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關初級中學 王衛紅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其對于青少年有著較強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師能夠真正將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相結合,就可以保證學生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的提升。但就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情況看,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清,缺乏傳統文化的教學經驗,這無疑就限制了傳統文化作用的發揮。
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依舊較弱,其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如果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在當前傳統文化運用中,部分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較低,無法真正地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這就會降低傳統文化的運用效果。因此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引導作用的發揮以及教學流程的創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初中八年級《行路難(其一)》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詩人的身世背景及各種社會經歷,這樣可以為學生理解詩詞情感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李白有關的視頻片段,以便學生親身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境,通過先分析作者的失落而后再講解作者樂觀的教學流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頑強拼搏、不向命運低頭的傳統文化精神。
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抓住生僻字的隱藏信息進行挖掘,提高學生對當時文化的深度理解。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元化教學,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古文的魅力所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創造出適合語文課堂的學習情境,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重視周圍環境的影響力,為教學創造接近當時狀態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其中。例如在講解初中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解當時的文化背景和作者所處的歷史地位,讓學生通過游戲合作來還原桃花源內人們安居樂業、熱情好客的場景,比如讓一個學生扮演劃船的人,其他學生扮演桃花源中的老人、兒童等等,按照課文流程演繹一遍,通過學生親自演繹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將當時的文化特色運用在游戲中。而且當學生完成課文情節的演示后,教師也可以讓觀看表演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桃花源”內情景時的感受,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情感。
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精髓,其對我們現代人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通過這些古代文人的著作、詩詞來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傳統文化素養,通過積累名人名言和詩詞著作,進行讀寫一體化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寫一體化教學也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正所謂“立足于閱讀進行寫作訓練以及在寫作中推動閱讀”。教學需要體現“讀寫統一、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提煉主旨的基礎上,給學生創作帶來素材,從而讓學生在學以致用的前提條件下提高語文素養與寫作能力。例如在教學初中七年級《童趣》時讓學生通過朗讀文章內容細細品味作者對理想狀態的生活片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校的花叢中進行觀察,把花園里土墻凹凸處和花臺上的叢草想象成樹林;把蟲蚊想象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象成山溝,飽覽“大自然”的風光。這樣,學生將自己代入作者的視角來看待作者眼中的世界,再結合當時的文化特色進行寫作。而且當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童趣》中的內容進行對比,進而從童年這一角度來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這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作者,也可以喚起學生對自己童年的珍惜之感。讓學生通過作者細膩的文筆和自身的學習感悟,了解中國優秀文人的筆風是什么樣的,根據文人的優秀文章讓學生學到其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方式,了解作者內心無比期待的童年生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所在,如此,通過讀寫一體化就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傳統文化的運用對初中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有著重要意義,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喜歡上傳統文化,并且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那么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生的財富。但在當前的傳統文化運用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傳統文化運用的意義,沒有真正實現傳統文化與語文教材的融合,最終也就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在新的教學要求下,教師應當創新教學策略,及時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