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中心小學 姚碧虹
常言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τ谧魑亩裕罹褪悄且蝗钏?。想要寫出內容豐富且情感充沛的文章,就要學會積累生活素材,為作文助力。從以往小學寫作教學情況看,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內容單一、淺顯,或如流水賬一般,學生也表示作文難寫。究其原因,和學生沒有足夠的素材有關。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積累素材,收集現實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并借此激發潛在的寫作興趣,為提高作文質量奠定基礎。本文從多方面探討了積累生活素材的教學策略,供同仁參考。
如果教師忽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增加生活體驗和積累生活素材,將視野集中在課堂上,放棄課外素材,就好似在建造房子時沒有夯實地基,即便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最終也會坍塌。觀察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覷,更是學生認識了解生活、社會乃至世界的主要途徑。通過觀察能發現大自然的奧秘,能體會身邊人的感受,體驗精彩且豐富的人生,不僅能積累寫作素材,還能養成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呢?首先,要樹立觀察意識。小學生年齡小,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也會因此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緊抓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引導其主動觀察生活,從而進一步了解世界。雖然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但仍然局限于日常生活經驗和具體事物。教師在教學時應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觀察事物,以調動學生觀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做生活的發現者和有心人。
例如,在學習《雨點》一課時,教師可告訴學生氣候變化規律并在此基礎上觀察雨點。大部分學生對雨點的形成原因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將此作為探究點:“同學們,你們知道雨點有什么特征嗎?它伴隨著哪種天氣而來?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雨點,激發其熱愛生活和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除了閱讀課文,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如在校園秋季運動會上,引導學生觀察運動員、拉拉隊員的面部表情:有學生因班級獲得優異成績而喜悅,有學生因失敗而沮喪,這些表情和行為都彰顯人物的內心,無疑是寫作的最佳素材。其次,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萬事都有規律,觀察也如此。通常在觀察事物時可按照時空順序展開,常見的觀察順序為從整體到局部,從遠到近,從上到下,或按照日月更替和春夏秋冬等順序展開。例如,教師布置“秋游”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按照游覽順序記敘秋游過程。具體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回憶秋游經歷,再現情境。給予學生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表達內心想法,打破思維限制,強化其語言應用能力。再次,觀察要全面。觀察時要從事物特征和細節著手,然后過渡到事物全貌和過程,全方位把握觀察對象,取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觀察效果。
教師不單單要肩負教育管理的責任,還要向學生展示生活的豐富多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如果讓學生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堂上聽課,沒有向外延伸和拓展的意識,無疑是對學生的禁錮,不利于其全面發展?,F代教育理論也極力倡導將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為學生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學生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感悟,必然會筆下無物。學校培養學生要根植于生活,要讓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活力,如此才能張揚個性,寫出真實動人的文章。
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展開:首先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與校園活動。指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現象,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還要收集家庭生活素材,因為家庭是學生除學校外的另一個主陣地,將寫作和家庭生活相結合符合語文課程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寫題為“我的媽媽”的作文,教師可讓學生主動分擔媽媽的家務,體會母親的辛苦。真情最動人,學生通過觀察母親的外貌和行為,能感受到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對自己的愛,能拉近與母親的距離,也有利于寫出感人至深的作文。其次,強化生活體驗。所謂生活體驗并非限于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還有從閱讀文本中獲得的生活體驗。小學生生活經驗比較少,通過閱讀文本,感悟他人生活和經歷,能深化其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語文學科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因此需要教師教學時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谛抡n程標準的小學語文教材與以往相比更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尤其在課堂討論中也傾向于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文化背景、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可結合學生學情和寫作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例如,以“購物趣聞”為主題寫作,教師可創設生活情境:“想必大家都跟著爸爸媽媽去過超市,大家逛超市時在貨架上看到過哪些物品?”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水果、飲料、蔬菜、零食、玩具?!睂W生回答完,教師要給予表揚,然后讓學生寫購物趣聞,要求簡潔有序、生動自然。為了充實寫作內容,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系超市購物趣聞延伸寫作,可圍繞在超市中發生的某件事寫作。由于學生經常跟著父母外出購物,在寫作時會得心應手,更能借此感悟作文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強化情感體驗。
總之,寫作是一種抒發內心情感的方式,能反映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小學是學生接觸寫作的起始階段,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寫作教學的難點不在于積累寫作素材,因為生活中隨處都是寫作素材,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將其轉化為文字。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使學生的作文內容更充實,更具有真情實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