標實現。
教育信息化扶貧在教育精準扶貧中有很大的優勢,主要有數字資源的共享,教師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在數字的資源共享中,可以設計相關的數字資源,例如通識類,民族類特色類等,然后利用相關的網絡平臺,可以向貧困地區的教師和學生推送這些資源,供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進行學習;此外。可以設計相關的開發專題,技術類,專業類等課程,然后利用網絡進行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方式進行網絡學習,這種方式可以使得一些名師與貧困地區的教師進行交流,在交流溝通中,貧困地區的教師可以借鑒那些名師的教學經驗,然后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最后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促進其專業的發展。最后一點就是在專業技能方面,可以通過相關的專題講座,遠程指導等方法對貧困地區的居民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增加其職業技能,然后使得其可以擺脫貧困的現狀。
經過相關的研究,表明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扶貧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目前,在國內很多研究學者都圍繞教育信息化扶貧開展了相關的工作,針對其目前的問題進行相關的解析,然后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以及模式,實施方法等,并且在這方面也開展了相關的研究。但是結果表明,理論研究還是不夠,目前的理論主要有貧困文化理論,人力資本理論,馬太效應信息溝等這些,還有學校和社會相關方面的理論,這些理論可能會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信息學等各方面。雖然這些理論可以從理論上解釋相關的原理,然后促進教育信息化扶貧,提出相關的模式和方法,但是相關的程度不高??梢苑治瞿芰ω毨?、貧困文化、人力資本這三種理論,可以發現這些理論主要是用在普遍的教育扶貧中,如果用到信息化扶貧中,那么就會不太適用。因為它忽略了信息化的特殊場景,理論的契合度也不夠,達不到研究的效果。
從相關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當前的教育信息化扶貧研究主要是針對信息化促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優點,模式以及路徑三個方面。其中在模式和路徑方面的研究更多。但是這些研究并沒有關注原因和方式,也就是說沒有關注為什么以及怎么去做的問題,而且更沒有去探究這個問題的本質,對教育信息化扶貧的本質和價值思考不夠,而且相關的資源也比較缺乏。有的研究者只是研究了貧困地區教育資源少,貧困對象的技能如何提高,如何改善個體的行為,如何提高貧困居民的文化等方面,并且也對教育信息化扶貧技術的價值做出了相關的研究,但是這也表明現有的很多研究都需要進一步加強,此外,相關的研究者對模式的研究也不夠新穎,沒有創新點。
教育信息化扶貧可以促進教育的精準扶貧,同時也可以使得教育的精準扶貧技術成為教育扶貧的熱點。經過研究發現,國內很多研究者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相關的研究,而且大多數也都是在論述上,通過教育信息化可以促進教育的精準扶貧,同時也可以根據這些研究提出相關的方法和策略,但是實際上,很多研究者只是對模式提出了相關的調查后發現,這些研究的結果關注度低,這也就導致模式本身的科學性達不到要求,同時模式的實效性也得不到證實,其他的相關研究者也不能知道這些研究的實際價值。因此,在進行實驗時候,應該對現狀以及效果進行加強,使得提出的模式足夠科學有效,以供他人參考。
為了使得教育信息化扶貧可以更加有效,因此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開展相關的工作
隨著國家的信息化發展,對于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也支持教育信息化扶貧,通過這一方式,以期實現教育的公平性,同時也可以保證教育可以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進而提高教育的質量,這也是目前教育精準扶貧的重點。從目前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無論是政策方面還是策略方面,都已經在慢慢地重視人的需求,以人為本也是研究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進行相關的調研時,相關的研究者提出,要實現信息的規劃與時代同步,要重視人的需求。因此,對于以往教育扶貧中的一刀切現象,應該加以改正,在發展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教育的信息化扶貧優勢,使得信息化扶貧可以在結對幫扶,教育的治理,教師的培訓等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優勢。此外,應該充分去探討扶貧對象的特點,包括其多樣性特點或者個性化特定,使得相關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的教育差距。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個表現,同時也可以使得教育信息化扶貧工作的開展。在具體的工作中,扶貧對象的識別以及匹配都是研究的問題,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中的相關技術進行識別,并且最大化的技術實現教育扶貧的工作有效開展。同時注意采取的扶貧內容應該滿足教育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相關的研究者在研究精準扶貧技術時候,也利用了這些技術,并且得到了一定的進展。數據的驅動也是促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個方面,而且有的研究者提出需要采用相關的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通過教育的扶貧數據庫,建立扶貧中心,然后在貧困地區建立信息庫,實現數據的互通,因此一些技術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并且也是教育精準扶貧的一個熱點。
數據可以促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數據的聯通,第二個方面是數據的應用。國家政策提出的相關政策可以使得數據之間的聯通速度更快,同時也可以實現網絡學習的全面覆蓋。此外,隨著數據聯通的普及,數據的應用也成了教育信息化功能的主要方面。而且數據應用與數據精準互相促進,一方面需要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數據的價值,使得貧困對象可以識別得更加精準。同時,數據的應用可以使得數據更加精確。也就是說在,在保證數據聯通的基礎上,應該采取相關的措施提高教育扶貧的精準度和準確率,這也是促進教育信息化扶貧更加有效,同時也是使得教育精準扶貧更加智能化,這也是研究的熱點之一。
教育信息化扶貧可以使得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更加的有動力,但是這一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扶貧管理工作。扶貧工作在開展時候,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這些物質主要就是扶貧教育資源的供給,在開展相關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應該使得其具備一定的創新性,這樣可以促進工作的效率有所提高,倘若管理工作不夠有效,那么就會影響精準扶貧工作,這項工作的效果就會達不到相關的要求。因此,教育扶貧中的管理的重要性就展現出來了,這也是研究者關注的熱點之一。包括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扶貧對象的信息,扶貧的項目進程,項目的資源等進行實時的監控,然后進行動態管理。目前已經有相關的研究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也就是利用信息化中的相關技術對管理工作進行一定的完善,實現信息化的管理。在大數據的發展下,就應該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動態管理,使得相關的扶貧信息更加有效,可以及時的更新,這樣的話,也可以使得這些工作更加有效。而且,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以及能力,使得教育信息化扶貧的教育體系更加全方位,全過程,也是一個的研究的熱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已經運用到了各個方面,教育信息化扶貧工作也是為了使得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個手段,在城鄉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這樣的教育信息化扶貧新模式可以使得扶貧工作更好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得教育資源的共享,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進而縮小城鄉差距,為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使得這項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相信在相關的研究者的努力下,扶貧工作一定可以得到其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