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松英
中國的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字符號,更是一種美的藝術。“孩子的字越來越差”“很多學生練字半途而廢”,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同事、家長的話語,如何讓學生感受漢字之美,感受寫字之樂,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逐漸摸索出了“寫字,美中練”教學法。下面就談談幾點體會:
寫字課比不上美術課的色彩繽紛,也比不上音樂課的律動節奏,更沒有語文課情節曲折的故事,它讓學生面對的是一些硬邦邦的抽象文字,學生學起來自然覺得枯燥。如果寫字課上學生沒有濃厚的興趣,寫字教學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課堂上不是一味地書寫練習,而是把范字變得生動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1.聯想激趣巧架橋梁。聯想是架起學生生活和漢字知識間的橋梁,有些字單從書寫技巧來說,學生很難掌握其要領,但與生活結合就很快進入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如教學“心”字時,我們可以說“第一點是一個枕頭,一個人(臥鉤)躺在上面,好心人呢給它蓋上了兩條厚厚的被子(兩點)”。通過聯想,與生活情景結合,學生更容易較快地進入寫字的良好狀態,而且還能體會到漢字的形體美,感嘆古人造字的神奇。
2.表演激趣巧解難點。人體的美妙姿態與漢字字形的組合規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動作表演感受漢字之美,可激起學生寫字潛在的興趣。如“杏”字的撇捺教學,寫的時候“撇捺要舒展,像燕子張開的翅膀,翅膀張的大,才能飛得高。教師通過動作演示,再也見不到將撇捺小小地縮在長橫下的情況了。
3.欣賞激趣提升價值觀。古今的書法字帖、拓本、圖片,各種字體精彩紛呈,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中的“之”,有21 個不同的姿態,有的平和,有的窈窕,有的緊湊,像多姿有情的圖畫。展示古碑帖,欣賞書法名家作品,讓學生感受書寫之美的同時,了解中華民族豐蘊的文化,讓他們的自豪感、優越感油然而生。
1.與范字比較。教師除了指導基本筆畫、筆順規則等書寫要點外,還要范寫開路,給學生視覺的示范,視覺的先導。具體流程為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邊演示邊講述:范字的結構形狀如何,起筆、運筆、收筆方法如何,范字的運筆方法及筆順有什么特殊性或普遍性等,讓學生對書寫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臨摹后將自己的書寫和教師的范字比較,在比較中學生很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知不足再臨摹,如此循環提高。
2.與自我比較。后字與前字比較。平時我的做法是每個字寫三個,寫一個比一比:第一個與范字比,像不像,結構擺放一不一樣,運筆的輕重緩急寫出來了沒有;第二、第三個與前一個相比,有沒有進步,是不是一個比一個好,力求大方、美觀,精益求精。
今天與昨天比較。學生初學字時,教師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習,要求學生把最好的一張寫上日期裝入資料袋,以達到每天比較的目的。此后,可以分時間段收藏比較,例如收藏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的作品,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增強天天有進步的信心。
3.與他人比較。學生除了自我比較,還可以與他人比較。在書寫時,可以同桌比較,并相互交流心得,共同進步。亦可尋找一個比自己寫得好的同學的作品貼在床頭或放在資料袋里天天欣賞,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若達到了,再另換一個目標。
當然,教師還可發動全班資源。如教學“皮”,雖然是先觀察后臨寫,但仍有學生寫不好,特別是“又”的把握:有的把“又”字寫得太短,懸在半空中;有的把“又”寫的太窄,整個字“刀劈”了一樣;有的把“又”寫得太寬,超過了“橫鉤”……把這些字亮相在黑板上,和教師的范字、學生的優秀字進行比較,很快“病因”找到,“治病良方”也馬上有了。
運用比較法,學生觀察認真了,領會仔細了,模仿筆畫時能思考運筆了,對于熟練掌握筆順規則,體會漢字的造型美,學習效果令人滿意。
1.“不坐端正不下筆”,嚴格要求展示姿勢美。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且有利于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于視力的保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明確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因此需嚴格要求學生展示姿勢美,時時提醒養成好習慣。為養成良好寫字姿勢,寫字前嚴格要求學生放安足,挺直腰,握好筆,放正紙,做到“不坐端正不下筆”。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遵從指令才能逐步養成,從小有規范意識,不僅寫字姿勢美,人格魅力也美。
2.“心中有數才落筆”,少而精講究策略美。小學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夠發達,過多的書寫不僅對學生的身體發育有害,學習興趣也難以持久。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運用《米芾買紙》一紙值五兩紋銀這些故事引導學生,要“心中有數才落筆”,堅持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因此對于每課的生字抄寫,我們只要求每字寫2~3 個,學生覺得自己寫得好了,還可以少寫,自己覺得寫得不滿意的,則多寫幾個。學生為了追求寫得少,往往寫得更專注。
3.“我以明星為榜樣”,貴在堅持展示毅力美。學習寫字,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古人就說過“字無百日工”,它需要扎扎實實、毫不松懈地堅持,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嚴格訓練。如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延長學生練字寫字的情趣,筆者想到了榜樣的力量,在練字、欣賞書法作品時插一些小故事,如《王羲之練字》《王獻之與九缸水》等,利用學生對名人的崇拜心理,讓其了解書法家的事跡,感受書法家的品質,“我以明星為榜樣”,從追歌星影星到追書法明星,從追遠距離的明星到追班上的書法明星,用榜樣的力量對學生的人生觀起良好的導向作用。
學習寫字,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讓學生持之以恒保持興趣,還應考慮練寫的樂趣,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通過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成功感,在成功中享受樂趣。
1.評評誰的字美。寫字教學的目標不僅是提高學生書寫水平,更是提升學生審美情操,開展“評評誰的字美”活動,讓學生既能書寫一手漂亮漢字,又能欣賞名家名作,還能評點同伴的書寫水平。筆者創設了“結構合理嗎,運筆到位嗎,關鍵筆突出嗎,書寫正確嗎,字面整潔嗎”五問式評價標準,再結合平時教學中貫穿的練字方法、技巧等,由學生互評、教師推薦評出優秀作品。作業本上,“你真棒”“你是我的榜樣”“你簡直是小書法家了”“佩服,佩服,真是佩服呀”等的評語,如春雨將長久駐在學生心間,滋潤學生練好字的恒心;課堂上,采用“露一手”上臺板書、評點,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的學生習作;課后,舉辦“作業專欄”“好字欣賞”等專欄在教室墻壁“公開發表”,比比誰上專欄次數多。這樣的評比雖無物質鼓勵,但學生依舊興致高昂,有時會因沒有上榜琢磨半天,眼中流露出的盡是羨慕,這些足以證明每個學生都有可貴的上進心。
2.評評誰的進步大。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特點決定了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練就一手漂亮的字。筆者常常用“評評誰的進步大”來放大有進步的學生的點滴成績,提升后進生練字的愉悅感。作業本上的評語對學生有精神上的引領作用。展出欄里,“進步大光榮榜”也是學生興趣高昂注意的地方,關注自己在不在進步光榮榜中,成了每個學生的矚目點。
3.評評誰的習慣好。我們一直強調的習慣有:“姿勢正了才落筆”書寫姿勢習慣,“誰觀察范字越精細越好,臨寫的時候越像越好”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堅持就是勝利”的持久力習慣,“練習時凝神靜氣,全神貫注,排除一切雜念對著貼臨寫”的靜心習慣等。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字能反映出他的思想、文化、氣質、修養和審美情趣等精神面貌。“評評誰的習慣好”發揮了寫字教育中育德、審美、健體等方面的功能,拓寬了寫字教學的意義。
筆者一個學期的寫字教學,效果十分明顯。練字,成了學生的興趣、樂趣,他們不僅收獲了寫字技巧,提升了寫字水平,提高了審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品味快樂的書寫過程也是學生塑造完美人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